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克里木战役电影(克里木战役地图)

克里木战役电影(克里木战役地图)

克里木战役电影(克里木战役地图)1941年12月2日晚,德军穿过苏军阵地空隙,在夜色掩护下渗透到莫斯科南郊,谁都没有料到苏军的大反击已经迫在眉睫。1942年初,苏联空军近卫部队的指战员在莫斯科附近一个积雪覆盖的机场宣誓,身后为米格—3式战斗机。1941年11月中旬,斯大林将2个空军师和3个航空团调入莫斯科,使得莫斯科前线飞机达到1138架之

1941年12月2日晚,德军穿过苏军阵地空隙,在夜色掩护下渗透到莫斯科南郊,谁都没有料到苏军的大反击已经迫在眉睫。

1942年初,苏联空军近卫部队的指战员在莫斯科附近一个积雪覆盖的机场宣誓,身后为米格—3式战斗机。1941年11月中旬,斯大林将2个空军师和3个航空团调入莫斯科,使得莫斯科前线飞机达到1138架之多,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前线空军,更在出动架次方面实现对敌压制——由于德空军基地离前线较远,作战半径更短的苏联空军可以从容攻击德地面部队,阻碍敌装甲部队的突破

强大的德军为何成为强弩之末

克里木战役电影(克里木战役地图)

克里木战役电影(克里木战役地图)

此时的苏德战场上,按德军高层的想法,利用庞大的装甲铁骑发起最后一击,就能“彻底消灭东面的残敌并且占领布尔什维克的堡垒——莫斯科”。事实粉碎了他们的迷梦,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德国虽在各条战线上都推进了230到250千米,第6装甲师一度距离克里姆林宫只有24千米,但却始终未能踏进莫斯科一步。

在苏联军民的顽强抗击下,兵临城下的中央集团军群战损极为惊人:自“台风”行动发动以来,他们战斗人员损失高达12.9万人,能投入莫斯科一线作战的步兵连人数不少已只剩额定人员半数,至多也不过2/3。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作战,中央集团军群引以为傲的装甲力量更是损耗殆尽:12月1日,整个第3装甲集群3个装甲师只有77辆坦克还能投入战斗,第9装甲师能用的坦克只有1辆,而攻击最猛的第6装甲师仅剩803名士兵,平均每连31人。

1941年底,驻扎在莫斯科西北小镇克林的德国第1装甲师

昔日强大的突击军团沦落到如此境地,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此时德军不可一世的骄狂心态。德军上下没有人想到战事不顺有可能拖延至冬季降温后。到了12月,前线德军就像掉进了冰冻地狱:送来的黄油硬得像石头,面包要用斧头劈开然后用火烤;作战车辆的发动机被冻裂;没有冬季润滑油的枪炮部件被冻住;望远镜、瞄准镜的光学器件都被冻成了“睁眼瞎”。实际上,就算德国高层准备冬季作战物资也是于事无补。希特勒曾亲自关照要为东线将士准备好冬衣,结果大批冬装运到华沙后就无人过问——中央集团军群每天至少需要26列火车的军用物资,而混乱不堪的德国铁路最多只能送去10列。如此糟糕的后勤就连维持中央集团军群基本生存都尚嫌不足,想要他们一直保持战力直至打进莫斯科,实不啻天方夜谭。

另一方面,内线作战的苏军补给则源源不断。莫斯科战役开始后,斯大林亲自统筹后勤增援,光11月上半月就为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补充了10万人、300辆坦克和2000门火炮,甚至从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调出1000多门重型迫击炮和反坦克炮来加强前线。正是依靠统帅部紧急补充的大批飞机、坦克和火炮,朱可夫才能够在人数少于德军的情况下成功抵抗德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就在苏军一线部队得到强化的同时,莫斯科市委发动市民,在严寒和德军炮火下紧急构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在防线上,苏军还部署了隶属莫斯科防区的20万人。换言之,即便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取得了突破,德军迟早还是会在莫斯科城下撞得头破血流。

12月5日,在北起加里宁、中到克留科沃、南至图拉的漫长战线上,曾经不可一世的中央集团军群全线哑火,德军没人还觉得能打进莫斯科了。古德里安丧失信心,下令让部队撤退。博克在日记里对古德里安表示强烈的不满,但自己也觉得山穷水尽。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记下了战况:距离莫斯科很远的南翼,第2集团军拿下了叶列茨,但对大局没啥影响;第4集团军战线相对平静;第9集团军右翼遭苏军猛攻,战况不详;同时第2和第3装甲集群遭到苏军猛烈反击。

此时的博克大概并没有想到,这些战况不详的猛攻,恰恰正是苏军大反攻的序幕。

1942年1月,莫斯科北部战线,一支苏联军队在马斯洛夫上尉的带领下,解放了一个被德军占领的村庄。即便是在莫斯科战役最危急的关头,斯大林都还能镇定自若地保持着一支数量庞大的总预备队不动,直到时机成熟才将其投入战场

