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婚育观的构建和倡导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加强对适婚青年婚育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资料图)5月20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大厅,一对新人在领证后拍照留念。新华社发(万善朝 摄)
新时代婚育观的内涵
婚育观是指人类在婚姻家庭以及生育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道德等,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代婚育观是适应新时期、现阶段的婚育观,是在婚育方面形成的新思想、新风尚。新时代,婚育行为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不只是家庭私事。
第一,倡导新时代婚育观要推动适龄婚育。近年来,我国婚姻推迟和婚育推迟的现象日益显著,结婚和生育意愿越来越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生活方式选择及个体婚育观念的影响。倡导新时代婚育观就是要推动构建与社会经济相符合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新型婚姻伦理,帮助适龄年轻人进入婚姻,加快适龄婚育家庭从初婚到初育的时间进程。同时,营造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氛围,有利于激发正向生育意愿,避免高龄生育风险,大力扭转“不敢生、不愿生、不想生”的社会思维定式。
第二,倡导新时代婚育观要促进家庭和谐。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多年呈递增状态。高离婚率造成的离婚妇女及其抚养的子女生活贫困化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生育的不稳定性。倡导新时代婚育观不仅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代际之间沟通理解,加深亲情关照,也要及时有效地干预各式各样的家庭危机,防范婚姻解体风险。另外,应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整治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
第三,倡导新时代婚育观要贯彻性别平等。新时代婚育观是践行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培育社会性别意识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提升夫妻共同照顾的价值,使民众认识到生儿育女不只是女性的事,让女性感受到男性对家庭能够并且愿意付出的心意,透过彼此尊重建立和谐家庭,使妇女对生育的想法从被动的义务观转换成主动的期待。另外,要消除已生育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张力,建立健全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提高女性再生育的意愿。
(资料图)10月20日,“缘在高铁”大型相亲活动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举行,参加活动的百余名单身青年均是铁路员工。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新时代婚育观面临新形势
整体而言,个人是否进入婚姻、何时选择生育,主要与社会大环境、人生规划、个人意愿有关。经过几十年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全社会的婚育观念已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目前平均结婚年龄大幅推迟,离婚愈来愈为社会包容。倡导新时代婚育观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
第一,个体层面婚育意义的改变。随着社会变迁,独身主义或不婚主义开始流行,愈来愈多的人并不将婚姻视为人生唯一的依归;也有越来越多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不再认为生育是必要的人生规划。
第二,社会或家庭层面婚育支持的衰减。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人工作地点相较过去已难再固定于原生家庭附近,这使得个人与家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互动联系也相较不紧密,与以往认为成家生育需具备的支持性、稳定性产生冲突,因而婚育观念和行为多样性相对过去有所变化。
第三,制度层面婚育分离现象的增加。一是生育行为的实施主体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夫妻,扩大到未婚男女、单身女性等。二是生育行为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婚内自然生育延伸到未婚生育、辅助生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阶段。某种意义上,婚育分离现象的增加是当今我国婚育领域最明显的客观倾向。
(资料图)5月20日,河北省河间市在瀛海公园举办“零彩礼”公益集体婚礼,26对新人身穿中式传统婚服执手入场。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倡导新时代婚育观的路径
社会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若想通过倡导或者教育手段达到某种既定的婚育观念和理想化的婚育状态,难度很大。倡导新时代婚育观也不是一句空话,要有主线,有载体,有切入点。
第一,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倡导新时代婚育观的指导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构建新时代婚育观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发扬我国古老婚育文明遗产中的合理部分,并使之与今天的社会形势和时代要求相结合,实现意识形态上的进步和超越。
第二,立足引导,推动模范家庭的创建。家庭是实现婚育行为的社会基本单元。婚育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下实现的,或者说是在一定的婚姻家庭关系里实现的。为此,倡导新时代婚育观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在家庭,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送入、传播到、影响到和服务到千家万户。
第三,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婚育观的源泉。倡导新时代婚育观,在模式上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应做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特别是要把倡导新时代婚育观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在社会上普遍形成一种尊重生育,爱护家庭的舆论氛围。
(作者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刘中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