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怎样写好人物通讯?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如何写出时代特点?如何把文章写得感人至深?本文从主题、提问、细节3个方面加以论述,并用实例说明,对人很有启发,可供媒体人在构思人物通讯时参考。
要想写好人物通讯,不能只是罗列一件又一件事情,也不能写成这个人物的生平履历表。如果这样写,文章便会显得十分平淡。要想写出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精气神,写得引人入胜,必须抓住以下这3个关键点。
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在开始采访前,明确目标和主题十分关键。动笔前不访思考一下,想让读者了解这个人物的哪些闪光点,以及希望传达怎样积极的信息,以确保采访计划具有针对性,才能捕捉到与主题相关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信息。
每个时代的人物都有时代特征。人们不会忘记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这些时代先锋和代表,不会忘记最可爱的人、大庆人、南京路上好八连。写新闻人物,就要写出时代精神,提炼出时代特征的主题,而不要写成一般的好人好事录。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人物通讯加以理解并逐步提高。
《人民日报》2007年4月3日发表的通讯《使命----海军大连舰艇学校教授方永刚的生命之约》,牢牢抓住“党的创新理论”这一主题,具有浓重的时代特点。文中写道:
为什么洋务运动想从实业方面挽救中国,没有成功;为什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想从制度方面挽救中国,没有成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却能存沉沉的暗夜中,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这,就是科学理论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实践中,政变着国家、民族和每个人的命运。
这篇通讯以“信仰”“忠诚”“献身”为3个小标题,生动地写出了方永刚在研究、讲解党的创新理论方面的成绩。方永刚表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没有期限。”由于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此文受到广泛好评。
提出深刻而灵动的问题
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经历、兴趣和成就等方面的情况。这将有助于在采访时提出更深入、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采访过程更加顺畅。采访前,应当预先准备一份问题列表,确保问题涵盖了主题和目标。在采访过程中,根据情况灵活调整问题顺序和内容,以引导采访对象分享更多有意义的故事和观点。
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在采访过程中,保持热情、友好、真诚的态度,让对方感到舒适并愿意分享更多的经历。同时,在交流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互动,确保采访过程自然、流畅。对采访对象研究得越深,交谈起来就越有共同语言。如果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从出生、学历问起,采访就会流于形式,采访对象也提不起谈话的兴趣,只好草草收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4月8日发表的通讯《红学“书生”周汝昌》,记者所提的问题既深又活,把人物写出了特点。记者提出的问题是:
“周先生,大家都很关心您最近在做什么,一直在写东西吗?”
“您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好,还坚持在纸上写作,为什么?”
“我听说您特别不喜欢别人称您为红学家,实际上在公众眼中您却是当今最重要的红学家,这种悖论您怎么看?”
“平时您也看别人的红楼梦研究文章吗?”
“您认为《红楼梦》能改编吗?您认为已往的改变作品中有哪些教训?”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写出了红学专家周汝昌的坦荡情怀和对学术研究的痴情。
捕捉感人的细节情感
在采访过程中,注意捕捉采访对象的细节和情感表现,可以使文章有看头,令人难忘。这些细节内容将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采访对象。人物在高峰期和低谷期的状态与表现,他的人生转折点是什么时候,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以及他的背景和成功原因,都是需要加以关注的。当记者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矛盾冲突中发生的种种故事,人物就立体化了,就可信、可亲、接地气。
〈人民日报〉1964年4月20日发表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中,有许多细节和情感的描写十分感人。这些细节和情感的描写有:几十人扯起一张蓬布盖在身上睡觉、房东老大娘提着一筐鸡蛋到工地慰问、油田上的修鞋匠成为全矿区标兵、支部书记给青年单身工人的薄棉被里添棉花、众多职工家属争着扶养一位失去妻子的职工留下的孩子……正是这些生动的细节,写出了大庆人的可贵性格。
总之,想要写好一篇人物通讯需要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提出深刻而灵动的问题,捕捉感人的细节情感。这样写出的人物通讯,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