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2021年第01期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2021年第01期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2021年第01期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157期)·170·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0.11-2020

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157期)·170·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0.11-2020.12)(本栏目特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塔娜、牛平①整理)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邹丽娟,赵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2~17边疆治理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何祖坤//云南社会科学,-2020,(5).1~9城市民族事务协同治理机制的建构/朱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40~46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段超,高元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8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二)/何明,毛巧晖,袁剑等//西北民族研究,-2020,(4).10~16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内核/陈立生//广西民族研究,-2020,(5).25~31跨境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育人共同体”的构筑逻辑/柳翔浩//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8~24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辨析、理论释析与教育路径探析/王瑜,马小婷//广西民族研究,-2020,(5).32~39民族地区可持续脱贫组织力锻造分析:以江西赣州S畲族村为例/张扬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17~24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效、经验与挑战/王延中,丁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8~16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兼论中央民族大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张京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5~11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方法路径与保障体系/杨胜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14区块链技术赋能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创新路径/康兰平//广西民族研究,-2020,(5).110~119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色实践进路:治理、生态与文化的三重互嵌/贾秀飞,王芳//广西民族研究,-2020,(5).40~47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以协商建国推进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中国智慧/李资源,江舟//广西民族研究,-2020,(5).7~16认知与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有机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思考视角/严庆//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5~43习近平同志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基于“情感政治”因素的分析/彭谦,程志浩//贵州民族研究,-2020,(8).1~8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民族治理理论与实践探析/李妍,张妍鸽,曹全来//广西民族研究,-2020,(5).17~24新时代城市民族事务智能化治理的构想/周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47~51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瓶颈及对策/陈蒙//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58~63新中国70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历程及经验启示/李玟兵//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6~35“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体系构建/刘荣,刘睿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52~57①牛平,女,汉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索引·171·原种族主义:古代的发明还是现代的想象:兼对西方种族主义根源的批判/冯定雄,高凯//世界民族,-2020,(5).13~23政治仪式:国家认同建构的象征维度: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考察对象/曾楠,张云皓//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11中国历史上的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经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1~7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第三方公开排序综合考核评价指数体系的构建/刘荣,高登荣,杨文顺等//广西民族研究,-2020,(5).97~109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高永久,王子曦//广西民族研究,-2020,(5).1~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性基础研究/青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7~34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缅边境跨境人口流动治理研究/尤伟琼,董向芸//思想战线,-2020,(5).87~94铸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视角探析/陈路路,安俭//贵州民族研究,-2020,(9).8~1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立法路径及完善/叶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22~27二、理论研究部落、部族、族群与民族:非洲研究中主要人群概念的辨析与定位/蒋俊//世界民族,-2020,(5).77~88传统村落“整体活化”理路分析/王美,陈兴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25~33当代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兼谈实践民俗学的知识生产问题/李向振//民俗研究,-2020,(6).52~62费孝通的两种共同体理论:对比较研究的反思与重构/张亚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54~65功能与法权:论费孝通的亲属制度研究/张亚辉,赵希言//西北民族研究,-2020,(4).71~84建筑人类学研究视角与方法的现代主义转向/维克托·布克利,刘畅//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1近代法国“国家民族”的理念探析:基于厄内斯特·勒南的文本和语境考察/于京东//世界民族,-2020,(5).54~65老骥伏枥:费孝通晚年之思之价值/范可//西北民族研究,-2020,(4).44~61“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艺术民族志:兼论音乐民族志与相关学科的互文性渗融关系/杨民康//思想战线,-2020,(5).35~48柳田国男的民俗艺术研究:以《民俗艺术》杂志与民俗艺术丛书为中心/李常清//民俗研究,-2020,(6).107~115旅游流动影响下的民族交融与认同凝聚:对“多元一体格局”的再思考/孙九霞//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75~86民族团结: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价值取向: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新探/邓磊,周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34~39民族信任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