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男,汉族,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明朝朱由检(明朝朱由检简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走投无路朱由检,来到皇宫后的煤山在一颗歪脖子树上上吊自尽了。堂堂一国君主,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三十四岁。
朱由检自登基起勤政廉洁,批改公文彻夜不眠,先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被他翻手覆灭。后来又启用袁崇焕,屡败后金,甚至于一度高呼,五年内平定辽东。此时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就是大明王朝的希望,但是却又为何走上亡国之路呢?
关于王朝更替是历史的大趋势换做是谁都阻挡不了,这不怪朱由检。纵观中华历史大多数都是“王朝不过三。”指的是300年。
朱由检登基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先是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导致朝中党争不断,政局混乱。而辽东的努尔哈赤趁势崛起,成为明朝的最大外敌。
后来又有天启木匠皇帝,在位七年专注木匠手艺,不问朝政。魏忠贤因此大权独揽,并与东林党内耗不断,大明王朝的朝堂愈发乌烟瘴气。
传到朱由检手中时,这已经是一个烂摊子,想要根治,难于登天。而且天灾不断,崇祯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据《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就这样,天灾最为严重的陕西河南一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是在这里面崛起。农民起义的爆发,使得明朝的国力再度被消耗,甚至于走向灭亡。
但事实上,关于明朝的灭亡,朱由检也是有责任的。其性格的复杂多变,谨慎多疑,不仅能错失良机而且滥杀忠臣良将,自毁城墙,其失败的原因也就是一生悲惨的写照。
朱由检在官员及将领的任免安排上,总是优柔寡断,不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一点老祖宗朱元璋的气魄,导致政令前后不一,经常朝令夕改,没有自己的领导班子,没有系统的政令,使得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国力更加羸弱,所以虽然他勤勉,但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多疑的性格让他变得喜怒无常,听信谗言和编谣言,污蔑朝臣,将领,长此以往君臣离心离德。使得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当时的天灾人祸好像都奔着朱由检一个人来了,连年的饥荒瘟疫,尸横遍野的江山本就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朝廷下拨的赈灾款,却被官员层层剥削,到百姓手里所剩无几,加据了农民起义的步伐。
面对层出不穷的起义军,崇祯帝朱由检也终于意识到了,攘外必先安内,于是集中力量,镇压各地的起义军,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国内的起义军销声匿迹了,在形式最好的时期。甚至李自成等人都前来投降,但是他却又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决定他既没有收编起义军,然后集中全力对付外在的游牧民族。
最后,面对敌军的包围,他还是做了最后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显示了他的风骨与气节,自己则自缢在一棵树下,为自己的人生,也为大明王朝画上了句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