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看对线的不要入分割线以下,分割线以下是我专门给下面匿名的毗沙门殿下准备的。(一切史料随手取用,有错误可指点)
最近为什么一直有人拿李建成碰瓷刘备?
刘备的政治能力那道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比李建成强吗?
那些说李建成怎么样的,其实都是靠地摊文学炒作的。
真实的李建成其实相当糟糕。
政务方面:
【高祖忧其不闲政术】,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
军事才能方面:
最强的战绩:灭了一堆稽胡。
稽胡刘屳成寇边,诏建成进讨,破之鄠州,斩虏千计,引渠长悉官之,使还招群胡。屳成与它大帅降,建成畏其众,绐欲城州县者,使降胡操筑,阴勒兵杀六千人,屳成奔梁师都。
李建成的军事生涯中的巅峰就是这个了,至于河北刘黑闼纯粹是炒作出来的。
人史书写的清清楚楚,
及刘黑闼重反,王珪、魏徵谓建成曰:“殿下但以地居嫡长,爰践元良,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今黑闼率破亡之余,众不盈万,加以粮运限绝,疮痍未瘳,若大军一临,可不战而擒也。愿请讨之,且以立功,深自封植,因结山东英俊。”建成从其计,遂请讨刘黑闼,擒之而旋。
有人说李建成去的时候突厥兵还存在,人家去和突厥谈判本来有一方面就是为了刘黑闼,能把余孽留给刘黑闼,唐朝这边能干吗?
然而实际上李建成去的时候突厥已经撤了。
他们的依据是:
余党及突厥兵间道亡,定州总管双士洛邀战,破平之。
看看后缀就知道了,刘黑闼压根就没逃到双士洛的地盘,他早死在诸葛德威那里了,要他出场干什么?
很明显定州总管平定的是之前突厥派来给刘黑闼守的。
这种事在隋末屡见不鲜。
甚至那个被地摊文学吹烂的“怀柔政策”也是李世民最先提出。
《太宗实录》云:“黑闼重反,高祖谓太宗曰:‘前破黑闼,欲令尽杀其党,使空山东,不用吾言,致有今日。’及隐太子征闼,平之,将遣唐俭往,使男子年十五已上悉坑之,小弱及妇女总驱入关,以实京邑。太宗谏曰:‘臣闻唯德动天,唯恩容众。山东人物之所,河北蚕绵之乡,而天府委输,待以成绩。今一旦见其反覆,尽戮无辜,流离寡弱,恐以杀不能止乱,非行吊伐之道。’其事遂寝。”
有人说这段是假的,可是就问一句话,李渊杀降难道杀的少了吗?有什么可黑的?
人才能力:
刘备可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建成的人玄武门后一夜之间跪完了,而且没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可见李建成的名声相当糟糕。
窦建德死了都还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呢。
有人说,李建成这么烂怎么可能和李世民耗那么久呢?
很简单啊,架不住有个偏心的爹呗。
仔细看看李建成武德后期所谓的宫斗水平
偷偷送个盔甲打算“图变”,都被自己人告了。
两度造反计划都翻车,这叫宫斗水平高?
有人说,李建成是白莲花不会这样的,那么兄弟夺嫡是怎么来的?白莲花来的吗?都想要那个位子还装什么白莲花?
又当又立?
——————————分割线————————
李世民有没有改史这件事暂且不论,有些人把现有史书曲解改史的七七八八才是个奇葩,就此文对她的历史发明进行驳斥,欢迎她来评论区胡搅蛮缠。
反正她的台词就那么几句,早就听腻了。
第一次李元吉埋伏暗处刺杀李世民,被李建成发现阻止并训斥
驳:并不是李元吉埋伏暗处刺杀李世民,李建成事先是知道的,不过事到临头当了缩头乌龟而已。
《旧唐书》太宗尝从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护军宇文宝于寝内,将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害!”
《新唐书》秦王尝从帝幸元吉第,伏护军宇文宝寝内,将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於我何害?”
