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左传》:“太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日:“太皋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以龙命官,即命备小部落酋长以龙作为他们的部落图腾徽号。
《通鉴补纪外编》曰:“太昊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始以龙纪,号日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屠龙氏,造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畴;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又命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又曰苍龙;夏官为赤龙氏; 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
还有专事养龙的豢龙氏和驾龙的御龙氏。还有句龙氏、应龙氏、烛龙氏等。这些众多的龙图腾部落,阵营庞大,族众繁多,说明华夏族的祖先伏羲氏部落氏族在七八千年前分布在陕甘川青的岷山山脉一带,巴是繁荣昌盛的龙图腾的世界了。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冠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
黄帝和他的子孙颛顼、帝喾出门常乘龙,连崩驾之前亦要乘龙升天,这虽近于神话,但却可看到龙的传人,生离不开龙,死也离不开龙,由龙迎其灵魂到上天祖宗所在的天堂上去聚会。龙神也作为炎黄族团的崇拜对象。
《山海经》的《中山经》说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又说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人面,又说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面龙首。
这说明都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的宗族神和其支部落神。炎黄的子孙也继承黄帝的传统,以乘龙为荣,如《海外南经》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海外西经》说: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东经》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海内北经》说:从极之渊,冰夷人面,乘两龙。又黄帝的嫡裔夏后启也乘两龙,赤水之南夏后开乘两龙,夏后开即夏后启。地多以龙为名,如《西山经》泾水流域有龙首之山,位于陕甘交界处,正是伏羲、神农、黄帝的始居地。
《中山经》云龙山和龙余之水,注入洛水。《大荒西经》亦有龙山,为日月所入处。《北山经》中有龙侯之山。此外,《中山经》说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海外西经》说龙鱼居沃野之北。
《大荒北经》还说黄帝与蚩尤大战,“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寄水”,最后战胜蚩尤。 《大荒东经》又说:“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又说:“西北海经》又说:“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
又说:“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龙的子孙和龙的神明,几乎遍布于中国各地和四海,真成了一个龙的世界。
因此,龙被渲染得神秘而伟大,被追溯更久远,如《路史》说,“有人皇,九男相象,其身九章,胡洮龙躯。”《宝椟记》云:斯频国石室中有三皇石像,皆龙形。这个人皇,后来又被中国道教所信仰。
故《三坟》追溯伏羲时龙图腾的盛世云:“命臣飞龙氏造六书,命臣潜龙氏作申历………因龙出而纪官,因风来面作乐。命降龙氏倡率万民,命水龙氏平治水土,命火龙氏炮冶器用,因居方而置城郭,天下之民,号曰天皇太吴、伏羲、有庖、升龙氏,本通姓氏之后也。”
加之伏羲之龙图腾与女娲之风(凤)图腾结合而形成了龙凤图腾文化,以后龙图腾被西羌炎黄族系所继承和发扬光大,风鸟图腾又被东夷族系少昊氏所继承和发扬先大,到周代时,龙凤两大系又重新融合成为华夏族。
于是,中华民族以龙凤文化为中坚的文化形态宣告形成。随着中华民族分别向四方迁徙,从而带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龙凤文化,其感受之深,历史之久,文化之备,传播之广,信奉之坚,人口之众,是世界上任何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到黄帝的嫡裔夏代,龙图腾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但驯养龙、骑龙,还食龙。《国语·郑语》载史伯引《训语》说:“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日‘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策而藏之,吉。有褒氏乃夏禹之居,二龙乃褒国二君的化身,二龙为交龙。《风俗通·声音篇》说:昔黄帝驾象车,交龙、毕方并辖。 ”《周礼·司常》云;“交龙为旂。 ”
