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第二节 纯公共物品理论

第二节 纯公共物品理论

第二节 纯公共物品理论图 4.4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平的收入分配、有效率的政府或制度、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等。第二类产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

图 4.4

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平的收入分配、有效率的政府或制度、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等。

第二类产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如公共桥梁、公共游泳池以及公共电影院等,这类物品也被称为俱乐部产品。有线电视是典型的排他而非竞争的商品,因为在光缆传输网络建立起来之后,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但有线电视台显然可以将不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公共电视一旦经过加密处理,就成为排他的。

第三类产品与俱乐部产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如公共渔场、牧场等,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公共资源。公共渔业资源是竞争而非排他的一个典型例子,你可以到公共区域捕鱼,但你捕到的鱼越多,和你在同一个区域的其他人能够捕到的鱼就越少。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产品通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准公共物品达到「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

第四类产品是私人物品,是指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那一类产品,即当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种私人物品的时候,其他的人是不可能同时对它进行消费的。你买的苹果吃掉了,别人就没法去吃了。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因为某种原因而拒绝消费私人物品。因为,如果你不付钱,那么你就不能得到苹果。

专栏 4-1

全球公共物品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人们的福利不仅需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平衡,更需要国内的、区域的及全球公共物品的平衡,全球公共物品对国家及个人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斯蒂格利茨(1998)指出:「为了自身利益,也为了全球利益,中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创造全球公共物品——即能使全世界受益的集体行为,诸如充满活力的国际贸易体系,或防止全球变暖。」最早对全球公共物品研究做出贡献的包括 Richard Cornes 和 Todd Sandler 等学者。根据英格·考尔(Inge Kau)的界定,一种产品若是全球公共物品,它必须首先满足公共物品的特性,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其次,作为一种「全球」公共物品,还应以下列三个特殊条件作为衡量尺度:世界按国家划分、全球范围、代际。全球公共物品的提出必须满足基础、横向和纵向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也指出了研究全球公共物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全球公共物品是许多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重要的全球公共物品是「国际制度」,它为其他能够带来全球利益的中间产品提供了基础,其中包括国际监督体系、国际基础设施及国际援助计划等。国际制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1.国际协定,即是一种对约定的声明,通常来讲是解决政策特权、原则、准则、标准、决策制定程序及义务等;2.由国际协定产生的国际组织、团体和制度,目的是敦促成员方进行磋商和谈判,监督条约的履行或提供各种信息及采取必要的行动。各种国际组织之间也存在差别,有的是用来进行磋商和谈判,有的是通过检查和监督为国家提供重要的信息,有的则致力于制定可实施的计划。因此,像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这些国际组织都是全球公共物品。

在全球公共物品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国际规章制度迅速增多,涉及的领域有国际交通运输、国际贸易、国际货币政策等,而且在这些领域中,政策问题的解决一直都限于一国国内。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及各个国家相互依赖性的加强,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各国贸易联系的纽带,从全球公共物品角度对世贸组织进行分析将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相关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进而为政策制定、问题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当然,对「全球」的理解不应仅局限于地理的范畴。我们所讨论的「全球」是多维度的,除了地理这一维度外,还包括社会维度和时间维度。如果一种公共物品仅使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受益,它绝不是全球公共物品,而是国家或区域的公共物品。例如,北约组织在冷战期间为盟国提供的安全服务就是一种公共物品,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俱乐部产品」。如果一项多边投资协定没有私人国际投资者,它可能是世界「俱乐部产品」,也可能是私人物品,但绝不是「全球公共物品」。

资料来源:尼古拉·阿克塞拉:《全球性公共物品供应的分配问题》,转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 年第 8 期。

三、公共物品提供

1.最优提供

由公共物品或劳务的特征可以看到,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需求完全不同于对私人物品或劳务的需求。对于纯粹的私人物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加总某一时点上市场上所有的单个消费者在各个价格下对该物品或劳务的需求而得出。只要知道市场上的每一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通过把某种物品或劳务的市场的所有的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对该物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曲线。在公共物品或劳务情况下,每一个消费者面临的都是一样数量的物品或劳务,但他们愿意支出的价格却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劳务上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即 MSB=MSC,这一条件同样适合于纯粹的公共物品或劳务。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模型分析最优提供所要求的条件。

(1)鲍恩模式

在私人物品市场上,个人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面对的是同一个价格,能够调整的是物品的购买量。私人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私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由于公共物品的特征中有在各个消费者之间提供服务的不可分性,所以其可以被不止一个消费者同时消费,个人面对的是相同的公共物品的数量,他能够调整的只能是其出价,因此,公共物品的需求总量应该是消费这种产品的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而不是前面所说的横向的加总。假设,社会只有两个人, A 和 B, 对应两条需求曲线 D A 和 D B (如图 4.5),总需求曲线就是通过 A 和 B 的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而得到的。因为,在每一点公共物品是确定的,而此时消费者是同时消费的,即所有人愿意为此支付的价格应该是每个人愿意支付的总和。给定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则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就应该是图中的点 E, 在这一点上,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的边际收益。

社会最优数量_社会最优数量_社会最优数量

上一篇: 资本异化
下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