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吴娃越艳的意思(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吴娃越艳的意思(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吴娃越艳的意思(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梦华录》剧照吴娃越艳的意思(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梦华录》的已经播出过半了,热搜还在继续,风评依旧没有翻车。不但“顾盼生辉”CP让无数网友嗑生嗑死的磕上头,而且剧中的服饰道具、台词称谓、甚至连诏命抬头、实地距离等细节,都被历史爱好者们扒了个底掉,发现电视剧居然用心到几乎复刻了整个宋代生活的衣食住行,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堪称古偶

《梦华录》剧照

吴娃越艳的意思(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吴娃越艳的意思(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梦华录》的已经播出过半了,热搜还在继续,风评依旧没有翻车。不但“顾盼生辉”CP让无数网友嗑生嗑死的磕上头,而且剧中的服饰道具、台词称谓、甚至连诏命抬头、实地距离等细节,都被历史爱好者们扒了个底掉,发现电视剧居然用心到几乎复刻了整个宋代生活的衣食住行,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堪称古偶剧的标杆之作。

《梦华录剧照》

高德地图显示祥符到开封的精确时间与距离

然而在大家纷纷八卦宋代生活的时候,我却想歪个楼,悄悄地告诉大家,剧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彩蛋,她才是真真正正的“大魔王”级别的存在——东京城里的花魁娘子,得到过皇上称赞,骑马游街无比荣耀的当家一姐张好好。

为什么大魔王是她?那是因为张好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虽然被编剧移花接木到了宋代),她不但和《梦华录》中的张好好一样是位歌舞伎,而且,她还与我们颇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杜牧有着一段极为暧昧往事,并且留有情书为证——它就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杜牧唯一存世的真迹《张好好诗贴》。

《梦华录》剧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从小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宰相和史学大家。杜牧的诗歌在晚唐就已经享有盛誉,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比肩李白、杜甫。

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进士擢第,授弘文官校书郎,曾多年在外地府署中担任幕僚。《张好好诗》就是他在外地府署做幕僚时遇到的昔日的红颜知己而引发出来的千古绝唱和流传下来的墨宝。

《张好好诗》局部唐·杜牧纸本28.2cm×16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诗中记录了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的一天,二十六岁的杜牧与十三岁的歌舞伎张好好相识于沈传师家(杜牧为其幕僚)的一次酒宴之上,一位风流才子,一个沈府佳人,两人一见倾心,天雷地火,感情迅速升温,三天不见就甚是想念。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离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然而一年之后,沈传师要到宣城任职,张好好只能随主公离去,与杜牧分别。到了宣城以后,张好好就被送去当地官府的妓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官妓。两年之后,亭亭玉立的张好好被沈传师纳为小妾,与杜牧失去了联系。直到两年后大和八年(公元834年)他们两个才又在洛阳偶然相遇。那时杜牧已是31岁的而立之人,而张好好也是个18岁的风韵少妇了。这段久别重逢的因缘,在《张好好诗》的序里面写到: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张好好诗》局部唐·杜牧纸本28.2cm×16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可杜牧面对故人,只能感叹物是人非,造化弄人。这也让千百年来的观众们无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小谢楼,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期相如。

聘之碧玉佩,载以紫云车。

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

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衿泪,短章聊一书。”

之后的张好好便消失在了滚滚红尘之中,再也没有了音讯。杜牧晚年病中将自己所有书稿都付之一炬,然而《张好好诗》贴却幸免于难流传下来,成为杜牧唯一的存世墨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杜牧依然记挂心中的这朵清纯的白莲花。

《张好好诗》局部唐·杜牧纸本28.2cm×16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好好诗贴》的装裱至今仍然保留了当年内府装裱的原样,内卷上的题款和钤印,都清楚地讲述了它流传有序的经历。卷前有藏书印二十四方,卷中五方,卷后三十三方。“宣和”、“政和”等宋代年号印,都说明它在宋代就珍藏于官府,而最迟的年号印记则是“宣统鉴藏”印。

从北宋的宋徽宗到南宋的贾似道,明代的董其昌,项元汴、张孝思、清代的梁清标、年羹尧等,千百年来它被无数的王宫贵胄、文人墨客争相收藏或鉴赏。乾隆以后《张好好诗贴》再次回归宫廷,直到宣统时期,被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了东北散落民间。后来机缘巧合被张伯驹先生找到并购买,最后捐献给国家,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梦华录》剧照

张好好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她也何其有幸能将身影永远定格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虽情深不寿,但也成就了绝世经典——无论在诗歌还是书法领域都是唐代艺术精髓中的精髓。了解了历史上的张好好后,再看《梦华录》的时候,大家是否会对这位花魁娘子又多了几分怜爱呢?

上一篇: 林冲外貌特点(林冲外貌描写原句)
下一篇: 安时处顺的意思是什么(安时处顺造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