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意思大家都很明白,不用过多解释。
有人说这句话作为世界公认的守则被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英文的原文是: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DOUNTOOTHERSASYOUWOULDHAVETHEMDOUNTOYOU
其实英语的这句话出自《圣经》,意思确实是一致的,人类的根本智慧,在很多时候是相通的。只是有些人为了彰显我们自己文化的伟大,故意往脸上贴金,这其实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其实,我们更应该问:为什么东西方的智慧都把这个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根本性的守则?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老夫子对子贡的问题的回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这里老夫子的意思就是,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其实说的更清楚: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而朱熹对此的注解是: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其实,这里的重点就是:忠恕二字。我们今天理解忠恕很容易理解错,特别是忠孝,一说到忠孝,基本都理解到愚忠愚孝上去了,而没有考虑过,忠首先是忠于自己,忠于理想,之后才是忠于朋友,忠于国家,忠于自己也就是朱老夫子的尽己之谓忠。
而恕,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饶恕,而不是宽恕。饶恕的本质是不讲原则、放弃原则的纵容。而宽恕讲的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将恕说的最清楚的在《孔子家语·三恕》:
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翻译一下:
孔子说:“君子有三恕:有国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却要役使,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儿子却要求他报恩,这也不是恕;有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这也不是恕。读书人能明了这三恕的根本意义,就可以算得上行为端正了。”
其实,这里是说:自己对别人做不到的,就不要希望别人对自己做到。反过来,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自己也不要对别人那样做。
儒家的另外一部重要经典《大学》里,也有着类似的论述: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里的意思也不难懂: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大学》里的另外一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就是说自己做到了,再去要求别人,禁止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说起来非常简单,我们也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做起来的时候,基本没有人这么去做。前几天那篇3.15的文章里所说的,做什么的不吃什么,比如有些农民,为了菜产量高、卖相好,就拼命的用化肥、农药,而自己吃的单独一块地种,其实就是这个,真正的是”已所不欲,而施于人了“。我们没必要苛责农民,其实,想想我们自己,也没比人家好哪儿去。
现在阳明心学很流行,心学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知行合一“,所谓的知道而不去做,就不是真知。其实,大家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而是觉得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不这么做,就是吃亏。做企业,别人都偷工减料,自己不偷工减料就没有价格优势。卖的贵市场又不接受,没人买。
前些年,这种情况可能确实是个非常难的选择。
不过,”油条哥“应该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就是前两年很热的一条新闻,就是那个坚持每天用新油炸油条的那位,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他的声音真正有起色,有了些固定的客户,是三个多月后才开始的,也就出现了排队的情况。我做过记者,圈里的一位好友去采访过,和我分享过他的采访经历。他说,他采访了几位很有意思的顾客,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顾客说,他一开始也不相信这位老板”傻帽“到天天换油,最多也就是用所谓的天天换油做噱头,他观察了两个多月后,发现这老板确实是天天换油,才真的信了,而且成了固定的老主顾。
餐饮圈里有一句话:专业做饭店的人都赚不到钱。为什么?就是因为专业开饭店的对于这一行太清楚了,刚开始,用好菜、好油,服务也热情,生意一好,就开始偷工减料,今天换一点、明天换一点,一次可能吃不出差距了,多几次就发现,完全变味了。而这些专业的饭店老板,他们不怕干不下去,因为可以换个牌子、换个地方重新再来一遍。
不知道大家对一些百年老店有没有一些体验,就是这些百年老店,很多都是服务员都很横,一点也不热情,有时候还摆出一副爱吃不吃的架势。当然,我们不是提倡这么去做。而是,很多百年老店,有他们自己绝对不能碰的底线,也有些店员才敢横。
为什么现在老老实实做生意,真材实料做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了?重要的前提就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大家的消费意识变了,普遍都相信便宜无好货,太便宜了反而不敢买。这种条件下,这么做,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市场已经能够完全支撑得起这样的企业存在了。
我经常说的,大家其实不用太过悲观。因为有”好人赚钱“的效应存在,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老老实实做生意。任何时代,偷奸耍滑的人几乎都不可能完全禁止,如果真的没有了,社会也就大同了。那需要法制和社会、文化的持续进步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法制和法治,让那些人倾家荡产,才有可能让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人越来越少。
说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说,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
我都是为你好。
这句话,我们可能都经常说,有时候是母亲说给孩子,有时候是妻子说给丈夫,有时候是孩子说给年迈的父母,还有。
其实,在说我都是为你好的时候。我们好像隐含了: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隐含更深的是:我比你聪明。
这都是”我执“,前几天的文章:说服与决策,里我说过,不管是对什么人,最好的说服策略都是”先迎合,后引导“。
而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对抗。而”我都是对你好“,则正是对抗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无可奈何后的一种强迫性的说法。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用怀疑,说”我是为你好“的人,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对你好。
但是,对别人好,也要讲究策略。
我可能比较奇怪,我特别不愿意说服别人,因为有时候你会发现,说服没有意义,被说服的人,基本也不是因为你而被说服的,有时候你所谓的说服,也只是给他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而已。
要求别人也好,管理别人也好,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不是打着我是对你好的旗号,去要求别人。
我们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自己却不停的刷手机;要求孩子要诚实,而自己却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谎话连篇;要求孩子讲礼貌,自己却总是脏话连篇;呵呵,孝顺的事就不讲了。
我们现在经常是宽以待己,严已律人。对别人要求非常苛刻,而对自己总是能找出各种”宽恕“自己的理由。
所以,如果你想把己所欲,施于人,最好先自己做到己所欲的,再说施于人的事,如果做不到,还是先勿施于人吧。
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希望世人先做一个及格的好人,然后再一点点往上加分,做一个更好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就是这个及格线。
我们很多时候不用三省吾身,用这条及格线一省,可能就够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