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战争,自从人类文明出现之后,就如影随形地与我们相伴而生。
尤其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战争爆发的频率和烈度相较于封建时代,更是呈现出几何级别的上升。
特别是当今世界霸主美国,那更是一个因战而生,因战而兴,因战而霸的典型案例。
为什么资本主义与战争的关系总是这么密切?为什么资本家们,这么热衷于发动战争呢?
无产阶级的诞生
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四个字,都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大加批判。
但是真正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核心运转逻辑的人,却少之又少。
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相对的,是封建时代的小生产制度。
什么叫大生产?什么又叫小生产呢?
我们就为以纺织业为例子,打一个通俗易懂的比方吧!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农民普遍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
男人农时种田打粮,女人闲时织布换钱。
有一天,一个叫张三的农民娶了一个媳妇回家。
可没等他高兴多久,家里多了一口人,顿时就让生活压力陡然增。
为了补贴家用,张三打算让心灵手巧的媳妇,在农闲时织上两匹棉布补贴家用。
首先他花一两银子,请村里的周木匠打造了一台纺织机,这台纺织机就是他们家的生产资料。
然后他又花100文钱,到市场上买来棉花原料让媳妇纺织,这就是生产成本。
在张嫂的辛勤努力下,张氏公司的第一匹布于三天后成功出厂 。
张三兴高采烈地把它拿到市场上售卖,换得货币200文。这就是收入!
这200文收入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原料成本+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生产资料损耗成本”。
如果按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来判断,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即为有产阶级。
按照他的雇佣人数(自己一人)来判断,这个叫张三的农民就叫小生产者。
在上述这个“劳动—交易”循环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附着在那匹布匹上的“劳动生产价值”,都归生产者“张三夫妇”完全占有,全程并不存在剥削的情况。
而在资本主义大生产中,由于生产资料都归工厂主一人所有,给工厂干活的工人,本质上都属于无产阶级。
而他们的劳动生产价值,被拆分成了两个部分,即工资和剩余价值。
工资归劳动者所有,而剩余价值却归老板所有。
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生产一匹棉布,工人跟小生产者所获得的回报是不一样的。
按理说,小生产者模式更符合底层人民的利益,可为什么资本主义大生产,会大行其道呢?
首先是规模优势,工业进入大生产之后,工厂可以通过两班倒或者三班倒的方法,让一台机器24小时不停歇地运转。
而个体小生产者们,请问你们能一天24小时扑在机器上面生产吗?
这就意味着,同样一台机器,工厂的利用效率远高于小生产者。
最终反映在产品价格上,就是工厂的产品更加的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小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迟早会被大生产者碾死。
最终他们将不得不变卖生产资料(织布机)进入工厂,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者。
也许你会说,我就是不愿进厂被你剥削,大不了我不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还不行吗?
还真不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资料(机器)的制作会越来越复杂,产品的产业链也会越来越长,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会越来越高。
小家庭的财富,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花销。
就拿芯片来说吧!请问你能买得起一条芯片产业链自产自销吗?
资本主义的这种逻辑在无形中,把原先按财产多寡,而分属于不同阶级的有产者统统碾碎,打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物种:无产阶级。
可以这么说,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几乎是一体两面的一对双胞胎。
资产阶级从他们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相伴一生的敌人。
不公导致战争
这个敌人生来就与资本主义,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前面说过,资本家把工人们的劳动价值劈成了两半,拿走了其中属于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这就导致资本家给工人发放的工资,与他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严重不对等。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模式,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两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资本家在分配工资跟剩余价值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科学的计量比例?是不是资本家想拿走多少剩余价值,就能够拿走多少剩余价值?
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以资本家贪婪的本性,如果条件允许,他们恨不得一分钱工资也不发给工人。
可为什么还是发了呢?当然是为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啊!
事实上,资本在分配工资与剩余价值的时候,会博弈出一套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那就是保证给工人的工资,刚好能满足工人的日常花费,以及孕育下一代所需的花费。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说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平均情况,可千万别拿少数高工资行业的个例来反驳笔者。
古往今来,无论是奴隶制时代的奴隶,农业时代的农民,还是工业时代的工人,他们作为社会财富产出的主体,在分配社会财富时的地位,却亘古不变。
那就是上层统治者,一定会拿走他们所有的生产剩余,留给他们的财富,仅能维持最低生存标准,以及培养下一代人的花费。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不同时代,维持最低生存标准以及培养下一代人,所需要的花费各不相同罢了。
奴隶时代,这个数字也许只需要一袋面粉就足够了;农业时代,也许是几亩田地;工业时代嘛!也许是一间出租屋,一部手机,三餐饱饭。
我们可以说社会进步了吗?
对于底层人来说似乎没有,他们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地位从来没变。
所谓生产关系说白了,就是利益分配关系。
因此,所谓生产关系改变,从来都是上层统治者的权力游戏。
无非就是黄老爷跟汤师爷之间,是三七分成还是五五分成的区别罢了!
至于鹅城的百姓,他们始终光着膀子!
