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
1、古代文献由于战乱和天灾而损失很多,敦煌文献的发现对重新认识评价古代思想,和重新发现古代文化典籍,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实物参考。
2、古代思想和文献由于朝代更替和政治思想的压制,有很多人为篡改和编造的情况,而敦煌文献的发现,则有很重要的实物考据作用,发现哪些文献或经典在后代被改造,或者后代哪些文献是被编造。
3、敦煌文献在文物的材质上,可以考察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历程,比如造纸、印刷等技术,一些古代文献的记录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敦煌文献多为手抄手绘,因此保留了很多古代艺术发展变化的记录,在书法演变、绘画题材和方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5、敦煌文献的内容上除了涉及宗教,还有很多涉及当时的科技、人文、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甚至还可以找到与周边各国交往的文献,因此被称为古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的意义
历史文化典籍所承载的是古代的文明,包括历史变迁,文化的发展传播,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模式的转变,医学的发展,艺术的传承脉络,宗教的流传,文学的各种面貌,市井百姓的生活状态,几乎包罗万象,从那些典籍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历史文化的变迁脚步,这些都反映在一个名族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名族的血脉,一个民族的名片,是民族的基因图谱。这就是历史文化典籍之所以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要明确的提出的是:一个名族的历史文化都是很独特的,保护传承这些文化典籍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责任。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优美文雅,格调高远,沉淀了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和民族精神,引领了向善向美向上的主旋律,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清明节,清新沉静之美。
清明本身是春季的节气,冬季的寒冷枯燥渐已弱化,清明时分,细雨蒙蒙,万物萌发,田园青绿,鸟语花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到来,人也精神振奋,心清气爽,纷纷走出门去,户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在大自然中感受春的气息。同时,悼念先贤,追思故人,也是清明节的主旋律,因而,在赏春的喜悦中,包涵了沉静肃穆之感,清明节是清新的,清爽的,也是清冷而沉静的。
◇端午节,追思专题节日。
端午节的主题性更加明确,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随着时间演变,包粽子,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活动。人们以这种方式,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作为爱国诗人,千百年来,能直受到民众的怀念,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正义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一直有着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中秋节,最富诗情画意。
秋季是一年四季中最有色彩感、收获感的季节。中秋节,又是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在美丽的季节,优美的月圆之夜,体会家庭团圆的温馨,这可能是中国家庭对幸福最朴素的精神追求之一。中国的文化传统,圆总比缺要好。同时,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明月,清秋,千百年来,给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感怀,呕歌的优美素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中秋节相关的美丽的诗文,如灿烂星河,流传千古。
◇春节,富丽而热烈的联欢。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喜庆的节日。农耕时代,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春节作为一年的末尾,处在最农闲时节,人们有足够的空闲,走亲访友,合家欢乐,享受生活,家家炊火飘香,人人喜气洋洋。传统的春节期间,人们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这时的大人,脾气最好,出手最阔绰。孩子也可以大胆地撒娇,放肆地玩,甚至做了不大不小的坏事,也不用挨巴掌,大人们有话:因为是过年嘛!
中国的节日还有很多,不管是大是小,每个节日有由来,有意义,有韵味!中国人过日子,有内容,有文化!身为中国人,非常幸福,更庆幸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特点
中国史书共性特点: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编年体的优点是方便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还避免叙事重复,《资治通鉴》的成功开创了撰写编年史的高潮。
编年体盛行起来,从而产生了纲目体与纪事本末体。
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从典籍的物质属性看,它可以将人们的知识记录下来,提供客观的视觉对象;可以将人们的思维和知识凝固在物质载体上,长期保存;可以通过抄写或印刷,不断再现人脑思维的成就,扩大保存和交流的时空余地。
从典籍的精神属性看,典籍具有表达思想、交流经验、宣扬主张和传播知识的作用。典籍作为文明发展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它对同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互相表达思想、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是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娱乐生活的重要来源。
对于后人来说,典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向他们提供了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获得新发展的借鉴。
古代典籍与传统文化
前卫新颖的表现形式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很早就有用文字记录历史的传统。典籍浩如烟海,文物星光灿烂,传统延绵不绝,每个中国人都会发自内心地为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对于典籍文物而言,普通人有时难免会觉得高高在上、难以亲近。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即使想深入了解,也难免会因为文化门槛望而生畏。
电视艺术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应用,可以把略显晦涩的传统文化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普通大众。比如在《国家宝藏》中,用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让冰冷的文物变得鲜活起来。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以一个后世读书人的身份出现,穿越时空与古人神交,带领观众去探寻典籍背后的传奇故事。
