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张辟疆(张辟疆什么意思)

张辟疆(张辟疆什么意思)

张辟疆(张辟疆什么意思)珍珠无价玉无瑕,张辟疆(张辟疆什么意思)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之二》董小宛,明末之时名扬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她虽出身烟花,却如空谷幽兰,超然脱俗,寄情山水诗画,冷眼淡然看尽人世悲欢。她虽娇羞弱小,却如一株劲草般坚强,一颗拳拳赤子爱国心,全力助夫婿奔走民族大业。为情而生,为爱而死,年轻的生命虽坠落于二十八岁的

珍珠无价玉无瑕,

张辟疆(张辟疆什么意思)

张辟疆(张辟疆什么意思)

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

月明残雪映梅花。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之二》

董小宛,明末之时名扬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她虽出身烟花,却如空谷幽兰,超然脱俗,寄情山水诗画,冷眼淡然看尽人世悲欢。她虽娇羞弱小,却如一株劲草般坚强,一颗拳拳赤子爱国心,全力助夫婿奔走民族大业。为情而生,为爱而死,年轻的生命虽坠落于二十八岁的花季,但她的清丽、执着与坚贞让我们没有理由不铭记在心。

南国美人韵柔清

日照剑池桥拱踞,云笼古寺塔斜高。秀丽天成的江南苏州一向佳丽辈出,苏绣闻名。明朝时苏州城内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因活计做得精细,图案绘得精美,口碑甚好,生意一向兴隆。

公元1624秋,董家白氏生下一个可爱的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董白,号宛君。小女儿模样俊俏,聪慧异常,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

小小的宛君刚刚记事,就已熟背诗三百,幼小年纪,就懂得品味诗中内涵,惟爱诗仙李白,说读了神清气爽,遂逢人就解释自己的名字皆因仰慕太白,并争得父母同意,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

《板桥杂记》载之:七八岁时阿母教以书翰,辄了了。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

殷实的家境,宠爱的父母,快乐的童年,宛君宛如一株无忧无虑的香花,含苞待放于阳光下的枝头。十三年的岁月就在宛君的琴棋诗画间悄悄溜走,她已经长得婷婷玉立,娇媚动人。

可是,生活并没有继续给她爱。像极了其他女子的身世,父亲因为得了重病,不久去世了。

于是,母女二人搬到苏州城外风景秀美的半塘河畔的一座小楼内静养,那是父亲生前为了避暑而建的,如今物是人非。

小楼虽不大,却修得别致典雅,到此之后,母亲把生意托交给几个伙计管理,母女二人每日里沉醉于山水间,看片石孤云,流水落花,累了便在院中花亭里弹琴吟诗,品茗对弈,过着恬淡隐居的生活。

母亲的心情好多了,脸上渐渐有了淡淡的笑容。她望着日渐乖巧美艳的女儿,又怎能不感一丝欣慰呢?

两年的时光,15岁的宛君更加娇艳动人。但当时世事纷争,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枭雄四起,战乱不断。崇祯九年时,乱象已迫近苏州,闹得人心惶惶。恢复过来的白氏决心早做打算,关掉绣庄,收回资金,以备逃难。

那一天,当白氏去绣庄找伙计结账之时,才发现,夫君留给她们的偌大家产已经被几个居心不良的伙计从中捣鬼,侵吞无余,且还在外面欠下千两银子。白氏又气又急,一病不起。

母亲病倒,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15岁的宛君身上。生存毫无保障的危机让一向清高自傲的宛君终于低下头来,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成为宛君人生转折点的第一站。

她用卖身之钱安顿好病床上的母亲,描眉画眼之后,一个名叫董小宛的美艳名姬成了秦淮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

绣眉水眸肤吹弹,樱口皓齿娇女降。15岁的小宛天姿巧慧,艳帜初张就名冠秦准。可是她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只因自年少时小宛就性格恬静忧郁,素爱闲静。“遇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忍舍去。至男女杂坐,歌吹暄阗,心厌色沮,意弗屑也。”(《板桥杂记》)

