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镇没了历史的沉淀,就是没有灵魂的空壳;没有历经岁月沧桑,必然缺少欲说还休的韵味。
什么腔什么调(什么腔什么调填反义词)
陕南汉中宁强的燕子砭老街却二者兼得。
曾有过多少次路过燕子砭,来去匆匆,对这个嘉陵江上游段不起眼不夺目的秦巴山区场镇,视而不见。因为,这个场镇与我路过的其他藉藉无名,貌不惊人的场镇,几无二致。今年三月中旬,春暖花开,江水乍暖时节,骑着摩托车从广元出发,一路进入燕子砭时,突遇大雨,衣服尽湿,不得已,在燕子砭找了旅店投宿。
既来之,则安之。投宿的旅店里有介绍燕子砭的宣传资料,取下来看了看燕子砭的“前世今生”,刷新了我对燕子砭的游玩兴趣。
燕子砭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北与甘肃省康县相连,南与四川广元朝天区相接,宁(强)青(木川)公路穿境而过。
“燕燕化为石,飞破桃花色,春风吹不休,梦入乌衣国”。这是明万历年间任宁羌知州的陈昌言作的一首诗词。燕子砭,古称“乌衣国”。一条兴起于唐初,盛于明清的老街宛若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燕子砭故此得名。
现在的燕子砭镇是1996年机构改革,由原来千丘镇、燕子砭乡、新场乡、中坝乡合并为燕子砭镇。
四处打听询问当地人,原燕子砭在嘉陵江对岸。由于横跨老街和燕子砭镇的嘉陵江大桥尚未完工,要去到燕子砭老街,只有坐船过江。
跨上摩托车朝青木川方向疾行约一公里,燕子砭码头到了。掏上一块钱渡船费,5分钟就过了江。下船上岸后,爬上一个约20余米的陡坡,再一脚油门就进入燕子砭老街。
老街街道狭窄,宽不足丈,仅供两三人并排行走。如果遇上赶场天,两边街道摆满各种山货,两人通过都得侧身。
燕子砭老街依山傍水建造,靠山一面是缘山修建的瓦舍,临水一面则是悬空的吊角楼,高低错落,雕花门窗,有江南韵味风格。老街居民有四川的、山西的、江苏和浙江等地的移民组成。在燕子砭这块风水宝地修房造屋,娶妻生子,经商务农,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去燕子砭老街的那天,街道上空无一人,偶尔有坐船过江的摩托车一路呼啸,再无声响。老街长约200多米,半支烟功夫,就走到老街尽头。抬眼望去,老街尽处是燕子河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不见江上千帆过,唯见江水静静流……
老街尽头遇见一老者,独坐门槛,斑驳的阳光照射下来,把老者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坐下与之攀谈,老者十分健谈。他说燕子砭合并后,老街上的居民就陆陆续续搬了出去,有去燕子砭镇的,有搬去阳平关镇的,有在宁强县城定居的,还有落户汉中市区的。因此,只有几户人家仍留守在老街上。
追忆燕子砭老街的过去光景,老者眼里满是自豪。连比带划地述说,以前的燕子砭老街是川陕甘三省的水码头,人来货往,比宁强县城还热闹。
据清末《宁羌州乡土志》记载:嘉陵江“水量颇大,流亦平缓,载重数吨以下小船全年俱可行驶,夏季尤畅行无阻,并可上溯至略阳县,水运之便为州境第一。”据老者称,燕子砭当时十分繁华,自唐代起,燕子砭便因商而兴,江中舟船穿梭,川流不息,热闹非凡。从陕西、甘肃运出的货物主要有木耳、桐油、核桃、柿饼、药材等,运入的则主要是四川、湖北的食盐、布匹以及棉、烟、糖、纸料等,这些货物暂存在燕子砭,再通过人背马驮运往甘肃康县等地,燕子砭是川陕甘三省的物资集散地。鼎盛时期,老街上客栈、店铺林立,茶馆、酒肆遍布。早迎商贾云集,马帮成队;夜宿吊脚楼上,猜拳行令,歌舞达旦……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随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宝成铁路的开行,嘉陵江水运如过眼云烟,燕子砭也随着嘉陵江水运的衰落而衰落,就像一个没了观众的舞者,守着恋恋不舍的寂寞,守着无可奈何花落去孤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