郑注:“诸侯建旂”日“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又注《觐礼记》:“天子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王建大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交画升龙降龙。 《释名·释兵》日:“交龙为旂,旂,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故《邺中记》谓“锦有大交龙、小交龙”。因后代没有真龙,古天子出驾,乘出巡,只得仿效画双龙于旂上,作为天子、诸侯王国的标识。
夏后启即乘双龙,启之父禹,祖鲧,也是龙图腾。《史记·封禅书》以夏为木德,有青龙之瑞。夏禹治水,便凿龙门以泄黄河之水。
《淮南子》说:“禹省南方,济于江,黄龙负舟。”《楚辞注》说:“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导水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拾遗记》说: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又说: “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中有毛龙,时蜕骨于旷泽之中,鱼龙同穴而处,其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养龙不绝,因以命族。禹导川,乘此龙,及四海攸同,反放河汭。”则夏禹靠龙族的帮助,不但治好水患,还曾豢养龙。《礼含文嘉》载:“禹卑宫室,垂意于沟洫,百谷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
禹的八位大臣中就有龙,龙乃龙部落的菌长,为炎帝之裔。炎帝之裔“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生氐羌,氐羌乞姓。”
传说夏后氏诸王多乘龙,《括地图》说禹乘二龙,《山海经·大荒西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 “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亦如其始祖黄帝乘龙登天一样。《慎子》有“飞龙乘云”之说。
《左传》说帝贱夏王孔甲乘龙,各有雌雄。夏人的器物亦多以龙为饰。如《礼记·明堂位》说“夏后氏以龙勺”。
夏桀的少子淳维,逃到漠北,成为匈奴族的始祖,他们有祀龙之风。《史记·匈奴传》云、“岁正月,诸长小会于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祭其先天地鬼神。”《索隐》引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后汉书·匈奴传》亦云:“匈奴有三龙祠,祭天地。”班固《封燕然山铭》:“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开元占经·客星占六篇》引郗萌日:“客星舍匈奴星,人面龙身留十余日不去,胡人内相贼,国家兵起,边人来降。”把匈奴星比为龙。翟人与龙蛇比。夏少康的一支为于越之祖,越人也祀龙,纹身作龙纹。
天上的星宿也有龙,如《史记·天官书》: “轩辕黄龙体。 ”《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 ”《开元占经·龙鱼虫蛇占篇》引《春秋合诚图》云:“黄帝将亡,则黄龙坠。”《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其兽黄龙。 ”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七宿,角宿为龙角,亢宿为龙颈,心宿为龙心,尾宿、箕宿为龙尾。
黄帝另一支颛顼之裔的祝融氏是赤龙。帝尧之后的刘邦为赤龙,周文王之后的项羽为白龙。《论衡·奇怪篇》说:谶书又言,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遂生尧。《鱼龙河图》说尧母“玄云入户,蛟龙守门,故日时乘九龙以御天也。”而尧也龙颜日角。
《索隐》云:“按《诗含神雾》云;‘赤龙感女媪,刘季兴。’”汉高祖之裔汉宣帝年号黄龙,三国吴大帝和唐段子璋的年号也叫黄龙。前秦张育的年号黑龙。南汉刘龚年号白龙。唐武后年号神龙。金张致年号兴龙。后凉吕光、明张琏年号龙飞。汉公孙述、南诏劝龙晟、大理段正兴、后赵侯子光、北宋赵谂、南宋李子扬的年号都叫龙兴。元韩林儿,明田九成、王金刚奴的年号都叫龙凤。唐高宗年号龙朔,唐昭宗年号龙纪,夏王赫连勃勃(匈奴人)年号龙升,闽王王延钧年号龙启,后梁末帝年号龙德。
黄帝之裔鲜卑族慕容廆的都城名龙城(辽宁朝阳市)。我们发现日本古语乃至现代日语的语干中,保留了若干女真语和鲜卑语的要素。如《东日流外三郡志》中列举日本北部土著民族的始祖有名叫宇曾利、毛止利的。前者都是满语天王,后者都是满语龙。则龙的影响由鲜卑传到女真、满族,再传入日本。
黄帝之裔祝融氏之后的楚国也崇尚龙《博物志》卷九杂说上云:“子胥伐楚,燔其府库,破其九龙之钟。”又说:“昔舜茎登天为神,牧占,有黄龙神日:‘不吉’。”因舜为东夷族凤图腾,故不受黄龙神的喜爱。因此有所谓龙忌,即对龙的禁忌。
《淮南子·要略篇》云: “操合开塞,各有龙忌。”许注:“中国以鬼神之事忌,北湖南越皆谓‘请龙'。《后汉书·周举传》云:“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太原古属晋国,有龙忌。介之推把晋文公比作龙,返回国都,把随从晋文公的五臣比作蛇,即赵衰、狐偃、贾他、魏犨和他自己。他焚死绵山,故谓槁死中野。这里龙蛇分明,故谓龙即蛇之化身,恐与理难合。
《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引:传国,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抱朴子》说“有自然之龙,有蛇化成之龙。”《述异记》谓“蛟千年化为龙。”假若龙蛇如一,就不必费时千年,才由蛇变为龙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