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相关研究表明,大约一半的大学生面临中等程度的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在美国,几乎将近一半的大学适龄人患有精神障碍。同样地,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患有抑郁症,而且这个比例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保持增长。研究者经常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这一倍受认可的研究工具来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以来,心理障碍中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以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原因有二。首先,女性和男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如遗传脆弱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等)可能会反映在情绪和行为上。例如,女性和男性对压力的反应是不同的,这是他们对事件的敏感性不同的结果。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压力和痛苦的影响,因此她们可能会经历更大的悲伤和焦虑。
此外,人们对传统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自我认知会影响他们对生活经历的态度和行为。男性特质表现为个人主义和自信等特征,而女性特质则表现为亲和力、同情心和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预设的性别角色期望反过来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有证据表明,女性更有可能要与内部障碍作斗争,如抑郁和焦虑,而男性则面临更多的外部障碍,如药物滥用,酒精滥用和网络成瘾。此外,女性更有可能患上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这方面没有一致的结论。一些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压力和焦虑的影响。关于抑郁量表,一些研究者发现,女学生的抑郁症患病率更高。相比之下,其他研究者认为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这与女性特质似乎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抑郁症状有正面影响的说法相符。也有研究发现,性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关于寻求心理帮助的态度,一些研究者指出,患有心理障碍的女大学生有更积极的寻求帮助的态度,她们愿意向心理健康专家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由于男性对心理开放的消极态度,他们更可能对心理服务利用不足。此外,抑郁、焦虑和压力经常导致自杀,这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常见。性别在自杀企图中起着作用,男性倾向于使用破坏性的方法,而女性倾向于通过服用过量药物自杀。
鉴于精神障碍可能对学生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大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成绩,预测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识别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文献表明了在各种情况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和抑郁的几个来源。它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学生的个性、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首先,学生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对困难的态度,以及他们表达负面情绪的意愿。外向型的人更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乐观和自信,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似乎更有可能出现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第二,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与他们的身体形象有明显的相关性,与超重和肥胖尤其相关。除此之外,物品使用行为通常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如酒精滥用、吸烟和网络成瘾等。睡眠时长和质量与心理健康问题也显示出明显的联系。睡眠不好的学生会遇到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第三,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包括他们的家庭月收入,父母的职业和教育,以及他们与家庭的关系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经济压力,是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学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的主要源头。
对文献的回顾表明,尽管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大学生群体中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定论。此外,大多数相关研究都采用了横向设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例如,除了学业压力外,大一学生还面临着与家庭分离的不安。因此,他们可能比其他年级的学生面临更高的焦虑水平。本研究聚焦三个主要问题:(1)在四个学年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的平均水平是怎么样的?(2)分性别来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程度如何,是否因年级而异?(3)学生的个性、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和学业压力与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什么联系?
研究方法
我们的研究使用了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BCSPS)中收集的数据。该调查采用了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并采用了三阶段的抽样设计。第一阶段的抽样单位是大学。在这一阶段中,根据大学的排名和行政从属性,从6个小组中共选出15所大学。第二个抽样单位是专业,从三所精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随机抽取25个专业,从其他大学抽取15个专业。在第三个抽样单位中,从每个专业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本次调查对2006年(大三)和2008年 (大一)入学的两批学生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收集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人口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等信息。该小组数据的随访率超过90%。前三轮调查是在现场进行的,而最后一轮是在网上组织的,通过短信和电子邮件邀请学生用指定的代码登录问卷网站。为了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心理健康变化,我们选择了2008年入学的学生作为样本,分析了他们在四个学年的数据。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分析的样本量为1892份 ,其中女性898份,男性994份。
