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化及社会过程「心理学了39」

社会化及社会过程「心理学了39」

社会化及社会过程「心理学了39」一、概述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一、概述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个体来说,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对社会而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约束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社会工作者_及社会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社会工作者_及社会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社会工作者_及社会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

口中的“人格”和心理学中的“人格”有何区别?「心理学了36」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

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

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

及社会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社会工作者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

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

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

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

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

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及社会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社会工作者

一方面,社会化使得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国家,同一个阶级、阶层,同一时代的人的个性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每人的个性中都会内在地包含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共性的东西。

这是社会文化传递的结果。如不同国家的国民性就是寓于其社会成员个性之中的共性因素。

另一方面,社会化又不可能造就具有完全相同个性的个人。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

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

三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

虽然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有某种身不由己的力量制约自己的活动,但面对社会,个人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选择余地。

因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同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兄弟姐妹,性格特征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

因而,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过程。

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化研究文化的传递模式,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个人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

一般说来,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

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

在社会学看来.这一过程对于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完善,以及个人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正是社会化的过程把各种规范灌输给儿童,使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

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这一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递和延续。

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研究的社会结构模式认为,社会要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

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首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按社会结构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

初生的婴儿除了吸奶等本能外,对其他生活知识一无所知。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

父母首先承担起传授生活知识的任务,教孩子说话、吃饭、穿衣,并且是运用一定的文化模式来传授基本生活知识的。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大多是子承父业,因此职业训练大多在家庭中进行。在现代社会,职业训练多由专门的学校、企业来完成。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

三、社会化基础基础

(一)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人与动物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人从生下来,一直到能独立生活,有一个比较长的对父母或监护人的生活依附期。

这个依附期受文化传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每个人有所不同,大致持续13~25年。

总的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个依附期有变长的趋势。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

正是这样一个长期的依附期,给个体接受社会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个体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接受广泛的教育。

他们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学习道德规范,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树立人生理想。

生活依附期的社会化,是个体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社会工作者_及社会

(二)较好的遗传因素

人脑有大约10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组成异常复杂的神经网络,成为自然界最神奇、最完备的信息加工系统。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人脑的神经网络不仅使人能掌握语言,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使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没有人脑的智能作为基础,个体的社会化是很难顺利完成的。有些儿童脑瘫或智力落后,他们的社会化就很困难。

及社会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社会工作者

四、个体社会化主要载体

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家庭在社会化中位置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

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

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互动的机会。

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

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

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

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参照。

参照群体的作用机制是规范和比较,前者向个体提供指导行为的参照框架,后者则向个体提供自我判断的标准。

比如,儿童的社会化就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很大,同伴群体实际上就是向他们提供态度和行为标准的参照群体。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_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

五、社会化的类型

按时期来分类:

它发生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即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

这四过程,对个体而言是基本的但至关重要的社会化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交际语言、认知技能和行为规范等,并将社会文化和价值标准内化,建立行为和评价系统,学会承担和扮演各类角色,并初步形成自己的人格特质。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现实生活中,许多成人在生活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内容时,诸如家庭的建立、工作的调动、经济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变更、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的变化、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等,往往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自己的认知与行为难以与环境和社会的要求相协调。

为此,促使个体步入一个新的社会化进程——继续社会化。

它是在基本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和扩大,即继续学习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它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程。

这意味着个体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认同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再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再社会化通常是指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人们自觉地转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狭义的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是强制性再社会化。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它是指年青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

按社会化内容划分: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语言包括语词、语音和其他意义符号,是一种取得共识的符号系统,是人们思维和相互交流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

语言是个体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纽带。语言集中反映了文化,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因为语言中蕴含的知识、规范与观念必然对掌握这种语言的个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

学者们把男女之间的差异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描述,即:

1.性

性是个生物学概念,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2.性别

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就是性别的差异。

3.性别角色

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由于生物的“性”不同,社会对其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

婴儿从出生起,双亲就按其不同的性别要求加以培养教育。

例如对衣着、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双亲对男婴与女婴的要求是不同的;

此外婴儿的性别认同也不一样: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

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和社会从多方面强化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

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等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科书也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期待。

5岁男孩要穿裙子,长大后会不会是个娘炮?

孩子在幼儿园摸了异性生殖器,怎么办?

如果孩子爱摸妈妈的乳房,怎么办?

4岁女儿晚上睡觉偷偷摸爸爸的生殖器,怎么办?

及社会_社会工作者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道德社会化是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几个方面:

1.道德观念

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

2.道德判断

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3.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形式可能是直觉的体验,也可能是形象的体验,亦可能是深层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正义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感等。

4.道德行为

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社会工作者_及社会_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

上一篇: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
下一篇: 心理学笔记九: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和从众服从依从的心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