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9月新高一启用新版语文、思政、历史教材

9月新高一启用新版语文、思政、历史教材

9月新高一启用新版语文、思政、历史教材9月新高一启用新版语文、思政、历史教材

国家教育部8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从今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包括山东在内的6个省市率先使用。记者从东营市一中了解到,目前新教材还未配发到学校,不过教师们已经获得了新教材的目录。据了解,新教材内容变化较大,更加凸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语文古诗文67篇

占全部选文的49.3%

“古诗文多了,这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29日,记者采访东营市一中高一语文组组长董莉,她告诉记者,目前新教材还没有配发到学校,从获得的课本目录来看,新教材必修课本共两本16个单元,三本选择性必修共12个单元。必修为会考范围,必修加选择性必修为高考范围。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语文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

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三_高中教材历史书必修二电子版_高中历史教材

贯穿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群也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就是教师设置某一个话题,该话题可以让学生们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起到巩固知识点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这也是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一个体现。”

目前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分别要完成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要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新教材还要求2—3周要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必修上下册要求阅读《乡土中国》及《红楼梦》,董莉坦言,整本书阅读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据了解,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是,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虑。

“以往阅读都是在要求学生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但是这一次是规定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读之后可能还需要再深层次的读第二篇或第三篇才能理解。《红楼梦》主要的难点就是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所以我们考虑除了原著本身以外,还会将一些分析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董莉告诉记者,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整本书,在学生讨论、交流与思考的过程中,如何善于发现、保护支持学生阅读中的见解,都是在考验教师的智慧。

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内容覆盖面更广

对于历史课程的新教材,市一中高三历史组组长巩斌告诉记者,统编历史教材全套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据了解,教材呈现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对于新教材有什么变化,巩斌介绍,“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往的教材是专题式的,比如说经济专题就只讲经济,思想文化专题就只讲思想文化,新教材是以通识为主,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变化较大,如讲唐朝时,就需要把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都要讲到,老师们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时间来适应新的教材,这对于老师备课方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巩斌介绍,对于教材本身,由原来的必修+选修变成了现在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这也是新教材相比于之前教材的变化。“新教材出现了选择性必修的课程,这意味着授课的内容更多了,考试的范围更大了,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梳理体系。”

同时,新教材和初中教材之间的衔接性加强。“在以前,初中的教材是通识,到了高中就换到了专题式,但现在都是通识,初中和高中在教材设置上的基础性和关联性更强了,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变化。”巩斌介绍。

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市一中思想政治老师武海静告诉记者,旧教材的四本必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内容经过重新整合修改后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选择性必修教材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同时,教材以“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为议题,培养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新增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是一个大变化,这是总揽和基础,“新教材更侧重对学生们立德树人这种政治立场的正确引导,以及对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更高了。”武海静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文君 通讯员 丁子勇

上一篇: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下一篇: 党史百问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