虽然此时天下已是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山河破碎,但南京秦淮河上,仍是日日艳舞,夜夜笙歌,一派“纸醉金迷地,醉生梦死乡”的畸形繁荣。夜色如水,十里秦淮河畔香风阵阵,绿竹弦管,妙曼清音,伴着随风摇曳的纱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

琵琶声起,一曲哀怨的《飘零怨》从楼上半掩着的窗户里悠然飘来:“侑酒承欢,豪筵彻夜;歌扇舞衣,消磨无价;似这般飞逝了少女年华,咨嗟!谁怜我禁闺巷永,横塘路赊。蓦传呼:少年客乍到寡家,未必竟终身有托,祸福凭他。算来身世总飘零,思忖也心魂惊怕。罢!罢!罢!只恐宿缘注定,无错无差。”

琴声戛然而止,接着传出小宛幽怨的叹息声。她实不爱与众调笑欢酒,成那宴席上的摆设,但自己低贱的身份又能做何反抗?人生诸多苦味,只有自己心知,可小宛改不了喜怒于色的纯真禀性,看不惯的人或事,她拂袖而去自然得罪了客人,叫老嬷嬷教训几句,心内气闷,唯有泪水可以洗去委屈。

小宛确不适合青楼卖笑,她更醉心于山水之间,遂经常陪着客人出游,倒也成全了她的心意。小宛的艳名打响了,当时的文人名士常来捧场相邀,她自己也积了些财产,于是回到苏州半塘小楼待客,那时小宛的母亲也好些了,虽然心疼女儿,但也面对生计无奈长叹,惟有祈祷女儿能得一称心郎君救出苦海,她也便安心了。

教人永忆初相见

那个让小宛生死相许无怨无悔的男人叫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冒氏乃是元朝镇南王脱欢之后人,如皋冒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诗书传家,明末著名四公子之一。他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级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冒襄为人慷慨好义,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富于才气、风流倜傥的才子。

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阴谋弄权,惑乱朝纲时,冒辟疆曾联合一批有志之士结社金陵,伸张正义。当时有“四公子”之说,即陈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诗酒唱和,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无奈终因势弱力薄,不但未成气候,还惨遭阉党摧折,冒辟疆虽幸免于难,但前途深受影响,只好寄情于山水声色之中。

澹烟丝柳胃横塘,明月清秋读谢庄。

夹岸哀筝横笛外,谁家小立怨昏黄。

——冒襄《小秦淮曲》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因个性突出,被人称为“冷美人”。他的好友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啧喷称道小宛,他本人不仅是热血书生,还是风月场上的翩翩公子,据说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因此早有求美之心。

而16岁的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秋天,本应天高气爽,可却接连几日秋风萧萧,细雨吹凉,29岁的冒辟疆第三次来到南京参加乡试。凭他的才学,早该中举,无奈他在应试作文中,总要满腔爱国情地针贬政局,自然得不到主考官的青睐,所以屡试屡败。此次前来他仍然心情平静,不打算附和主考官,改变风格,遂在考前的闲暇时间里与好友方密之相约前往秦淮河畔寻芳散心,冰清玉洁的“冷美人”董小宛一直是冒辟疆心中的向往,于是特意前去造访。而此时小宛的身影却已移至苏州半塘楼中,两个心心相仪之人就失臂于短暂的时间。

不久,乡试发榜,冒辟疆名落孙山,他没有失望。只是暗叹自己生不逢时,收拾了行装,便转往苏州闲游去也。

小宛淡妆素裹与客人于太湖水中轻舟涟漪,欢笑声声之时,冒辟疆却兴致勃勃地踏进了半塘小楼之内。

过了彩云桥,只见山塘河边浓荫之中坐落着一处小楼,四周曲径通幽,绿树莲塘,景色十分幽雅恬静。门上贴着一副字体娟秀的对联,上写道:“宛平晓月沉,君山碧玉浮。”联中既写明了胜地风景,又暗含着董小宛的芳名。可是,此时佳人已去,且不知归期,那满腔热情的冒辟疆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望着小楼一侧的芳香花树不免黯然神伤。

