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此为保定设府之始。清代,保定为直隶总督驻地。保定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保定的大地上,千百年来演绎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有众多著名的保定名人被载入历史,他们写着壮丽的诗篇,他们是保定人的杰出代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保定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在位)、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关于刘备,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熟悉,刘备虽为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但世系久远,实由布衣起步而终得一方天下。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东汉末年诸侯混战过程中创业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四方名士的尊敬,陶谦、刘表表态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安葬于惠陵,蜀汉未给刘备奉上庙号,汉国皇帝刘渊称其庙号为烈祖。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称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一说保州),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针对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问题,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调整文武关系,又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改革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自其开始的逐渐成型的重文轻武、偏重防内政策,对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有所影响。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后定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今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前面说了刘备,就不得不提“猛张飞”了,张飞也是涿郡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亦是刘备的主要亲信之一,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以兄事之。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建安元年(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建安三年(198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露,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号桓侯。
卢植(?—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名臣、经学家。
卢植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成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郡、庐江郡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同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卢植被授为北中郎将,率北军五校将士与张角交战,将其围困在广宗。后被宦官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推功于卢植,使其复任为尚书。权臣董卓企图废黜汉少帝时,百官无人敢有异议,唯有卢植挺身抗辩,险遭董卓杀害。因蔡邕等人相救,仅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临终时仅着一件单衣,唐代时配享孔庙,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卢植为人刚直,文武兼备,曹操称赞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元人亦认为他“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勇气堪比古时的“贲育荆诸”。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卢植身后,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魏晋隋唐的大族。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佚失。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西晋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民族英雄。
祖逖出身大族,性格豁达坦荡,少年时轻财好侠,后折节读书,与刘琨友好,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西晋末年八王乱起,曾为齐王司马冏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以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祖逖率亲邻几百家南下避难,途中被推为流民首领。至泗口,时任镇东大将军的司马睿命其为徐州刺史。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睿以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祖逖携麾下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时各地坞主拥部曲自重,祖逖派人招抚。大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祖逖见王敦与朝廷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自身又不得朝廷信任,遂忧愤成疾,当年卒于雍丘。
祖逖军纪严明,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其逝世后,豫州百姓无比悲痛,为其建祠立碑,纪念祖逖的功德。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一千多年来被传为美谈,勉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其“击楫中流”的一往无前的爱国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世人们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斗争。
高渐离(生卒不详),一作高渐丽,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战国末期燕国琴师,荆轲的好友。
高渐离自幼从名师学习音乐,击得一手好筑,后于燕市中结交了荆轲,荆轲将赴秦国刺杀秦王之时,高渐离于燕国太子姬丹等宾客一同前往送行,到了易水岸边,祭了路神,要上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遂隐姓埋名,在宋子县当佣工。后被秦王知晓高渐离琴技高超,便召其进宫演奏,但高渐离是荆轲好友的身份被发现,秦始皇为防不测,便派人弄瞎了高渐离的眼睛,高渐离为给荆轲报仇,把铅灌入筑中,欲刺杀秦王,但因眼睛失明,并未击中,秦始皇勃然大怒,处死了高渐离。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籍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
祖冲之祖父是朝廷负责建造的官员,因而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科学知识,南朝刘宋王朝时,祖冲之做过徐州刺史刘子鸾的从事和公府参军,刘子鸾被杀后,祖冲之被调到娄县去做了县令。刘宋孝武帝时,祖冲之曾在华林学省学习,并进行了很多科学研究。南齐发生内乱时,祖冲之在给齐明帝的上书《安边论》中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边防。齐明帝便打算派祖冲之前往各地巡查,但还未成行时,祖冲之就去世了。