《资治通鉴》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
哪里写了李建成是“突然发现”?都说了李元吉是劝过的,也没有李建成驳斥了李元吉的记载,是事到临头,不管他是缩头乌龟也好,还是真的“仁厚”也好,都是事到临头干的。
我看到一个她说的一句无比反智的话,李建成阻止李元吉杀李世民是被史官不小心流露的。而李世民阻止杀李建成是改出来的。这种是又双标又反智的言论。
为什么?按照他的想法,李世民疯狂抹黑自己亲哥,那必然是对他哥的历史高度关注,就算自己不看也会派人地毯式搜索,像这种如今网上传的到处都是,翻案党一眼就能看见的对李建成“有利”的记载,李世民莫非是瞎子,能留下来才怪。并且李世民的实录是发给大家一人一份随便看,难道就没有邀功的主动提出来?毕竟在某些人眼里贞观的史官都是懦夫,什么“三杀史官不改弑君”在贞观群臣里是不可能存在的,不仅不能点穿李世民改史,还要阿谀奉承,这种风气能留下这么明显的记载,还能留下两处,能留下李建成阻止的记载只能说明李世民没有改史而已,有些人太幼稚了。
第二次李世民炮制杨文干事件陷害李建成,最后被李建成通过智谋化解,因为吃相难看李世民反而彻底失去了合法成为储君的可能性,只能被迫在玄武门铤而走险。
驳:空想大帝李建成的粉丝就是不一样,不知道看的哪本盗版史书看见了李建成“用智谋化解”。并且结局是即使拉偏架又蠢又坏吃相难看的李建成依然被罚的更重。
《旧唐书》太宗既行,元吉及四妃更为建成内请,封伦又外为游说,高祖意便顿改,遂寝不行,复令建成还京居守。惟责以兄弟不能相容,【归罪于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并流之巂州。
《新唐书》秦王之行,元吉及内嬖更为建成请,封德彝亦阴说帝,由是意解,复诏建成居守,但责兄弟不相容,而谪王珪、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於远方。然怨猜日结。
《资治通鉴》
【世民既行,元吉与妃嫔更迭为建成请】,封德彝复为之营解于外,上意遂变,复遣建成还京师居守。惟责以兄弟不睦,【归罪于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并流于巂州。】
哪本书写了李建成用了“智谋”?真是搞笑,想象出来的呗。如果这个人不服,可以在我评论区贴一段“非脑补”的李建成用计谋的史料我看看。
李建成的军事能力是被低估的,由于李世民篡改历史导致他的形象非常模糊与矛盾。
驳:也不说是哪里矛盾,我就当你说了句空气吧。
在现代通过对大唐创业起居注,各种唐代出土文物墓志铭的研究与发掘,李建成的真实形象逐渐浮出水面
驳:我觉得一个卑微到只能靠“为尊者讳”,只吹不贬的墓志铭来证明形象贴金,那就只能证明这个人是真的不行。墓志铭再菜的人都是诸葛名将大神。
起居注记载在晋阳起义初期负责军务制定军纪的是李建成,而非李世民,
驳:首先《起居注》写的李家负责军务的是“大郎”“二郎”,不管下面这个人再不服气,也不该断章取义故意忽略原文。关于这一战是谁指挥下面会讲。
六月甲申,乃命【大郎、二郎率众取之】,除程命赍三日之粮。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焉
李家西河之战前的军队都是李渊李世民在李建成到达两个月前招募的,有的人看本《起居注》也看不全。
《大唐创业起居注》太原左近闻帝部分募兵备边,所在影赴。旬日之顷,少长得数千人。——这个事时间在三月份。招募军队结束后——”仍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
《旧唐书》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
《资治通鉴》乃命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各募兵,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仍密遣使召建成、元吉于河东,柴绍于长安】。
第二次募兵已经是大将军府建立之后了,因为改旗帜是在大将军府建立以后刘文静提出来的,提出来之后才搞的募兵,这次募兵因为王威高君雅的监视,不敢多集,甚至连“讲阅”都不敢。所以这次募兵人数不算特别多。不过即便小心成这样,依旧被猜忌了,这才有了后面太原兵变的事。
《大唐创业起居注》因为时间线混乱,所以给人一种是在李建成来的那五天改换旗帜的错觉,也让一些假装厉害的人得出来部队是李建成来了之后云集的结论。
大唐创业起居注:。帝指兴国寺曰:“勤王之师,不谋而至,此其兴国者焉。宜于此寺安处。”【恐威、雅猜觉,亦不之阅问】。
除掉王威高君雅之后突厥又来了,而且因为起兵号已经出来了,那就应该更加力准备起兵之事,所以耽误了讲阅。有些人因此拿“未经讲阅”黑李世民真是搞笑。另外讲阅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吗?而且稍微动动脑子就该知道,虽然没有进行检阅,但是私下里的训练肯定是有的,不然五天太子能一来就拉着军队上去?这不但是鄙视李世民,更是鄙视李渊。
有人说李建成不来李渊不敢起兵,只能说好生回去把九年义务教育读完。
太原兵变,诛杀王威高君雅就是起兵的标志,宣布起义师,这时候李建成来了吗?而且能不能看看时局?王威高君雅都要暗杀李渊了,还要等着李建成来才敢起兵?