过了些时日,心有不甘的冒辟疆再次寻访而至,可是戏剧性的是,小宛又刚刚随客人出门游览西子湖,之后他又接连去了几次,都无缘见到小宛。

本以为相见无缘,失望的冒辟疆在那个深秋的寒夜走在去往半塘小楼的路上,刚刚与友人酒筹相和,突然心情低落,桌上的酒还是温热的,他却披衣而起,来不及与友人解释什么就匆匆走出,过了一阵他才醒悟,前方的路正通往半塘。

许是冥冥中的牵引,才有了这才子佳人难得的初次相逢。

也是一场欢歌盛宴,小宛虽酒力甚好,但也经不得几位熟识的客人好友相劝,多喝了几杯。归来后醉意微显,粉面娇容,头晕目眩地斜倚在香闺玉床之上。

小宛母亲白氏轻开院门,见那冒辟疆再次立于秋夜之中,不禁心生怜意,对这冒公子的痴情相待感动几分,遂急忙让进来,不待冒辟疆相问,已欣喜答道:“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

本以为仍见不到佳人芳踪,只是前来留个口信,也不枉这些日子的痴心等待,没想到此时美人已归,可一见芳容。冒辟疆情不自禁地整理着衣衫。其实在宴席之前,冒辟疆已经沐浴更衣,换上了一件淡紫色绣满流云金霞的长衫,手持折扇,更显得风流潇洒,一副超尘绝俗的翩翩风度!

小宛正醉卧在床,听见冒公子来了,喜从天降,醉意半消。听母亲说到几次的擦肩而过,她心中的惋惜比之冒辟疆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再不顾梳洗,便要相会。丫环自花径曲栏中扶着醉态惹人的小宛婷婷走出,那一时,冒辟疆竟然呆住了。

虽说小宛醉意朦胧,娇弱不堪,青丝未理,云鬓松疏,但那朦胧多姿的醉态中含有一种傲气,又带着几分妩媚,“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影梅庵忆语》)联想到小宛当筵拂袖、不事权贵的倔强性格,冒辟疆不由暗赞着:好女子!果然是南曲中的佼佼者,确乎神韵天然。

只因薄醉未消,小宛微露皓齿,轻轻向冒辟疆道了万福,微微低下了头,一副小鸟依人的乖巧模样,慵懒散淡,不发一言。

冒辟疆自我介绍后,深情说道,今日得见芳卿,乃冒某三生有幸。小宛,你让冒襄找得好苦啊!这一声情浓意重的呼唤,仿佛一粒晶莹的珍珠轻轻坠洒于小宛平静的心内,从此谨慎地珍藏起。她含羞而无力地轻轻抬头,当两双情意交融的眼睛相遇时,只有那句诗可以形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纵有千言万语,也无须多说,四目里早已充满了互相爱慕的光采

冒辟疆怜惜佳人酒后神倦,纵想长伴左右,但疼爱更甚,遂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可是,这半个时辰的交谈,已使两个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忆得郎来系紫骝。

残酒未醒惊睡起,

曲栏无语笑凝眸。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之四》

特别是小宛,自与冒辟疆初遇,那一见钟情、一见倾心的传说,她终于相信了。

宛君如皋传凤鸾

才相遇,又至分离,两天后冒辟疆便奔赴扬州、无锡等地,四处会晤复社会友,共议反清复明之大事。

小宛与胃辟疆这一别就是三年啊!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小宛晨占鹊喜,夕卜灯花,尽量推脱了客人闭门不出,一心一意盼着冒辟疆早日归来,以脱风尘,偕归如皋故园。可小宛望穿了秋水,望断了天涯路,她的冒郎仍是如同泥牛人海,杳无音讯!并不是冒辟疆冒公子无情无义,而是他们遭逢这个动荡的乱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难以预料呀!

