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愚
这篇文章层次清晰,对青年记者很有用处。
如果从学术研讨的角度来说,还有个深层次的概念一一"细节",他没有告诉读者。
对于人物通讯来说,没有"细节"便没有成功的通讯!这是一条行业的通识。作者所举的几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几种细节的运用一一如:
行动细节,
语言细节,
外貌细节,
表情细节,
环境细节,
外貌细节,
心理细节等。
那么,这些细节从哪里来?是不是作者凭自已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安排,就能写成的?
不是。因为新闻不是文学写作,不允许任何想象和编织,只能是新闻事实的忠实叙述和再现,不是记者能主观安排、摆布的。
所以,这样生动的、个性化的细节,只能来自于采访。采访的深入度、敏感度、捕捉能力有几分,稿件的生动性就有几分。这是新闻写作领域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条重要规律。
新闻写作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它不能像文学那样"自由的舞蹈"。这个"镣铐",就是不能突破事实这个铁门槛!所以,我们说,人物通讯的生动感人,不单是写作方法、安排技巧的问题,它有一大半,都决定于记者采访、挖掘、发现、捕捉细节的能力。采得好,采得深,才能把文字驱遣安排得动人。
故而也可说,"挖"不来好细节,就"写"不出好通讯。这就是新闻和文学写作不同之处。
并非"今评媒" 公号,和"新闻与写作"抬杠,这些既是经验,也是规律,应该告诉青年记者和初学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