在资本主义时代,老百姓相比于奴隶制时代的生活水平提高,这并不是因为资本家相比于奴隶主更仁慈。
只不过是工人的技术含量更高,工人的生活费和培养下一代工人的成本更高罢了。
如果可以的话 ,资本家绝不介意用一袋面粉,把你给打发了。
这种把无产阶级财富压缩到生存线附近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可资本主义体系是由一个个资本家组成的,他们可不必对这套体系负责。
一旦经济下行、失业增多,必然导致就业内卷,他们完全可以开出低于最低标准的工资。
前面说过,工人们的“最低标准工资”主要用于两个用途:
第一是维持自身基本生存的钱,第二是培养下一代人的投入。
如果工资被砍到了最低标准以下,那工人们肯定不会选择委屈自己,而是选择砍掉培养下一代人的支出,具体表现就是不婚不育。
对了,所谓把工资砍到最低标准以下,并不一定就是要调低你的工资。
如果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调高“最低标准”,也是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的。
至于怎么调高你的最低生存标准,那办法可就不要太多了,比如什么医疗啊、教育啊、房地产啊!哪样不能把你吃干抹净?
那上述这些,跟战争有什么关系吗?
关系可大了,一旦工资水平低于最低生存标准,就会不婚不育。
而繁衍是基因最底层的驱动力,不婚不育是违逆人性的,也是在扼杀社会消费力。
消费力下降,就必然会导致经济进一步下行。
然后就业继续内卷,工资继续降低,直到降到了连维持工人们个人生活所需的钱都不够时,那么社会上的不满必然会积聚,革命的火种就会遍地开花。
你不但让我没有爱,还让我活不下去,那我还不跟你拼了更待何时?
资本主义不仅把分布在不同阶级的被统治者,都碾成无产阶级,还通过大工业,把他们都聚集在少数的几个大城市。
更可怕的是,还通过工业生产把他们组织在一起。
可以这么说,工业时代的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对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所造成的威胁,远胜于农业时代的被统治者。
为了应对革命的火种,资本家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选择中间路线,通过搞内部改革重新分配利益。
比如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是如此。
罗斯福
在改革后的美国梦叙事中,一个高中毕业的蓝领工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工资供养三个孩子上大学,并且拥有自己的房和车。
这种工资水平,毫无疑问是远高于最低生存标准的。
不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国家,是不会选这条路的,毕竟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困难啊!
第二种选择是极左路线,也就是发动暴力革命,帮资产阶级体面,无产阶级当家,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而资本家一定会不遗余力地阻止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内战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种选择是希特勒式的极右路线,具体办法就是宣扬极端民族主义,把阶级矛盾变为民族矛盾,通过对外掠夺来回馈无产阶级,从而弥合国内的阶级矛盾。
在资本主义时代初期,但凡发生阶级冲突,资本家都会选择对外发动战争缓和矛盾。
前几百年,世界上还有大片大片的殖民地有待开发。
西方完全可以通过发动对亚拉非国家的降维打击,来对外输出矛盾。
可到了20世纪的时候 ,殖民地被开发殆尽,放眼天下已经没有了阳光下的地盘了。
为了争夺殖民地,欧洲对亚拉非国家的殖民战争,就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欧陆列强的内战。
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由来。
市场争夺战
最后再来说说资本主义分配体系,带来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市场争夺。
前面说过,资本家们把无产者的创造的劳动价值,劈成了两部分:工资和剩余价值。
这所谓的剩余价值,具体而言就是公司生产出来的商品。
比如,一家面包店生产出100个面包,其中70个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另外30个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生产资料应得的报酬。
可现在资本家告诉劳动者,你们只能得到30个面包作为工资,另外40个面包要作为剩余价值孝敬我。
什么?不答应?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由于生产资料是稀缺的,而劳动力却是饱和的,所以劳动者在面对资本的时候,是没有议价权的,只能任由他们无情地剥削自己的剩余价值。
可资本家也有资本家的烦恼啊!我是剥削了你40个面包,可这些面包我不能自己吃了吧?我得拿到市场上把它换成货币,才算是完成了资本循环呀!
可谁能买得起我的面包呢?当然是劳动者呀!可我给他们的货币,只够他们买30个呀!
有朋友说那你可以打三折呀!这不就能把面包全都卖出去了吗?
可这样一来,我不就亏大了吗?
没有利润,资本家哪有动力开展生产?资本主义体系又怎么能继续运作?
所以呢,我们需要前往海外,寻找更多的未开发市场,拿我们的产品去兑换他们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这就叫殖民地倾销。
可是殖民地市场是有限的呀,如果德国跟法国同时开了一家面包店,而殖民地市场只能满足一家。
那么资本家们为了争夺殖民地,肯定会在议会通过投票的方式,驱使政府的国家机器,去为他们剪除一切竞争对手,这样一来战争不就爆发了吗?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干脆发动战争摧毁邻居家的面包店产能,通过战争来减少市场竞争。
不过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就算干掉竞争对手,你也没办法解决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痼疾。
早晚有一天,随着你自家的面包店产能扩大,市场还是不够用的。
到时候战争的形式,只会从外战变为内战罢了。
无论如何,资本主义是不能缺少战争的,战争更像是资本主义的一种自我修正方式。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