相见时难别亦难,第二年的春天,二人再次失之交臂,冒辟疆再到苏州来访小宛,可心情郁闷的小宛被名士好友钱谦益拉去游览西湖了,并且之后前往游黄山白岳观赏奇峰苍松,不知何时方能归来。冒辟疆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冒辟疆奉母命往襄阳探望在那里作官的父亲,经过苏州,又禁不住往半塘寻访小宛。仿佛是上苍对这对有情人的折磨一般,这次在家中等待日久的小宛又陪当时的诗人、画家吴伟业等客人远游黄山去了,吴伟业曾做诗赞小宛白衣游黄山之情景,诗云:

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丝丝柳,

黄海归来步步云。

饱览黄山胜景的小宛偶尔心中也有隐隐不安,她无法预知冒辟疆的行踪,于是,只能听天由命。

此时的冒辟疆失望之极,感叹“竟是如此无缘!”心情郁闷之际,自去烟花柳巷寻别个香脂芳影以解心中之闷。冒辟疆没想到,与陈圆圆的相遇成了他的一道心结,倾国倾城的陈圆圆瞬间虏获了冒辟疆的心,令其“欲仙欲死”。那一刻,也许他是在用陈圆圆来添补不见小宛的失落之心吧?不管怎样,1641年那个春天,冒陈二人情意绵绵地相携游历了苏州山水,冒辟疆离去时还约定初夏返乡时,再来与圆圆同赏虎丘石榴,并秘密订下“嫁娶之约”才依依作别。

此时的小宛在冒辟疆的心中已经淡然远去了,惟有色艺双绝的陈圆圆成了他心中的惟一。

到襄阳探望父亲,然后北上京师泣血上书为父亲调任奔走相告的冒辟疆,没想到这一别便是“苦留后约将人误”,不久陈圆圆被国丈田弘强买而去,挟持北上,从此风云际会,有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轰轰烈烈,有了大明江山在红颜祸水中的覆灭。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冒辟疆再次乡试途经苏州,如约重访陈圆圆,希望能与此佳人双宿双飞,但此时已是人去楼空唯余恨。

小宛在黄山住了好一阵终于回到了苏州家中,母亲年迈多病,只等来见了小宛最后一面便永远离去了,临死时她握着女儿弱嫩的小手,满眼的心疼与担忧,让小宛痛不欲生。

可是祸不单行,还没从丧母之痛中缓过来的小宛又遇田弘抢夺佳丽之险,附近恶少也不断前来骚扰,小宛受了惊吓,一病不起,闭门不出,只以为不久将随了母亲而去,孤苦一生如此了结。

那轻轻的敲门声惊醒了病中的小宛,下人领进门来的那人,却让小宛悲喜交加,眼泪如雨而下,可是,她仍绽放出最美的笑容,梨花带雨。

只因那个就是寻美不着怅惘无及的冒辟疆。他宛转登楼,见满室药饵,佳人病容,不觉心生怜意与歉疚,又忆起三年前曲栏醉晤,惹得小宛珠泪又下,见君忆母,言犹在耳,如今物是人非,怎不神伤?

小宛强撑病体,揭开帷帐仔细看着这个让她日夜思念的男人,灯光下,二人倾心一谈,冒辟疆怜惜小宛病身,虽不忍,也不想打扰小宛休息,想告辞离去,但小宛却娇喘着香气轻声语:“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工。”

这是二人第二次相见,仍于床前,只是,这一次,小宛说什么也要让冒辟疆多留一阵,屡别屡留,不愿他离去。

小宛的这一番款款深情,冒公子也许是始料不及,也许心中仍余陈圆圆芳影,于是不敢大胆面对小宛的情重意浓,第二日便想不告而别,好在有朋友相劝,才勉强向小宛辞行。冒辟疆此行还需到南京参加乡试,然后再回家乡。