《大唐创业起居注》:军司以【兵起甲子之日】,又符谶尚白,
李建成什么时间来的
六月【己卯】,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欢甚。
”六月【甲申】,乃命大郎、二郎率众取之,除程命赍三日之粮
前后相差仅五天,他倒会挑时间,正好到起兵之事准备的还行的时间来,刚好吃个饱,再抢个功。
作为军中的人,你是听一个相处月余的,还是听一个相处从天而降五天就出征的?虽然作为李渊之子,军士们尊敬肯定是有的,但是让他指挥肯定是没有李世民合适。
西河之前的兵和李建成没有任何关系,至于所谓负责军务更是搞笑,起居注写的清清楚楚。
于时义师初会,未经讲阅。【大郎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
【时文武官人并未署置,军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为大郎、二郎焉。】
连官位都没有,只不过看排行分的而已,如果有些人非要说此时的李建成是主帅,那不但是改史,还是秉性了“李建成除了嫡长子一无是处”这个论点。
有人说,军中只能有一个指挥的人,一个主帅,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对李家不适用,李家从西河一直到第一次东征,李建成李世民都没有隶属关系,全部是并列关系(有人可能会拿《旧唐书》第一次东征李建成当了个主将说事,先不说有的人天天否认正史,这会突然又冒出来拿《旧唐书》说事有多无耻,那个也没有隶属关系,下面再说为什么。如果硬要说李家有个总指挥,那就是李渊,没李建成什么事。
原来在台上讲一下纪律就是负责军纪了,滑天下之大稽,恰恰相反,是因为大家都不认识李建成,所以才让他露个脸,不知道公司来了新员工新领导都要开会说一声吗?因为大家不认识你,而且明明写了“等”,在有些人眼里就成了“大郎。”
其中记载李建成的战绩平西河,
至于西河之战究竟是谁指挥的,
先上之前随手写的文章:《“驳”此隋法也,吾不敢》
zhuanlan.zhihu.com/p/435303646
好了,看过文章可以再过来,
起居注是这么说的:
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风尘警急,身即前行。民间近道,果菜已上,非买不食。义士有窃取者,即遣求主为还价,亦不诘所窃之人。路左有长老或进蔬食壶浆者,重伤其意,共所见军人等同分,未尝独受。如有牛酒馈遗,案舆来者,劳而遣之曰:“此隋法也,吾不敢。”颇虑前人有限,遂为终日不食以谢之。于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之】。城外
欲入城,人无问男女小大,并皆放入。城内既见义军宽容至此,咸思奔赴,唯有郡丞高德儒执迷不反。己丑,以兵临之,飞梯才进,众皆争上。郡司法书佐朱知瑾等従城上引兵而入,执德儒以送军门。德儒即隋之见鸾人也,【大郎、二郎等数之曰】:“卿逢野鸟,谬道见鸾。佞惑隋侯,以为祥瑞。赵高指鹿为马,何相似哉。义兵今奖王室,理无不杀赵高之辈。“仍命斩焉。自外不戮一人,秋毫不犯。往还九日,西河遂定
《资治通鉴》是这么写的:
,【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