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看《聊斋志异》,总会看到许多小时候不会看到的细节。
《犬奸》一篇,小时候看觉得新奇,长大了觉得可怕。这一篇讲青州一个寂寞的商妇,因为丈夫长年不在家,就养了只狗改善生活。一天商人回家,与妻共枕,妻子养的狗突然冲进来将商人咬死了。
邻居听到动静,就报了官。各种用刑,妇人还是不招(想来她是宁死也不愿意这件事传出去)。后来衙役将狗牵来,狗一见到妇人就过去撕她的衣服做交合状,妇人无言以对。
官府差两名衙役押着妇人和狗上解部院,一路上有人想看人狗相交的,就去贿赂这两衙役,衙役便会把狗牵过来与妇人交合。
所到之处,常有数百人观看,衙役以此谋利。
“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令交。所止处观者常百人,役以此网利焉。”
如此情境,不敢细想。
《种梨》一篇在整本书里可谓平淡,讲一个乡下卖梨人,他的梨是又大又甜。
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就赖在他车前想向他讨一个吃。卖梨人十分恼怒,就呵斥了这个道士。
道士说,你车里有数百颗,给我一颗对你又没损害,干啥这么小气?
咦,这个逻辑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围观的群众也附和道士,“你就给他一个不好的梨算了。”
卖梨人还是不愿,终于有一个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群众出了钱买给道士吃。道士吃完后说,“其实我想用一个核而已啦。”
于是就表演起了法术,将梨核埋入土中。一会儿就有树枝破土而出,俄成树、成花、成实,硕大方馥,满树都是。
道士倒是大方,将梨全部分于围观众人,并叮叮当当的把梨树砍了。
卖梨人也看呆了,待他回头,发现自己车上空空,一颗梨都没有,自己的车把也被砍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道士刚才分的梨都是他的啊。
街上的人听说这个事,都觉得很好笑。
蒲松龄也评价,这乡下人真是愚蠢可笑,他被街市的人嘲笑理所应当。
看,所以不要说什么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世风从来都是如此,道德也非今日沦丧。从古至今,慷他人之慨的圣母比比皆是。
人心从来都是一样可怕,现在应该还好些。
但是人心可怕,妖鬼就一定是好的吗?
妖鬼有情,也有凶狠残忍之流,人或卑鄙,但也多本分良善之辈。
《聊斋》里《尸变》、《画皮》、《贾儿》、《董生》、《庙鬼》……所谋害的不也是无冤无仇的普通人吗?
所以,不要说人比妖鬼可怕,大家都一样,鬼行善即人,人作恶亦鬼。只不过,我们很难分清楚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是人是鬼罢了。这也许才是整本《聊斋志异》最恐怖的地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