见到冒辟疆的小宛果真大病去了一半,她心意已决,从此孤身飘零,未若跟从心爱之人天涯海角走遍,于是收拾好行囊准备与她的冒郎一同上路。可是冒辟疆却推三阻四,不愿偕美前往。

小宛见此,惟有掩面痛哭,失声而别。如释重负的冒辟疆潇洒地往南京应考去了,留在苏州的小宛仍痴情不改,忠贞等待。

可是这等待恐怕又是遥遥无期,小宛心内不安,干脆从苏州赶往南京相会情郎,不料兵荒马乱之时,路遇强盗,小宛躲在芦苇中才逃过一劫,又断炊三天,忍饥挨饿,不辞劳苦,好不容易来到南京。

虽然落魄不堪,相思情重,小宛却怕打扰了冒郎考试,风吹日晒里硬是在外面等了两日。冒辟疆第六次从考场走出,仍是一贯的洒脱从容,那一声轻轻的呼唤后,他却看见娇小的小宛就站在闱场对面的旗座旁,带着灿烂的笑容,那一刻,冒辟疆这风月丛中的汉子也有了几丝感动。

无奈科场再次失意,冒辟疆情绪沮丧,几日后又听说老父亲退休回家将要经过江上,他竟然又是不辞而别,抛下小宛随父北归了。

小宛此时一心一意,急忙发舟追赶,在燕子矶遇到风浪,差点葬身江中。小宛对冒辟疆的忠贞爱情从她的《与冒辟疆》诗中便可窥见一斑:

肠虽已断情未断,生不相从死相从。

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

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

读来真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小宛尽她最大的努力去追寻她的真爱了,可是却换不来那个所爱之人同样的回报。

冒襄“冷铁心面,与姬诀别”,小宛芳心已许,却落得肝肠寸断,她回到苏州后,托人带话说自己将一直穿着夏天的薄衣,若冒襄不来接她,她便决心冻死。

小宛的痴情与冒辟疆的薄情让他的朋友们都看不过眼了,在同是秦淮八艳的好姐妹柳如是的斡旋下,那号称风流教主的钱谦益亲自出面帮小宛还债赎身,脱了伎籍。

1642年的这个隆冬季节,异常寒冷,可是,小宛以她典型的温婉淑女形象,不仅温软了冒辟疆那颗受了爱情重创的死寂的心,同时,也融化了那颗奔走于仕途间的雄心。劫后余生,苦尽甘来,终得与她的冒郎顶风冒雪赶往如皋冒家。一路上,二人观光赏景寻幽访胜,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达如皋家中成婚。

《影梅庵忆语》记载:成婚那日小宛很高兴,喝了很多酒,管辟疆说“姬最温谨,是日豪情逸致,则仅见。”是啊,这幸福来之不易,小宛追得太苦,如今怎能不尽性开怀?

一首《洞房花烛夜和冒辟疆》诗,道不尽小宛如泣如诉的痴情绝恋:

梦绕肠回欲识荆。

花前醉晤盟连理,

劫后余生了夙因。

冰山碎后方知火

如皋市东门的水绘园是冒辟疆和小宛构筑的香巢。这里绿柳垂堤,芳华满径,一草一木皆是景,一亭一阁尽人画。

虽然小宛嫁与冒辟疆有陈园园阴差阳错的缘故,但能娶了小宛这样温婉贤淑、才艺俱佳的女子,在那样的乱世又何尝不是冒辟疆的一种幸运呢。在经历了乱世的曲折离散,尝尽人世百味后,董小宛冒辟疆这对鸳鸯眷侣终携手隐于江南,在水绘园里过了一段属于他们的好日子。

成亲之后的小宛洗尽铅华,自奉简约,精学女红,且恭敬顺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冒母马恭人和冒辟疆正妻苏元芳都特别喜欢小宛。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形影不离,恩恩爱爱,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

辟疆与小宛经常引名流雅士云集水绘园,大开宴席,众人吟风咏月,唱诗作赋,把酒言欢,盛极一时。

因辟疆正妻体弱多病,小宛便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理家主事的担子来,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及大妇,悉心照料冒辟疆的三个孩子。冒家的全部账目出人全由她经手,她料理得清清楚楚,深得众人的称赞。