在本研究中,大学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指五所"985"大学,占总样本的41.86%;更具体地说,第一层包括北京大学(8.77%)、清华大学(9.78%)、中国人民大学(10.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4%)和北京理工大学(6.87%)。第二层主要是"211"大学,包括北京化工大学(6.34%)、北京邮电大学(5.34%)、中国传媒大学(4.7%)、中国矿业大学(6.08%)和中国传媒大学(5.92%);第三层包括五所其他大学,有一所非211工程的教育部直属大学,即北京语言大学(5.87%),以及四所北京市政府直属大学。即北方工业大学(6.7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5.76%)、北京农学院(5.6%)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81%)。
本研究使用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DASS-21)来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为了了解受试者的情绪状态,他们需要回答每个量表(抑郁、焦虑和压力)的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了一个陈述,答案以四分制呈现,0分代表"完全不适用于我",3分代表 "非常适用于我,或大部分时候是"。通过对相关项目的分数进行加总,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数值显示了相关的三个量表的严重程度。此外,DASS-21是原始的42项DASS表格的简化版本。因此,为了描述相对于人口的严重程度,DASS-21的分数乘以2,并与传统严重程度的截断值(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进行比较。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即正常(0-9) 、轻度(10-13)、中度(14-20)、重度(21-27)和极其严重(28 以上)。同样,焦虑的五个等级是正常(0-7)、轻度(8-9)、中度 (10-14)、严重(15-19)和极度严重(20+)。压力的得分范围是:0-14分为正常,15-18分为轻度,19-25分为中度,26-33分为重度 ,34以上为极重度。应该注意的是,DASS的分数不一定是临床治疗的结果,但它们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神问题。在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在0.67 至0.87之间(见表1),这说明在大样本量(n=1892)中,DASS测量具有良好的内在信度。
此外,本文根据文献探讨了焦虑与调查中一系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学生的个性、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和学业成绩。具体来说,学生以九分量表(1-9)报告他们的个性,范围从相当内向到相当外向。得分高的学生表示更外向和善于交际。为了探讨内向/外向性格的学生的分布,我们根据数据表格采用了二分法分类,切分值为4.5,从而将学生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通过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单位:kg/m2 )、过去一年是否饮酒以及睡眠时间来衡量的。BMI的计算是基于学生的自我报告的身高和体重数据;BMI值低于18.5表示体重不足,而BMI高于24意味着超重和肥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BMI值在18.5和24之间的学生视为健康(=1),而低于18.5 或高于24的学生则视为不健康(=0)。此外,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家庭背景,即父母的教育水平、过去一年的家庭总收入(人民币),以及学生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父母和母亲的教育水平是按顺序报告的(未受过教育=1,小学教育=2,初中教育=3,高中教育=4,职业/技术高中=5,中专学校=6,副学士学位=7,学士学位=8,硕士及以上学位=9)。此外,大学层次和班级排名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两个指标。本研究的大学被分为三个层次,即顶级的"985 "大学(=1,顶级),"211 "项目大学(=2,第二层次)和其他大学(=3,第三层次)。至于班级排名,我们首先计算学生的百分位数,将他们自报的排名除以班级人数,再乘以100,然后用100减去这个数字。在这个阶段,如果一个学生在第70百分位,那么就意味着他或她的分数高于70%的同学,或者换句话说,这个学生是班级的前30%。然而,考虑到原始的自我报告排名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我们进一步用1到10的尺度来衡量班级的百分位数。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学生的排名等于10,就意味着他或她的百分位数在90到100之间,或者说这个学生是班级中的10%。这种新产生的班级排名可以理解为百分位数排名的十分位数版本。学生的分位数排名越高,学生的成绩就越好。
结果
1. 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性别差异
表1列出了大学女生和男生DASS三个量表(抑郁、焦虑和压力)的平均分、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具体来说,在这四年中,女生焦虑量表的平均分从3.34到3.86不等,而男生的得分在3.35到3.60之间。通过使用单因素重复(年份)的双向方差分析(性别和年份),我们发现,平均而言,学生在四个学年中的焦虑水平是不同的(Pillai's Trace = 0.013,p < 0.01);而女生和男生的平均焦虑水平在统计上是显著的(Pillai's Trace = 0.004, p。
双样本t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女生和男生的焦虑问题主要在大一和大二时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 < 0.01)。至于抑郁的分布情况,学生在这四年中受到不同的抑郁症状的影响(Pillai's Trace = 0.011, p < 0.01),但性别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明显(Pillai's Trace = 0.002, p = 0.344)。此外,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不同的压力(Pillai's Trace = 0.064, p < 0.01),但男女学生平均遇到的压力在统计上也不明显(Pillai's Trace = 0.002, p = 0.197)。总的来说,女学生在大学前两年遇到的焦虑水平比男学生平均高很多,而学生的抑郁和压力水平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为了比较DASS-21的分数和传统严重程度评级的截断值,所有的平均分数都乘以2,结果见图1。平均而言,男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抑郁得分均低于正常阈值9分,相应的压力得分也低于截断值14分,说明男女大学生的平均抑郁和压力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然而,在前三年,女学生的平均焦虑分数超过了7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数逐渐下降。这也适用于第一年和第三年的男学生。因此,平均而言,女学生在大一到大三期间有轻微的焦虑 ,而男学生在大一和大三期间有轻微的焦虑。