唐贤秋,吴成林//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28~33人类学以何研究科学:反思科技民族志/张劼颖,李雪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6~133人类学与“人地关系”视野里的“边疆”/范可//云南社会科学,-2020,(5).111~120“入国问俗”:张德彝对西方民俗的心态、体验与认识/杨华//民俗研究,-2020,(6).97~106萨满教与边疆:边疆文化属性的再认识/曲枫//云南社会科学,-2020,(5).121~130身体是真实的吗:旅游凝视与东道主多元身体实践/高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82~88试析民间信仰的概念边界/金泽//西北民族研究,-2020,(4).107~114“文化”与“文化自觉”辨析:论费孝通的文化理论/杨清媚//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6~74西方人类学的“历史性”研究:概念、表达与路径/李凌霞//世界民族,-2020,(5).89~100戏在巫傩之中:中国多民族傩戏发生原理再思考/彭福荣//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34~40中国边疆研究中的“边疆性”问题再探:以李安宅的“边疆性”概念拓展研究为例/孙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25~31中国历史与历史中国:论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与历史中国的现代叙事/苏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0).8~15“华国民之一体”:民国时期任乃强的边疆民族观及其嬗变/李沛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32~36中华民族:一种基础性的社会政治资源/范俊;孙保全//思想战线,-2020,(5).109~118·172·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157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性内涵/马俊毅//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5~21自由主义框架内民族国家观念的结构困境/王千陌//世界民族,-2020,(5).24~35三、社会、文化及其变迁边疆少数民族“家”的空间建构:人本理性、公私秩序与社会整合/韩璐,明庆忠,史鹏飞//广西民族研究,-2020,(5).77~88藏族生态移民学校教育认知与地方性知识的调和/安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48~53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民俗过程: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生成、濒危与活化为例/朱霞//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5~92打赢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制度密码及实现路径/王超品//思想战线,-2020,(5).95~102独龙族传统生产生活逻辑的价值反思:兼论“美蒂斯”的传承与复兴/杨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0).48~56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王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64~69费孝通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历程/杨文,小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1~18工业化后期农民工就业结构变化趋势与优化路径研究/何秀玲,郭文鹏//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59~164古镇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冲突与调适:以C市H区L古镇为例/范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89~95广东戏曲音乐地理图谱与“地-人-音”关系/孔庆夫//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63~69贵州苗族“喊歌”的当代传承/吴涵,韩学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76~81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对策研究/范波//贵州民族研究,-2020,(8).76~81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多维透视/任成金//云南社会科学,-2020,(5).49~55海外藏对鹿纹挂锦所见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郑炳林,朱建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1~26疾病仪式治疗的地方经验与文化认同研究:以凉山彝族“斯尔几”仪式为例/曲比阿果,陈雄飞//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37~42决胜阶段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结构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司静波,王艺莼//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66~71可信承诺:合作社发展与治理的实践机制/张雪,郭伟和//西北民族研究,-2020,(4).96~106“礼俗传统与中国社会建构”笔谈/刘铁梁,黄永林,徐新建等//民俗研究,-2020,(6).5~45“美本”与“纳帕”:民族杂居背景下纳西族祭天习俗的变迁/王正宇//思想战线,-2020,(5).58~64缅人的族群文野观及其政治影响:以一个缅甸村落中的仪式生活为中心/钟小鑫,蔡芳乐//世界民族,-2020,(5).101~111苗族家族仪式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探析:以贵州白苗佐嗦仪式为例/左振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56~68民族地区“医养结合”耦合模式选择、层级体系构建与实践策略: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于绯//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97~106民族文化交融的原因、途径探析:基于甘肃省临潭县的调查研究/满珂,刘春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41~47南岭民族走廊族际技术知识互动交流研究/李军,袁丽红//广西民族研究,-2020,(5).58~66贫困地区返贫与新增贫困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基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潘文轩//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72~81日常实践的分化与回归:生活文化嬗变的机理分析/黄剑//民俗研究,-2020,(6).63~71融会儒道佛,发扬中华文化多元通和的优良传统:牟钟鉴教授访谈录/王志捷,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2~20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周爱萍,姚明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60~65社会组织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实践价值与应对策略/金红磊,和慧英//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4).33~40深描“中国本土信仰仪轨传统的文化底蕴”/张志刚//民俗研究,-2020,(6).46~51生存交互与差异性选择:西双版纳湖南移民的文化适应与族群互动/王欣//广西民族研究,-2020,(5).67~76生存有道:中越跨境婚姻中的嫁与家:以宁明县N村为例/鱼耀//广西民族研究,-2020,(5).89~96索引·173·文化建设视域下的人民主体地位探析/龚雄亭,龚平//云南社会科学,-2020,(5).56~62文化资源化: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理念转换及其价值实现/李向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0).31~38文化自觉与“我构”回归:于畲族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方清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0).57~63西藏渔民婚姻形态变迁动因研究/张婧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54~59现代时间制度:理解非遗项目生产的一个角度:以青岛田横祭海节为例/马光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 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的力度—西汉前期对匈奴政策的变化!
下一篇: 关于申报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通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