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峦,明末爱国人物。字峦稚(一说字峻伯),号霞舟。学者称其为霞舟先生。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崇祯四年(1631年)出贡,拔第一,选授光州教谕。同年秋,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被削籍,谪绍兴。十五年任桂林府推官。弘光元年(1645年)擢为礼部主事。鲁王朱以海监国至闽,拜为通政使,升礼部尚书。往来普陀山,组织抗清斗争。永历五年(1651年)兵败,自尽于舟山,年七十五岁。
李仲达(李仲达简介)
《海东逸史·卷十·列传七》(本书凡十八卷,题翁洲老民手稿。书为纪传体,志南明鲁监国事。前有清光绪十年会稽孙德祖[彦清]序,略云:“自余与于《慈溪县志》之役之二年,昭文邹君文沅来摄县事,出其藏籍,得《海东逸史》。盖前此所未见也。”)记载:
吴钟峦字峻伯,别字稺山,号霞舟,南直武进人。弱冠为诸生,出入文坛者四十余年,海内推为名宿而不得第。晚以贡生教谕光州,从河南乡举,成崇祯七年进士,年已五十八矣。授长兴知县、以旱潦征练饷不中额,谪绍兴府照磨。踰年,移桂林推官。闻京师变,流涕曰:“马君常(小腆纪年云:谓马世奇)必能死节。”已而果然。
福王立,迁礼部(南疆绎史作吏部)主事。行抵南雄,闻江南陷,转赴福建,痛陈国计,唐王甚重之。补广东副使,未行,闽中又亡。鲁王次长垣,以钱肃乐荐,召为通政使。肃乐、钟峦,丙子同考所得士也。申明职掌疏,言:“近来远近奏章,武臣则自称将军、都督,文臣则自称都御史、侍郎,三品以下不屑署也。至所在游食江湖者,则又假造伪印,贩鬻官爵。偃卧邱园而曰联师齐楚,保守妻子而曰聚兵数万。请加严核,募兵起义者则当辨其册籍花名,原任职官者则当辨其敕书札付。”王是之,升礼部尚书,原官如故,兼督学政。己丑七月,王次健跳,闽地尽失,每日朝于水殿。而钟峦飘流所至,辄试其士之秀者入学;率之见王,襕衫巾绦,拜起秩秩。或哂其迂;钟峦曰:“陆秀夫在崖山舟中尚讲大学,岂可颠沛失礼乎(按纪年,钟峦曰:济济多士,维周之桢,可以乱世而失教士耶?在舟山,朱永佑与讲顾氏东之学,或笑其迂。答曰:‘然则崖山陆丞相亦非耶’)?”十月,从至舟山,加太子太保。辛卯八月,舟山破。钟峦时在普陀,慷慨语人曰:“昔者吾师高忠宪公(纪年云:谓高攀龙)与吾弟子李仲达死奄难,吾为诗哭之;吾友马君常死国难,吾为诗哭之;吾门生钱希声从亡而死,吾为诗哭之;吾子福之倡义而死(按纪年,以乙酉六月起兵太湖,越三月,事败,投湖死,国朝入祀忠义祠),吾为诗哭之。吾老矣,不及时寻块干净土,即一旦疾病死,其何以见先帝、谢诸君于地下哉?然吾从亡之臣,当死行在。”遂复渡海入城,与大学士张肯堂诀曰:“吾以前途待公。”乃至文庙,积薪左庑下,藏所注易经于怀,抱孔子木主,举火自焚。赋绝命词曰:“只为同志催程急,故遣临行火澣衣。”时年七十五(国朝赐谥忠烈)。
吴钟峦是位死节的英雄,自有其家教的渊源。其先人吴肇,为建文帝大臣,靖难之变后隐居不出。据说吴钟峦后从鲁王监国入海,自尽殉国。死前曾对门人说:“我死遂焚,无令此身入清土。”但其门人没有照办,后来还是将其葬于吴氏祖墓。
吴钟峦少年时候,喜欢读《坛经》,又好讲黄老长生之术。后来在东林书院听了顾宪成的讲学,叹曰:“保身养性,取之儒学就可以了,不必远求佛教和道教。”于是拜入东林党门墙,为东林重要人物李应升座师。而与东林诸公高攀龙、缪昌期为善。崇祯四年拔贡第一,当时东林党大佬周廷儒为首辅大学士,打算破格提拔他,任用其为高官。吴钟峦固辞,按照贡生的常例,选为光州教谕。后来凭借自己的本事,连科及第,选授长兴知县,任上体恤百姓,以清敏著称。当时社会上流行“经世致用”的学说,而吴钟峦却说:“不明于生死,必不能忠孝。不能忠孝,虽有经济之才,何益哉?”后来与督饷的宦官及巡按御史产生矛盾,降职到广西去任推官。弘光元年授礼部主事。后从鲁王监国入海,直至自尽殉国。
吴钟峦师从顾宪成、高攀龙等,治学严谨,专心于濂洛,尤精于《易》,著述甚丰。主要有《霞舟易笺》《十愿斋易说》《文史》《梁园佳话》《稚山丛谈》《岁寒集》《十愿斋遗集》《稚山先生残集》《十愿斋全集》等。《明史》有《吴钟峦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