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这个词语,一般人想必都听说过,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吗?
来来来~回答几个问题,检验检验你的历史功底吧!
李渊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唐高祖李渊有几个儿子)
OK!时间到!想出来了吗?你确定吗?
揭晓答案!
关于太上皇的误区
第一个问题:太上皇一定是皇帝的父亲吗?
印象中好像是,嘉庆的爸爸乾隆,宋光宗的爸爸宋孝宗,唐玄宗的父亲唐睿宗……实际上不一定。比如李渊攻占大兴城,立杨侑为帝,遥尊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炀帝和恭帝,是爷孙关系;再如土木堡之变后,明代宗朱祁钰登基,他尊被瓦剌俘虏的哥哥明英宗为太上皇。由此可见,太上皇和皇帝未必是父子,也可以是其他关系。
第二个问题:太上皇一定健在吗?
死去的人,可不可以封为太上皇?虽然案例不多,但也是可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就不是生前获得这份殊荣。他是嬴政的父亲:庄襄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同时追封父亲为太上皇。因此,太上皇不一定要健在。
(宁寿宫,乾隆计划退位后的住所)
第三个问题:“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后者是有权力的、管事的,而前者是没有权力的、清闲的。刘邦登基后,封他的爸爸太公为太上皇,很明显,这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尊号,没有实权可言;赵构建立南宋后,遥尊宋徽宗为太上皇,赵佶都被金兵抓起来了,哪里谈得上什么治国理政。但是,有时候没有权力的太上皇,也被尊为“太上皇帝”,这是一种不规范的用法。人家原来有权的,现在叫“太上皇”了,一听就是个没权的,难免失落,所以叫“太上皇帝”,好听点,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帝制时代,一般没有皇帝愿意当太上皇,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统治者,要他主动放弃权力,从台上走下来,多么艰难的事情。换你,你愿意吗?所以,当太上皇的人,往往是出于无奈,权力丧失了,不情不愿地安居二线,享受退休生活。唐高祖李渊就是“太上皇们”的一位,武德九年,由于玄武门之变,李渊失去了两个儿子、十个孙子,还失去了手中的权力。退休后,年过花甲的老李,晚年过得咋样?让我们瞧瞧呗~
流连于“花丛”之中
首先,我们谈谈李渊退休后的后宫生活,虽然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看出李渊在这方面还是很勤奋、很用心的,因为他都六十多岁了,小孩仍然在不停地出生,而且生母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说明太上皇下台后,依旧流连于“花丛”之中。
高祖的最后一个儿子是滕王阁阁主李元婴,他的出生时间为贞观四年,这时,李渊已经六十五岁了,可谓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翻看史料,发现李渊皇子的出生年份有明显的时间段分布,前五个儿子,从李建成到李智云,都出生于仁寿四年之前,然后十五年没有生过儿子。等到当了皇帝,突然又开始了生育,十二年的时间添了十七个儿子,五六十岁的人了,还有这本事,就像康熙、道光一样。
宇文昭仪、杨嫔、鲁才人、柳宝林、崔嫔、刘婕妤……除了嫔妃,李渊宫廷的宫女也特别多。贞观二年,局部地区发生旱灾,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朝廷:“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宫女太多了,没什么用,还浪费粮食,再说阴柔之气聚集,最终酿成了旱灾。李世民就下令释放宫女,一下子,少了三千多人。
因此,从贞观元年到贞观四年,长安皇宫喜讯不断。刚刚李世民的皇子或者公主出生了,过不了多久,又传来李渊的儿子或者女儿出世了。叔叔和侄子差不多大,都嗷嗷待哺,但辈分却差了整整一代。由于李世民已经登基的缘故,这些武德、贞观年间出生的弟弟自然是无法继承皇位的,他们大部分会被封为王,享受一定的经济待遇,然后跑到地方做个刺史、都督什么的,每过一段时间会换个地方干活,怕你待久了有了根基,对中央不利;去世后,没有犯严重的政治错误,灵柩可以运回关中,陪葬于帝陵附近。目前高祖陵寝发掘的陪葬墓有虢王李凤的,他是李渊的第十五个儿子。生于武德四年,卒于上元元年,享寿五十二岁。
(李凤墓壁画)
搬家、避暑的幕后玄机
以前看李治的传记,开篇部分写: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的东宫。怎么会是东宫?东宫不是太子住的地方吗?都贞观年间了,李世民还住东宫?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皇帝住的太极宫依然被李渊占着,李世民尽管当上了皇帝,也只好继续在东宫待着。有实权的人住更差的地方,没有实权的人睡更好的地方,李世民当然不乐意了。一国之君,在东宫处理政务,名不正,言不顺,不行!必须让老爹挪窝。
把李渊安置在哪里比较好呢?住东宫?不可以的!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已经被立为太子,他才是东宫的主人,你让太上皇借宿在孙子的宫殿里,怎么行?这样吧,李渊去住昔日的秦王府,也就是太安宫,反正太安宫没人住了,空着也是空着。