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所撰的《缀术》一书,被收入《算经十书》,唐代将此书列入国子监教材,后因深奥而未得传。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这一纪录保持了千年,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其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另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还著有小说《述异记》。
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 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郦道元好读奇书,尤其喜爱儒家经典中有关地理学的著作,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先后任为官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治书侍御史等职。宣武帝朝期间,郦道元历任仕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延昌年间,郦道元被调任东荆州刺史,施政时严酷威猛,当地的老百姓不堪其苦,向皇帝告其苛刻残酷,因此被罢官。后北魏明帝起用郦道元为河南尹。孝昌二年(526年)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寅反,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其著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曾评价郦道元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文学家、诗人。
卢照邻出自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代孙,卢照邻十余岁即博学善文,二十岁时为邓王府典签,总揽书记,颇受爱重。龙朔中期,调益州新都尉。秩满,留连蜀中,放旷诗酒,与王勃酬唱。后离蜀入洛阳,咸亨三年(672年),感染风疾。后入长安,从孙思邈问医道。上元二年(675年)前后,入太白山,服药中毒,遂得痼疾。永隆二年(681年),转洛阳东龙门山学道服饵,与朝士名流书信往来,乞服用、药饵之资。垂拱元年(685年),移居阳翟具茨山下,预为墓。终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工诗歌、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在初唐诗歌革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诗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和王、杨、骆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于当时可称一变。其所创作的《长安古意》,是描写都市生活的佳作,并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抒发了志士之不平,还著有《五悲文》《卢升之集》(一称《幽忧子集》)等。
贾岛(779年—843年8月27日),字阆仙,一作浪仙,自号“碣石山人” ,唐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
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人称“诗奴”;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贾岛贫寒,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称贾长江。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在普州官舍去世。
《新唐书》将贾岛附名于《韩愈传》之后,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有《长江集》。
李存孝(858年―894年),本姓安,名敬思,代州飞狐县(今河北省涞源县)人,粟特族。唐末著名的猛将。
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成为晋王李克用麾下骁将、义子,人称“十三太保”,随着李克用南征北战,平定黄巢起义,收复潞州,讨伐幽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历任汾邠邢三州刺史,带兵攻打赵王王镕,受到李存信诬陷,投降唐昭宗,出任邢洺磁节度使。乾宁元年(894年),受到李克用的围攻,兵败出降,处死于太原。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人称张元帅,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高里乡河内村),元朝初年大将。
张弘范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早年师从郝经。中统三年(1262年)任行军总管,从征李璮。元世祖罢世侯子弟兵权,张弘范被免军职。至元元年(1264年)为顺天路管民总管。次年,移守大名。至元六年(1269年)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参与襄樊之战。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大举攻宋,张弘范为前锋,以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拔都。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进军闽广,俘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大败宋军,灭亡南宋,回到大都不久后病死。
元世祖追赠其为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赐谥“武烈”。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1319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献武。有《淮阳集》传世。其散曲内容主要是以铁骑征战自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西厢记》取材唐代传奇《莺莺传》以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为蓝本,演为五本二十一折的长剧。在当时杂剧中,号为“天下夺魁”,对后世影响很大。《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
杨继盛文武兼备,从政期间历经嘉靖中后期内忧外患的诸多大事,其诗文也深受后人尊崇。其平生正应所题联语“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义。杨继盛遇害后,好友王世贞为其撰就《行状》,之后又编成《杨忠愍公集》,并以杨继盛为原型创作了传奇《鸣凤记》,今有《杨忠愍公集》行世。
颜元(1635年—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中国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养生家,颜李学派创始人。
颜元早年学医,喜读兵书,并学剑术。二十四岁读陆王语录,颇为倾心,遂成为陆王的信徒。两年后,又读《性理大全》,接触到周、程、张、朱的思想,便抛弃了陆王心学,改宗程朱理学。三十四岁时为养祖母守丧,严格遵循朱熹所定家礼,“泣血哀毁”,险些丧命。使其对程朱理学的信仰发生了动摇。此后,对程朱静坐和读书的修养方法也产生了怀疑,并在《存学篇》《存性篇》《存人篇》以及《朱子语类评》等一系列论著中,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继而改其“思古斋”为“习斋”,力务实习、实行之学。晚年主持河北肥乡漳南学院,建立规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科。在学术上和门生李塨一一起注重实学,强调“习行”、“习动”、“践形”,反对死读书的学风,于1704年去世。
颜元猛烈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率天下人入故纸”,提出富、强、安天下的政治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实行”、“实用”的实用人才。本着“经世致用”原则,以实事实物为重心,采用“六府”、“三事”、“三物”、“四教”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特别注意习行、主动,反对宋儒的读书静坐。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开辟了走向实践的新方向。其主要著作有《四存篇》《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等。
保定市人文地图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欢迎网友们补充、建言献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