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间真有因果吗?常人心中难免疑问:现实生活中为何有些恶人反而过得很好?不少人用肮脏的手段、坑蒙拐骗反而很富有?古代的皇帝、将军哪个不是杀人无数?一句话:因果是世间最重要的规律!世间的现象纷繁缠绕,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常人很难慧眼独具地短时间内看清背后复杂的规律!生活中一般的富人也很难名垂千古吧,且谈数个历史名人论一论因果二字!
01 飞将军李广
世人多感慨李广难封、怀才不遇。且谈李广少为人知的杀俘虏一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堂弟李蔡才干、声名比李广差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封地,可李蔡却封列侯,位三公。甚至李广属下也有人得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史记》中记载为望气者)王朔私下闲谈此事。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800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或许有人争辩说李广难封和杀降哪有直接关系?个中因果不妨再参考两位杀俘虏惨死之人:白起与项羽…
02 东汉开国名将邓禹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官至大司徒、太傅,正是其建议光武帝刘秀图谋天下。邓禹仁慈忠厚淳朴,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后汉书》·皇后纪上记载:太傅禹叹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好一个“必”字,宋代姓氏学家邓名世父子所撰《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记载:“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尤其是其孙女和熹皇后邓绥在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
03 东汉大儒、名臣杨震
东汉大儒、名臣杨震,为官经过山东昌邑,以前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间怀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说出了千古名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其性公廉,不受私谒可见一斑。杨震历任刺史、太守、太尉,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后遭到罢免,回乡后饮鸩自尽。其棺材停在道旁时,路人皆为陨涕。葬前十几天,有大鸟高丈余,飞到杨震丧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葬完,才飞去。时连有灾异,帝感震之枉,乃下诏平反,当时的人民立石鸟象于其墓所。(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第四十四)。另记杨震、杨秉、杨赐、杨彪祖孙四代皆官至太尉,人称“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因此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名门望族。
04 大宋第一人范仲淹
他所写《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人所铭记。范文正公诸多成就于一身,是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故事一:范仲淹少贫,母亲改嫁于朱氏,《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九·名臣事迹(二)记载其常与一术者游(该术者会点金之术)。等到会术者病亡之时,因其儿子年幼,便使人告诉范仲淹点金之术和练出的金银。范仲淹辞避,十余年后,文正为谏官,其将封好的金银和点金术交给术者儿子。
故事二:窖金遗僧于山东省邹平长山镇醴(lǐ)泉寺。范仲淹年少时位于醴泉寺旁的山洞中读书时,寺内住持慧通大师学问精深,时常传授范仲淹知识。有一次两只老鼠跳进范仲淹煮饭的粥锅,他忙将老鼠驱赶出去,追到树下,其见鼠洞闪着黄光,下面竟然是一个大地窖,扒开看是一窖黄金、白银,他不动分文,埋好如初,复回洞中挑灯夜读。离开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不忍寺庙毁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身居高位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修书一封回复慧通大师,后慧通大师展开范仲淹书信,原是一首五言诗:"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众人恍然大悟,对范仲淹的高尚品格更添无限敬意,便用所掘金银修缮寺庙,醴泉寺得以复兴。这便是邹平妇孺皆知的"窖金捐僧"的故事。
故事三:范仲淹晚年,时任杭州太守的他宣布捐出一生全部积蓄,在祖籍地苏州购置了1000余亩良田,建立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叫做“范氏义庄”,用来赡养范氏族人,购买大宅用来供范氏族人集中居住,后来随着范围的扩大,部分外族人也受益于范氏义庄。它还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800多年。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