无奈之下,六十四岁的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来到了李世民当王爷时的住所。他心里的落差肯定很大,从五星级总统套房搬到了三星级亲王间,居住条件、服务设施降了好几个档次。俗话说成王败寇,李渊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监察御史马周看不下去了,上书李世民:“太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视听,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视中外之望。”太安宫面积太小了,李渊好歹是您的父亲,是不是应该扩建一下。
(大明宫玄武殿遗址)
此外,令马周不满的事情还有贞观六年的避暑,当时李世民患有气疾,每到夏天就非常难受,决定到九成宫避暑,九成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最初叫“仁寿宫”,后来改为“九成宫”,这里青山绿水、凉爽宜人,是躲避溽暑的好去处。为了减轻气疾带来的痛苦,李世民带领大队人马移驾九成宫。那李渊呢?在长安待着呗,好好沐浴骄阳。儿子开开心心避暑去了,把老父亲留在烈日下,实在是说不过去,有违孝道。身为皇帝,要为天下臣民起表率作用。马周就劝李世民不要去九成宫,你也在长安待着,太上皇年纪大了,还应该早晚陪他吃饭。李世民根本不听,还是一个人去九成宫,不带上李渊。
后来唐太宗有没有带太上皇避暑、给他修宫殿呀!有的,但是在老父病重的时候。李渊正躺在床上,有一天没一天了,使者突然传来消息,太上皇!皇帝邀请您去九成宫避暑。李渊听后非常不满,我都病成这样了,还怎么去九成宫,孱弱的身体,哪里受的了路途上的颠簸?成心的是吧!而且仁寿四年,隋文帝杨坚就驾崩在九成宫,他是开国皇帝,李渊也是开国皇帝,身体好的时候不叫他去,现在快不行了,让他重走隋文帝的老路,这不是咒他早点死吗?
(冬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
新宫殿的位置也已经定好,正在施工,名字叫“永安宫”,和前面的事情如出一辙,也是在李渊病重的时候才开始修的。等到太上皇驾崩了,永安宫还没建好。李世民说算了吧,太上皇都死了,宫殿修起来也是浪费,直接烂尾。二十多年后,唐高宗在原址基础上修建大明宫,此后大明宫成为唐帝国的核心区域。
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大明宫遗址公园,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是免费开放的。曾经辉煌宏伟的亭台楼阁,如今只剩下一处处荒凉寂寥的遗址。岁月在指尖走过,不知不觉,就是一千三百多年。大明宫的正北是玄武门,这个门是不是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地方?答案是否定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太极宫的北门,政变发生时,大明宫还没有修建呢。
不满与批评
除了居住环境变差,李渊晚年还时不时要被儿子批评。裴寂是唐高祖的心腹之一,两人关系特别要好。武德六年,李渊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赐宴于含章殿,君臣二人非常高兴。喝着喝着,裴寂突然跪下来,请求告老还乡,李渊当场流下眼泪,怎么都不肯,他说:“今犹未也,要相偕老耳。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我们俩可是要白头偕老的!真是一对好基友。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上位后,裴寂这个上皇旧臣很快便遭清洗。李世民把他免官,放回老家。裴寂舍不得太上皇,也舍不得离开繁华的长安城,恳求留下,被唐太宗断然拒绝:“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要不是太上皇罩着,凭你那点微薄的功劳,哪里当得上宰相!后面说武德年间纲纪败坏,腐败频发,不仅仅只是对裴寂的不满,也表现出李世民内心深处对高祖的不满。身为皇帝、一把手,李渊肩上的领导责任是逃不掉的。回老家没多久,裴寂又犯事了,李世民把他流放到静州,经过两轮打击,裴寂心力交瘁,一病不起。而李渊不仅被李世民间接责备,还痛失基友,颇为伤感。
贞观四年,李靖率领唐军大破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听闻喜讯,李世民又把太上皇比试了一番:“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李渊向突厥称臣,耻辱不堪;李世民仅仅在位四年,就把敌人首领给俘虏了。局外人知道了,谁更厉害,一目了然。这番话,唐太宗不仅强调自己在能力上强于高祖,也证明此前父皇不改立他为太子是错误的、失败的。
五年后,唐高祖驾崩于太安宫垂拱前殿,在他死后的第二年,长孙皇后也去世了。相比之下,李世民更想念自己的老婆,对于父亲则没有多少怀念之意,毕竟一个是良佐、贤后,一个是昔日的政敌。为了远眺礼泉县的昭陵,他在宫里搭起了高台。有一次,李世民邀请魏征一同眺望九嵕山,魏征说我看不到,李世民给他指了指,老魏啊!你看到了吗?就在那个位置。魏征冷冷地讽刺道:我还以为陛下思念先父,在远眺献陵呢!如果您像眺望昭陵一样眺望献陵,我就看到了!
上一期:抗日神剧为什么屡屡出现?火爆的原因是什么?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今日头条ID:麦园居士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