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史学的核心是考信求实, 要求撰史者有考求信史和实录的识断。《晋书》在这方面也出现不少错误。如《皇甫方回传》载王敦遣从弟
代陶侃, “
既至荆州, 大失物情, 百姓叛
迎杜?。”据陶侃、王
、杜曾三传记载, 荆州将吏拒王
, 乃在
未到荆州之前。且所迎者为杜曾, 而非杜?。《孝武帝纪》记太元十四年 (389年) 六月, “荆州刺史恒石虔卒。”本传云石虔监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 不为荆州刺史。另据《恒石民传》载, 石民为监荆州军事、荆州刺史。石虔当为石民之误。恒温北伐“金城泣柳”事, 本在东晋太和四年 (369年) 第3次北伐, 由姑孰赴广陵, 必经琅邪侨郡治所金城。《恒温传》误移于永和十二年 (356年) 第二次北伐。此次北伐姚襄, 由江陵赴洛阳, 不得经金城。《王羲之传》记、“王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 当不减阮主簿。’ (阮) 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此事采自《世说·赏誉篇》阮光禄云条:“王家有三年少, 右军、安期、长豫。”刘孝标注称:光禄为阮裕、右军乃羲之, 长豫乃王悦, 即王导长子, 安期指王应, 王导兄王含之子。而王承也字安期, 乃太原王湛之子, 他卒于元帝渡江之初, 不得入琅邪王氏“三少”。上面两条均为采《世说》资料, 未加深究而致误。《王羲之传》云:羲之为会稽内史时, “又遗尚书仆射谢安书”。按羲之为会稽内史时, 谢安尚未出仕。永和九年 (353年) 夏四月, 谢尚为尚书仆射。
此时王羲之正为会稽内史。故谢安当为谢尚之误。《天文志》下载:义熙七年 (411年) 七月, 朱龄石克蜀。据《安帝纪》, 龄石以义熙八年 (412年) 十二月西征, 九年 (413年) 七月平蜀。显然前者为误。《天文》、《五行》二志, 虽出自名家李淳风之手, 仍存在着纰谬。如日蚀由于太阴之交, 约一百七十三日一交, 故未有不逾五月而再蚀者。《天文志》中载:武帝泰始二年 (266年) 七月丙午, 十月丙午;泰始九年 (273年) 四月戊辰, 七月丁酉;十年 (274年) 正月乙未, 三月癸亥;惠帝永康元年 (300年) 正月己卯, 四月辛卯等皆有日蚀:并不满一百五十天。以《宋书·五行志》五相较, 则泰始二年唯有七月丙午日蚀, 九年唯四月戊辰日蚀, 十年唯三月癸未日蚀, 惠帝永康元年唯四月辛卯日蚀。沈约据两晋实录, 又合日蚀常规, 必可据信。《晋书·天文志》中所载其他四处日蚀, 当为误记。《地理志》缺漏尤多。如太康三年 (282年) 以后逮怀、愍两朝34年, 郡县沿革, 概从阙佚。东晋地理沿革全无, 其中侨州郡县及十六国疆域志, 与当时政治军事斗争关系密切, 《地理志》却全然遗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