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海上运输系列是我之前在微信公众号写的一个系列短篇,关注的内容主要是日本帝国的战时海上运输线,将分为以下篇目逐次发出。
目录:
OperationStarvation——饥饿战役,美国空军空投水雷封锁日本本土航运的作战行动。
饥饿海峡(饥饿海峡豆瓣)
二战初期,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根本不曾想过进行空投水雷的攻势作战。当时他们满脑子都是使用重型轰炸机进行战略轰炸任务,直接摧毁敌国的战争潜力。
在欧洲战场,第八航空军对德国的飞机制造厂、轴承工厂展开堂堂之阵,采取昼间大规模空袭。1943年8月,第八、九航空军对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空袭也是这种战略轰炸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战略轰炸的结果是美军陆航损失惨重。
在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肯尼将军的第五航空军在1943年只使用B-24重型轰炸机进行了一次空投布雷任务,仅空投布设24枚水雷。(1941年12月7日开战时,美国海军仅有200枚空投水雷和12枚磁感应空投水雷)
在中缅印战区,1943年2月,Veth中校说服了蒙巴顿将军,美国陆航开始在仰光河上空投水雷,以封锁日本缅甸方面军的航运。1943年2月22日,第十航空军的10架B-24在仰光河上布设了40枚英国水雷。
1944年9月,第14航空军的科学研究办公室(OSRD)作战研究人员得出结论,B-24,B-29重型轰炸机可以从中国的基地出发进行这种空投水雷的封锁任务。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看到了这份报告,同时结合第十航空军的仰光布雷行动的成功经验,他决定第14航空军开始封锁长江的空投布雷行动。1944年5月至10月期间,第14航空军开始布雷封锁长江。
1944年8月,日军发动垂死挣扎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在豫湘桂作战中战胜国民党政府军,同时缅甸方面军发动了印度攻势作战,为了阻止日军,美军开始考虑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空中布设水雷阻断马来半岛和中国广州沿岸的日军航运,以减缓日军两次攻势的力量,这就是饥饿战役的最初源头。
马里亚纳群岛被盟军夺取之后,美军在关岛、塞班、提尼安(天宁岛)建设了庞大的机场群,最强大的B-29重型轰炸机以此为基地可以直飞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飞机空投布设了17,875枚水雷,水面舰艇防御性布设了7632枚水雷,水面舰艇进攻性布设了3010枚水雷,潜艇布设了1020枚,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美军的布雷主要以空投形式进行,其中攻击性布雷数量为21905枚,是防御性布雷数量的3倍。
1944年11月开始,第20航空军下属第21轰炸大队的313中队开始了空投水雷训练活动,12月,空投水雷专家进驻马里亚纳的提尼安基地。至1945年2月20日,提尼安岛已经囤积了空投水雷1500颗。
每架B—29可携带12枚453公斤水雷或7枚900公斤水雷,出发基地为塞班岛和提尼安(天宁)岛机场。
美军地勤人员安装水雷引信
1945年3月27日起,美军开始第一期作战,对濑户内海西部的关门海峡进行封锁,夜间投下1350颗水雷。
30日,又投下450颗,4月12日,出动246机,投下2030颗。
关门海峡,当时占日本本土航运量的40%以上,输送阪神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原料。至4月6日为止,击沉500吨以上运输船8艘,至5月2日,击沉19艘,击伤39艘。
5月3~12日,美军第2期作战开始,投下1422颗水雷,其中半数使用水压引信触发,造成关门海峡不能通航大型船只,剩余的船只有1/3会触发水雷。
平均一天的通行量,从3月的每天40只运输船,下降到5月末的每天2~4只运输船。
5月13~6月6日,第3期作战开始,15次投下水雷1313颗,封锁北九州和日本海一侧的港口。日本商船损失数迅速上升,5月有66艘,总计11万吨商船触雷沉没,这个损失已经超过了潜艇和空袭造成的损失,此外还有31艘受伤,总计10万6千吨。
若狭湾水雷位置图
从6月7日开始,海军的PB4Y加入第4期布雷行动,投下3542+186颗水雷。
这一时期,日军为了恢复其海上交通,投入340余艘舰艇,2万余人进行扫雷作业,但由于前一时期因触雷沉没的船只较多,很多船只不敢再冒触雷的危险进入雷区,因此该阶段日本船只的损失有所下降,但实际运输量也大为降低,以神户和大阪港为例,5月卸货量为32万吨,而7月仅为4.4万吨,降幅达86%。
大阪湾的水雷位置图
在广岛湾投布的水雷位置图
从7月9日开始第5期布雷,投下3746颗水雷,封锁舞鹤、新泻、釜山、罗津港。
在饥饿战役中,美军总计出动飞机1529架次,投下水雷12315颗,击沉日本船舶30万吨。
44年至战败损失,958艘,船只触雷损失突然升高(216艘,占比23%),潜艇此时已经难觅猎物了(226艘,占比23%)。飞机击沉数上升到首位,411艘,占比43%
~(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