以上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之间还巧妙穿插着博物馆长与文化学者的访谈,起到点睛作用。毕竟电视艺术的受众面广泛。对于传统文化,大多数人知其名多,知其意少。通过适当的学者解读,既有助于提升整个节目的文化深度,又体现了节目本身的文化宣教功能。对于观众而言,此举能让他们从沉浸式的舞台故事中出离出来,给自己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如何让普通人感觉熟悉又亲切,对于以宣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的电视节目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它们尽量减少了宏大的叙事,而是把更多历史细节展现在普通观众的面前。
《国家宝藏》讲述了兢兢业业守护文物的故宫志愿者、矿物颜料的手艺传承人、战火中辗转护送文物的家族故事等。而《典籍里的中国》将舍命护书的伏生、落魄书生宋应星作为故事的主角。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小人物,都是如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将他们作为代表,一下子就拉近了传统文化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此外,今年春节期间大热的河南春晚文化节目《唐宫夜宴》,也是同样的道理。活泼顽皮的唐朝少女工作生活的点滴,被惟妙惟肖刻画出来。她们曾经和我们处在同一个星空之下。节目中,她们的喜怒哀乐建立在情感与逻辑的基础之上,因此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会让现代观众更觉得她们可亲可近,从而感悟到文化传承的魅力。
从小人物的角度引导现代人亲近传统文化,容易引发共鸣。这些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是我们生为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文明印记。
传统与现实的交汇
如果止于文化本身的内容去宣扬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而言,难免会有些晦涩。只有结合时事、借古见今,传统文化才会展现出勃勃生机。因此,许多热播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内容站在了传统与现实的交汇点上。
在今年播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中,由靳东扮演的郑和讲述了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的前世传奇,“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的风帆正是从此时启航。《典籍里的中国》设计了袁隆平与《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跨越时空的握手,中国人对五谷的珍重自古薪火相传、延绵不断。今年河南春晚的热播节目《白衣执甲》,把抗疫精神与古老的地方戏曲结合起来,让《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这些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有了更新的时代内涵。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尊重自己的历史、热爱自己的文化是首要的。那些千年流传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永远的财富。近年来热播的电视文化类节目“老瓶装新酒”,让传统文化在现代价值理念的大背景下如同黑夜里的明星熠熠生辉
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对于个人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为个人提供一套行动指南。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义。这些思想直到今天仍未过时,而是以文化遗产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成为除法律、宗教之外规范人们行为的行动指南。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导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并推而广之要尊重所有的长者;爱自己的孩子,并推而广之要爱护所有的小朋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有拼搏的精神。这些儒家思想仍然是人们行动的最佳指南。
二是对于社会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仁”字拆开就是“二人”,说明仁就是协调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关系的。儒家提倡真诚待人,孝敬长辈,遵法守礼等。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对于世界的意义,儒家思想可以为世界提供一种普世价值。中国古代跟西方社会不同之处是中国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西方的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中国是以儒家思想代替了宗教的作用。中国人不是听命于外在的上帝或者神,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这个内心又是通过儒家思想塑造的。儒家的仁、义、礼等价值观在现在物欲横流、物质至上、崇拜理性的世界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当前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很多人在这种变化中迷失了方向。因为宗教的祛魅,西方早已宣称“上帝已死”,人们更不知道该相信什么,导致了精神的迷茫。而儒家的思想反而在新世纪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也许有一天,儒家思想可以通过提炼升华,上升到全人类普世价值的地位。
最后,儒家思想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到五四以前,都是作为官方和社会的主流思想,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于儒家后面发展出愚忠、愚孝等负面思想,则是统治者有意引导的结果,不是儒家思想的本义。我们应该继承儒家思想中积极的成分,扬弃糟粕的部分,让它们成为我们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助力。
古代典籍的时代价值
《汉书》的史料价值很高,对《史记》有所补充、调整和发展,表现了自己独有的成就。它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史学领域,保存了更多的古代社会、历史人物以及文化典籍的史料。
《汉书》的人物传记是在一种娓娓而谈的过程中,以简练、准确的笔调勾画人物,使各种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避免平铺直叙,尽量用人物的言语、行动和细节来表现其人物个性和品格。
《汉书》的语言有骈俪化的倾向,《汉书》中的人物传中多采取文人辞藻,行文喜欢用古字古义,文字近于骈体,显示出东汉散文骈体化的倾向。除政论文和史传文学之外,汉朝的奏疏之文、书信之文以及其他杂文均各有特色。
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是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正因为有了传统文化深入骨髓的引导,中华民族才能得以延续不衰。文化的教育,可以使新一代更加了解古代人民的而智慧,亲切地体会文化的精美绝伦。教给他们典雅和处世之道。
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国家的意义。千百年来的延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时间魄力,而南北东西的丰满则是其空间力量的最好见证。值得一提的还有享誉全球的研究孔学——红学文化热潮,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走进世界舞台。在治国理念方面,文化典籍中包含的治国治民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孙子兵法
兵法类著作属于经史子集子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