为着心爱的男人,小宛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得,大家的称赞她很开心,辟疆的欣慰与感激更让她激动。

小宛不仅于家事做得仔细,更对自己有高的要求,也许她是不想在那才情四溢的夫君面前显得自卑吧。

初进冒家时,小宛见董其昌仿钟繇笔意为辟疆书写的《月赋》,非常喜爱,着意临摹。后来觉得钟繇的字体稍稍偏瘦,便废钟帖而改学曹娥碑,每天几千字,从不错漏。

小宛曾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她画的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她的题词,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后来逃难途中,仍把书画藏品捆载起来,随身带走。

《影梅庵忆语》中还记载着:居数月,小宛于女红无所不妍巧,锦绣工鲜。刺巾裾如虮无痕,日可六幅。剪彩织字、缕金回文,各厌其技,针神针绝,前无古人已。

小宛“阅书无所不解,而又以慧解以解之”,辟疆当时在收集修订编辑《全唐诗》,小宛就帮他“稽查抄写,细心商订,永日终始”,而且小宛对诗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了辟疆不少的启发。小宛对王建、花蕊夫人、王圭三家宫词深有心得,乃至对《楚辞》、杜甫、李商隐等著作均能熟读成诵。《影梅庵忆语》上写小宛是个爱书成癖的佳人:“等身之书,周环座右,午夜衾枕间,犹拥数十家唐书而卧。”

《影梅庵忆语》内还记载,当时小宛写了一本著作,“名曰《奁艳》。其书之魂异精秘,凡古人女子,自顶至踵,以及服食器具、亭台歌舞、针神才藻,下及禽鱼鸟兽,即草木之无情者,稍涉有情,皆归香丽。今细字红笺,类分条析,俱在奁中。客春顾夫人远向姬借阅此书,与龚奉常极称其妙,促绣梓之。余即当忍痛为之校雠,以终姬志。”可惜今已不得见。

九月菊开,辟疆望着园中的满眼金黄,情不自禁吟出一首咏菊诗:

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一边读书的小宛闻之,放下手中的书,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这秋日清爽香甜的空气,随口和道:

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

小宛好像比较偏爱秋季,也许因为那是个收获的季节,如她的爱情一般,历尽千劫之后终于有所回报。有资料显示,现在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一帧董小宛楷书秋闺诗词。为扇面形式,金笺纸,纵18.5厘米,横51.4厘米,为小宛自作的七言诗十一首,其小楷写得工整清秀,锋颖秀拔,尽得古书家精髓。抄录前四首于此: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白日吹人无所思,独来窗下理红丝。手擎刀尺瓶花落,数点天香入砚池。

稠烟迷望不能空,满地犹含绿草风。乱竹繁枝多少意,满园花落忆春中。

小宛爱梅,冒家园亭,凡有隙地,皆植梅,春来旱夜出人,皆烂漫香雪中,那是小宛最喜流连之处,并经常提笔绘之。她的一幅画梅花名作《孤山感逝图》现估价四十余万元。画上有小宛的题诗自伤身世,十分感人:

不做人间解语花,

处士美人同一哭,

悔将冰雪误生涯。

小宛最为倾心月色如水,那仿佛是她那纯洁如水的心灵一般。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李长古诗云:“月漉漉,波烟玉。”小宛每诵此三字,则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气韵光景,尽于斯矣。

小宛能饮,她“轰饮巨叵罗,觞政明肃,一时在座诸妓,皆颓唐溃逸”。这种情景辟疆只见过一次。自人冒门后,见辟疆量不胜蕉叶,“遂罢饮,每晚侍荆人数杯而已,而嗜茶与余同性。又同嗜界片。每岁半塘顾子兼择最精者缄寄,具有片甲蝉翼之异。文火细烟,小鼎长泉,必手自吹涤。”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小宛和辟疆都喜欢静坐香阁,细品茗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小宛使用沉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她采用的是隔纱燃香法,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人了蕊珠众香深处。“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备极卢陆之致。东坡云:分无玉碗捧峨眉。”(《影梅庵忆语》)

