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种说法,叫“儒家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湘军创始人,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算半个。而能够和孔子比肩的另一位,则是明朝时期的心学创始人,阳明书院的山长——王守仁。
之前我的一篇《地方志方言卷里的客家起源》,网友“侧面4159”评论表示,王阳明在粤闽赣交界推行汉化后,才形成客家族群。这个观点很新颖,本人才疏学浅拿不出实证来反驳。所以我就翻阅了《明史》王守仁传来学习。
王阳明是哪个朝代的人物(王阳明是哪个朝代的思想家)
《明史》卷一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三,王守仁传记载。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由兵部尚书王琼推荐,时任南京鸿胪卿的王守仁(时年四十五岁)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
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
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
大明舆图,江西省,南赣地区的六伙匪徒据点和进犯方向
王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
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
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
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
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战毕,在下利设置和平县。
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与宁王在鄱阳湖决战,结果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问津书院名宦祠王阳明供像
后面的事情就与南赣无关,更与客家地区无关了。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守仁任南赣巡抚开始,到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叛乱,王守仁北上平叛为止,王守仁在南赣地区一共呆了二年十个月。
明史中的王守仁传
王守仁在南赣地区的两年十个月时间里,横跨赣、闽、粤、湘四省,消灭了桶冈谢志山、利头池仲容、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六伙匪徒,攻破120多个土匪山寨,俘获斩首两万余人。新设江西崇义县,广东和平县两个县级管理机构。
我觉得王守仁在南赣期间主要是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利用当地原有的土兵土将,灵活地运用计谋策略各个击破敌军。之后又设置新的行政机构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主要是“立功”而不是“立德”和“立言”。
所以说,王守仁南赣平乱后加强了地方的“汉化”,进而促使客家族群的产生。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我认为,王守仁在南赣的行迹对地方的影响有两个。
以上就是王守仁对客家地区的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