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又称百粤","越人","粤人","古越人",属于上古人群,长期居住在长江以南直至越南北部地区,因为其种族不同,姓氏不同,所以被称为"百越"。
从历史记载的角度看
关于"越"的起源,据《集韵》记载,"戉,威斧也。",据《周礼?大司马》记载,"戉,所以为将威也。"。
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意思(百越族现在是什么族)
据《山海经》记载,越人的祖先来自于云南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后迁徙到长江以南长期居住。
据罗泌的《路史》记载:“越裳、雒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西双版纳)、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句吴),是谓百越。”
据春秋战国时文献,夏人以黄帝之子颛顼为先祖,至鲧与禹时,成为独立部落。经由禅让,禹继承了舜,建立夏,故以禹为始祖。夏人以嵩山为起源地,最早聚居于阳城。不过这些记载有传说的成分。一直到"二里头文化"考古,得到佐证:夏人很可能是百越的祖先之一,而夏人的始祖来自上古"姒姓",以禹为始祖。
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
遗传学主要通过分子人类学的Y染色体DNA能对人群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得出百越的不同群里地域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人群,分别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百越中的一部分是三,四万年前广东一带发源而来,后来在迁徙等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从而形成了百越,由于古时候文化相对落后,所以各类传说兴起,就产生了百越的各种传说。
百越中的另外一部分来源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百越
特殊的语言文化
百越有着特殊的语言:古越语。到如今应该是属于壮侗语系或南亚语系。不过现在已经消亡。
古越语:发音轻利急速,名词类的音缀有复辅音和连音成分,形容词或副词置于名词或动词之后。
林惠祥先生则认为古越语是一种胶著语,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而是合多音胶著而成,所以百越语对应汉语大多是一字对两字,如"爱"为"怜职","热"为"煦虾"。
特殊的文化习俗
百越文化多样,历史悠久,他们巢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善使舟及水战;著名学者闻一多则认为我们的端午节还和百越有关。
据《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记载:“现在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上文所希望的吴越与龙的联系,事实上确乎存在。根据这联系推下去,我想谁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至于将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给蛟龙享受的,那就不用讲了。总之,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
传说百越人喜欢吃槟榔,男女混浴,喜斗鸡,龙、蛇为图腾。
百越文化
秦征百越
秦始皇以屠睢为将,发兵50万,分为五军进攻百越,前218年左右,秦军在广西境内遇到了西瓯的顽强抵抗,最终和西瓯人而后双方形成对峙。互相僵持了4年,而后在214年前后,秦军再次集中了30万大军向西瓯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最终拿下西瓯之后,秦军并没有回去,而是和当地人融合,和当地百越人共同治理南越国,到前112年,西汉皇帝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前111年将南越国灭亡。至此南越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
据:《汉书》给出公元2年的人口数据,原南越国故地的人口有1,372,290人,而在东瓯、闽越故地的会稽郡人口就有1,032,640人。
百越与吴越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提出:百越是一个独立族群,来源百越族,在殷商时期,百越族建立了越国和吴国。
越国:又被称为"于越",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夏朝的少康将自己庶子封于此地,于越是庶子的名字,号为无余;据贺循《会稽记》称庶子号为于越,由是得名。从春秋晚期的勾践吞并吴国后到战国初期的无彊在位期间,越国一直国力强盛,鼎盛时期人口可达100多万,疆域仅次于楚国,东达东海,西连楚国,南接百越,北邻齐鲁和泗上。最终被秦统一之后,越国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
消亡的扬越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部落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而后形成邗越与句吴,句吴即是春秋时吴囯的前身,邗越分布江淮至五岭以北各地。汉朝以后,浙闽赣粤的扬越成为汉族,另一部分扬越则西迁到东南亚地方,融入到其它民族当中,不复存在。
剩余百越的去向
剩余的百越:东瓯、闽越、南越、骆越等等,在汉朝以后,很多已经改名为郡县,从此"百越"也就慢慢消失,他们中的大部分融合进了汉族,先后形成广府、潮州(福佬)、客家等不同民系。而那些未融入到汉族的部分,则逐渐发展成壮、黎、瑶、畲等边疆族群(也就融入了少数民族中)。
"百越"其实更像是一个族群的统称,很多部落的共同体,他们中有独立成为国家的,有自立为王的,但是最终都走向了没落,其原因也很多,由于历史过于残酷,弱小等于消亡,随着秦朝统一六国,慢慢也就没了吴越,没了瓯越,最终百越也就消失了,留给后人的是百越的一些文化,当年的文化,值得后人去学习,去深思,去传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