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特别是在美食方面饶有情致。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还有那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的“董糖”,也是小宛的发明,成为如皋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从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一书,足可见小宛是怎样一个精致的女子啊,也只有这样精细雅致之人,才可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有如此精妙绝伦的演绎,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夫君的挚爱,对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的实践与理解,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所以辟疆不无感慨道:“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弦摧雁冷君长恨

可是好景不长,国破家亡的惨烈战乱就烧毁了一切美好。1644年甲申之变后,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灭亡。接着满清八旗铁蹄越黄河,逼长江、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乱兵肆虐无忌,冒家在如皋的安乐窝也给踏碎了,一门老幼窜湖州,潜绍兴,躲僻乡,藏山林,总算保全了性命!

逃难途中,冒辟疆自称“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荆人”,小宛跟在后面,没有人扶她,冒辟疆还吼道:“汝速蹴步,则尾余后,迟不及矣!”催促她快点走,可怜小宛“一人颠连趋蹶,仆行里许”。更让人心寒的是,在万分危急之时,冒辟疆竟提出将小宛寄托在朋友家里,说“此后如复相见,当结平生欢,否则听子自裁,勿以我为念”。

不料小宛竟然说:大难临头他先顾及别人是对的,自己就是死在竹林里,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一心惟冒辟疆之命是从。此情此景就连冒父都看不下去了,老爷子亲自作主带小宛一并逃难,这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恨杀南朝阮司马,累依夫婿病愁多。

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苍黄过渡头。

钿合全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之六、七》

如许几次逃难,冒家家产几乎丢失殆尽,待时局稍稳,他们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缺米少柴,连日常生活也成了问题。多亏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伺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小宛辛苦侍疾、无微不至,生病的人性情烦躁,容易动怒,故冒辟疆常无故打骂小宛,小宛“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顿”。百般委屈尽忍,千般劫难尽受,她只为了一种叫爱情的东西长留心中。

恶寒发颤时,她把夫君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身;腹痛则为他揉摩,下痢就为他端盆解带,从没有厌倦神色。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而小宛已是骨瘦如柴,得了肺病,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奏效。“一息数喘,娇喘气幽。香喉粉碎,靡勺不流。火灼水枯,脾虚肺逆。呼吸泉室,神犹她婚”。(冒襄的《亡妾董小宛哀辞》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那个寒冷的正月,冒家却一片哀哭,28岁的小宛望了她的冒郎最后一眼后无力地合上双眸,她的手中还握着一支刻有“比翼”和“连理”四字的金钏,那是逃难途中顺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见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兴致仿霞光之色所作的一只金钏,冒襄亲笔题写了“乞巧”和“复祥”的字样刻在上面。

一年后,金钏突然断开。于是他们又重做了一只,这回冒襄改题了“比翼”和“连理”四字。这支金钏,是小宛到冒家后置办的惟一一件首饰。

只要是来自冒郎的一点点温暖,就可以带给小宛无尽的幻想和期望,香魂飞逝时,面对着这个用尽一生去爱的人,她是否真的欣慰心安?

闰二月十五日,小宛被葬于冒家南郭别业里的影梅庵旁。冒辟疆悲痛不已,他说:“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遂写下万言之多的《影梅庵忆语》,来纪念这位贤妾良妇。

——冒辟疆《金人捧露盘词》

那么精致秀美的女子,果真是上天不容得见白头吗?针神绣罢,写春蚓于乌丝,茶癖香来,滴秋花之红露。惟有镜掩鸾空,只见弦摧雁冷,终是薄命,使君长恨,小宛名留琬琰,青莲寄迹丹青。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一篇: 绝世超伦(绝世超伦的意思)
下一篇: 冰消瓦解(冰消瓦解是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