来自苏军的“闪电战”打击

在莫斯科战役最为紧急的时刻,斯大林曾打电话给朱可夫,希望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诚实回答能否守住莫斯科。朱可夫在给出了肯定答复后提出了条件:还需增加2个集团军和200辆坦克,而斯大林高兴地满足了他的要求。抛开后世各种解读不谈,此段众所周知的轶事反映出一个常常为人所忽略的细节——即便在莫斯科战役最危急的关头,斯大林都还能镇定自若地保持着一支数量庞大的总预备队不动,直到时机成熟才将其投入战场。事实上,在坚定了保卫莫斯科的决心后,斯大林就不再流露出任何惊慌,回归自己如钢铁般的坚毅人设,一直有条不紊地在后方组建新部队,准备进攻所需的资源。

1942年,莫斯科一家工厂内的工人正在测试炮弹。尽管斯大林主导的工业化十分初级,毕竟还是给苏联攒下了家底:到1941年年底,前线苏军的坦克、飞机和火炮等重武器在数量上并不亚于德军

12月5日,莫斯科周边开始大幅度降温,地面积雪。拂晓3点,德第9集团军遭到了猛烈的炮击,经过长达半小时的炮火准备,苏军8个步兵师在天寒地冻之中向加里宁突出部猛攻。与此同时,德第3装甲集群也遭到猛烈的炮火袭击,苏军的全面反攻开始了。

苏军发动的反攻恰巧打在德军停止攻击但尚未建立好防御的节骨眼上,几乎一下就将德军打懵了。

更让德军感到恐怖的是,他们发现在战火中缴纳了昂贵学费的苏军已经学会了德军的战术,眼下正用“闪电战”方式对付他们:苏军滑雪部队突入德军防区向前推进,而空降兵大胆地空降穿插,切断部队和后方联系。

反攻开始后第三天,苏军突击部队就已经冲到德第56摩托化军设在大夏波沃的军部,逼得军长本人都要拿起枪同军部参谋、文职人员一起投入战斗。等他在友军掩护下撤退到克林时方才得知,发起反攻的苏军在轻型坦克引导下,第一时间就从他麾下的第36和第14摩托化步兵师接合部实现纵深突破,直插第3装甲集群中央阵地。大为惶恐的指挥官莱因哈特只能匆匆下令让东侧的4个装甲师和第14摩托化师撤到克林,结果将第4装甲集群侧翼暴露出来。

苏军尾随第56摩托化军追击,3天之内向前推进20千米。到9日黄昏,苏第30和31集团军已将整个第3装甲集群包围在克林城里,而第1突击集团军、第20、第16集团军也沿着第3装甲集群撤退留下的口子发起全线进攻,同德第4装甲集群在距莫斯科不到40千米的克留科沃一带展开激烈争夺。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丢掉的武器。德军在撤退中的表现确如希特勒所料:“霜冻、厚厚的积雪以及结了冰的道路意味着重武器先被抛弃,接下来他们会扔掉步枪,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来”

“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境况也好不了多少。12月5日他才通知上级说自己要从危险的突出部阵地撤下来休整,为此还招致博克不满,结果当天就遭到苏军的打击——由于轻敌,他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展开,而是集中分布在几座城镇猫冬,两翼几乎完全暴露。更让古德里安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对付他,苏联还偷偷调上了大本营预备队——兵力达10万人之多的第10集团军。6日夜,渗透到德军防区内的苏军向盘踞在各个城镇的德军发起全线进攻。战至10日,苏军已经突破了古德里安的阵地,将德军43军和第24摩托化军切割开来,古德里安惊慌地向克卢格求援,但克卢格只给他派去4个营。在一场集团军级的大战中,4个营能起到多大作用不问可知,带队师长战死,支援部队星散,糟糕的战局搞得古德里安焦头烂额,开始频繁失眠。

1942年1月,在克林被俘虏的衣着单薄的德军士兵

希特勒的不许后撤令

敌人就是最好的老师,吃过大亏的苏军努力学习着德军进攻战法,现在轮到德军学习苏军的死战不退了。

在前方战线吃紧的12月20日,古德里安通过希特勒军事副官施蒙德(RudolfSchmundt)获得了面见希特勒的机会,向元首力陈当前实际局势,要求取消他于15日签署的“停止后退令”,批准前线德军后撤。据古德里安回忆,在长达5个小时的会谈之中,希特勒一听见“后撤”两个字就爆发了,长篇大论地告诉古德里安:“就算我批准撤退,部队也无险可守。他们会一路奔逃。霜冻、厚厚的积雪以及结了冰的道路意味着重武器先被抛弃,接下来他们会扔掉步枪,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来。不!必须守住阵地……部队应该挖掘阵地,不得后撤一步!”当古德里安汇报说莫斯科城外的地面已经冻结到了1米深,没有人能够挖掘战壕时,希特勒觉得奇怪:“那您应该用迫击炮在地面上炸出弹坑!就像我一战时在佛兰德斯那样。”古德里安哭笑不得地告诉元首:冰冻的地面只能炸出洗脸盆大小的弹坑,况且部队没有炮弹了。面对前线的具体困难,希特勒也沉默了,最后不得不转换话题:“难道您认为腓特烈大帝的掷弹兵愿意自己阵亡吗?……(就像腓特烈大帝那样)我也有正当理由要求每一位德国士兵牺牲自己生命。”最后,他甚至近乎安抚拼命反驳的古德里安:“我知道您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在较远的距离上,看问题会更加清晰,为了守住前线,任何牺牲都不值一提。因为,如果我们守不住前线,中央集团军群就会丧失。”