2. 抑郁症、焦虑症和压力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
图2显示了女生和男生的抑郁、焦虑和压力超过正常水平的比例 。一般来说,超过45%的女学生和40%的男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有超过正常水平的焦虑感。这些百分比在高年级时都下降到大约38%。值得注意的是,与男生相比,女生面临强焦虑的比例要大得多(χ2(1) = 11.61, P < 0.01, Cramer's V = 0.04)。相比之下,大学期间经历不同程度抑郁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χ2(1)=4.26,p
为了进一步探讨男女学生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的严重程度,表2显示了在DASS-21中回答正常、轻度、中度、严重或极严重的参与者在大学各年级的比例。在抑郁量表方面,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患有轻度抑郁症的学生在大一阶段占总数的15%,到了大四阶段则分别下降到13%和11%。然而,在大学四年中,面临中度抑郁的男性和女性学生分别从13.68%上升到18.71%,从12.81%上升到15.26%。因此,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出现了心理健康情况的恶化,特别是以前自我报告有轻度抑郁的男大学生。至于焦虑程度,在大一的时候,超过22%的女生面临中度焦虑,而男生中的比例则接近19%。中度焦虑的女生比例在高年级逐渐下降到20%左右,而男生的相应比例在前三年有所下降,然后在高年级跃升到20%以上。皮尔逊卡方检验表明,在大三时,抑郁症(χ2(4) =8.76,p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来说,焦虑是最普遍的、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平均来说,男女学生在前三年都有轻微的焦虑,而女生的平均焦虑分数在第一和第二年明显超过男生。此外,有相当高比例的女生面临正常水平以上的焦虑;而有相当高比例的男生忍受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特别是在大三时,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3. 焦虑与学生的个性、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大一是大学生焦虑情绪高涨的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的相关因素,本节根据文献调查了焦虑与一系列变量的相关性,包括学生的个性、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见表3)。具体来说,男女大学生的焦虑和性格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P
图3进一步展示了焦虑与个性、BMI、饮酒习惯和学业排名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将性格得分低于4.5分的大一学生定性为内向型,将得分等于或高于4.5分的学生定性为外向型,然后比较他们不同性别的焦虑状态。结果发现,在焦虑程度正常的学生中,19.7%的女生和33.6%的男生是内向型的。然而,对于那些患有极其严重焦虑症的学生来说,这些比例达到了35.9%和53.8%。这表明,对于女性和男性新生来说,焦虑的严重程度越高,内向者的比例就越大。同样地,我们根据学生的BMI是否属于正常范围或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是否饮酒,将学生分为两组。结果显示,女性新生面临的焦虑越严重,学生就越有可能拥有不健康的体重或存在酗酒情况。至于学生的排名,在面临正常程度焦虑的女性新生中,32.6%的人排名在后半部分;但在极度严重焦虑的群体中,有高达 46.2%的人排名在后半部分。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析,即性格可能会影响男女新生的焦虑状态;而女大学生的焦虑情况还受到身体形象、饮酒习惯和学习成绩变化的影响。
讨论
通过对大学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我们发现女生的焦虑水平平均比男生高,尤其是在大一和大二期间;而男生则经历了更多的抑郁问题。这些结果与之前在不同背景下的一些研究是一致的。我们还发现,学生的抑郁、焦虑和压力在大学期间都有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存在适应问题。然而,那些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学生,他们病情的延续情况令人担忧。至于男大学生的抑郁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恶化,部分原因可是他们对情感公开的消极态度,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不愿意在大学期间使用心理服务。因此,高校应特别关注男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本研究结果为心理障碍和内向之间相关性的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在物品使用方面,我们得出结论,女性饮酒者往往比不饮酒者更焦虑。这与过去的研究相一致,尽管大学男生喝酒和抽烟的比例可能比女生高,但物品使用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对女生来说更强。焦虑问题和身材之间的相关性也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性别固有观念相似,即女性对自己的外表表现出更多的关注。此外,鉴于女大学生在生活压力下可能更敏感,来自学业的压力可能会加剧她们的忧虑。
综上所述,大学采取反映性别差异的政策,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为男女学生提供更适当的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局限性
首先,由于我们的研究涉及到一个自填的问卷调查,考虑到学生可能少报了他们的负面情绪或多报了他们的学习成绩,问卷结果可能存在反应偏差。其次,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关于焦虑相关因素的问题只在大一的时候询问过学生。由于数据的限制,我们仅仅在第一学年探讨了焦虑和一系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这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在一段时间内相关性是否能保持一致。此外,我们是根据问卷中收集到的信息来选择与焦虑相关的指标,今后的研究可能还需要对其他指标进行进一步探索。
结论
总体来说,女性和男性大学生在前三年都有轻微的焦虑,而女性学生的平均焦虑程度在第一年和第二年明显超过了男性学生。学生的抑郁和压力水平方面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其次,有相当高比例的女大学生面临超出正常水平的焦虑;而有相当高比例的男大学生则忍受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特别是在大三时,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第三,大一学生的焦虑问题与他们的内向性格呈正相关,而女学生的焦虑水平也与她们的身体形象、饮酒习惯和学习成绩有关。总而言之,焦虑是中国大学生最普遍和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女生;而在大学期间,男生群体中出现的抑郁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编译 | Camille
审核 | 穷象
终审| 扶摇
©Sociology理论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