1942年初,反击中的苏联步兵。从12月6日苏军发起反攻起,近两周时间里德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以平均每天10到20千米的速度一口气从莫斯科城下后撤了90到100千米

古德里安没有说服希特勒,希特勒也没有说服古德里安。当深夜古德里安离开“狼穴”会议室时,他听见希特勒对凯特尔说:“我还没有说服这个人!”直到战后古德里安还是不服,在回忆录中痛斥“波西米亚下士”不准自己在莫斯科城下撤退。然而,也有不少军史学家认为希特勒的“不得后撤一步”才是正确决策。后勤不足,大兵团在冰天雪地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撤退,背后还有百万红军紧紧追击,不发生混乱是不可能的,况且希特勒的命令是“不能进行大规模撤退……只有预备队到达后方阵地,才能撤退到这些阵地上来”。换言之,他禁止德军在没有构建好“冬季阵地”前仓皇撤退,而非古德里安战后暗示的禁止一切撤退。事实上,就在签署“停止后退令”那天,希特勒还批准第3、第4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右翼撤退到鲁扎—斯塔里察一线重新组织防御。而且他还提出相当具体的防御标准:必须在村庄之间挖掘有取暖设备的地下掩蔽所,后勤单位必须做好战斗准备,以及“要烧毁所有的苏联村庄,脱掉苏联人的衣服以供应德军士兵”。值得一提的是,德军上下——不管是党卫队或是国防军——早已将此事付诸实践,同他们在进攻中犯下的种种暴行相比,这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反攻的苏军在各处都发现了国防军虐杀苏联军民的事件,特别是德国国防军虐杀女游击队员卓娅·阿纳托利耶芙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事件激起了苏军普遍的怒火,使得后来的战斗变得越发激烈、残酷。

希特勒至少比前线一遇到打击就惊慌失措的将领要镇静。其实早在12月6日苏军刚发动进攻时,希特勒就从战略角度上意识到了危险,他告诉约德尔:“再也无法取得胜利了。”而随后前线各军将领的表现更是让他大为不满,讥讽地对约德尔说:“如果一切顺利,你们这些将军们就会争先恐后一拥而上;如果情况不好办了,你们就会打报告请病假辞职。”考虑到博克、魏克斯等人在此战中的表现,元首的吐槽不无道理。

从12月6日苏军发起反攻起,近两周时间里德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以平均每天10到20千米的速度一口气从莫斯科城下后撤了90到100千米。撤退途中,昔日不可一世的德军丑态百出。高级将领相互指责,抱怨自己有难友军不动如山,甚至抢先逃跑将友邻侧翼暴露给苏联人,而普通士兵军纪崩溃,丢下武器用绳子牵着掠夺来的牛或拖着一雪橇的土豆向西逃窜,后勤部门将交通堵得一塌糊涂……如果没有希特勒不准后撤令,恐怕德军就要重演1812年的故事。倒是在接到希特勒严令后,中央集团军群各部才不得不修改了大步撤退计划,改为且战且退。古德里安虽然丢下克卢格侧翼抢先撤退,但靠着在晓基诺拼命抵抗,成功地将几个宝贵的装甲师撤到130千米外——别列夫以南的“冬季阵地”,而德第56摩托化军在克林苦守到15日,才使得第3装甲集群得以大部逃脱。虽然德军各部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好歹都退到了所谓“冬季阵地”一线。

1942年1月,德军从莫斯科仓皇后退,公路上堆满了德军丢下的各类车辆和装备。撤退途中,昔日不可一世的德军丑态百出

从1941年9月到1942年4月,8个月的血腥厮杀过去了。在付出成千上万的伤亡代价后,苏德双方都意识到战争不可能速胜了。一方面,气势汹汹的德军没有攻下莫斯科,在城下被人打得溃不成军,但同时在北方和南方战线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北方的列宁格勒,德军围歼了弗拉索夫第2突击集团军,而在南方的克里木战役中德军攻克了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另一方面,苏军虽然将敌军击退甚至首次围歼德军,但却没能击溃德中央集团军群。对双方来说,想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莫斯科城下的较量只是下一场更为血腥战争的开始。

或许,此时双方对这场战役最大认识就如4年之后约德尔站在纽伦堡被告席时所说的那样,当被人质问何时意识到“巴巴罗萨”失败时,这位元帅回想了片刻,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一个单词:

“莫斯科。”

上一篇: 张咏劝学原文及翻译(张咏劝学和孙权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
下一篇: 柯棣华大夫 电影原声音乐(柯棣华医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