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不错的普及读物(史籍举要)书评

不错的普及读物(史籍举要)书评

不错的普及读物(史籍举要)书评不错的普及读物

书是2002年印的,实际是重印了1982年的版本,而作者在70年已经逝世,作者遗稿由他人整理而成,实际上,这是一本四十多年前的书了。

我看的是网上找到的pdf影印版,很完整,不过经过了瘦身处理。字迹很模糊,很伤眼。

既然是史籍举要,自然是列举一些重要的史书加以介绍了

介绍了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会要,续资治通鉴,明清实录,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左传纪事本末,十通,会要,以及一些杂项

在我的标准中来说这是一本普及或者类普及读物,不过作品质量还不错,介绍也算精炼,还是很值得看一看的

古人说中国史书自晋书起成于众手,这话其实错了,史记虽然大体是司马迁所著,但是其中应该也有一部分是接了他父亲司马谈的手,汉书更加,班彪先开始整理,之后他儿子班固接手写成大部分,班固死后他妹妹班昭和吗续接手写出八表和天文志。后汉书更加是是一部合成作品,范骅和司马彪两个人的作品合在一起而成。三国志大概是唯一一部单独一个人写出来的,不过说实话,这本三国志有点残疾,因为他没有志。

之后的二十四史基本都是官修,多人编撰而成

二十四史我只读了前四,史记看的详细点,后面的囫囵吞枣了,基本每一本介绍史记的书都是对这本书盛赞不已,却极少的提到史记的缺点,由于各种的原因其实史记这本书中的错误还是有不少的

我这个小小的文史爱好者也能举出好几条来:

比如说史记中记载的殷朝世系就不是完全准确弄错了一两个人(这个是殷墟甲骨证实的)

比如苏秦和张仪两个人相差了几十岁,可是史记却把他们当同学,同龄人写,(这个是马王堆出土的战果纵横家里证实的)

比如最开始合纵的也不是苏秦

谈了史记当然得谈汉书,自汉书写成之后,就有人不断的比较两书之优劣,汉书刚刚出来的时候大多认为汉书优于史记,因其记事更加详细,行文也不如同史记那班随意,不过后来大多觉得史记优于汉书,至今亦然。君不见史记已经成为中国古史第一书,而汉书则是他的跟屁虫了,记得台湾的柏杨的行文里经常是对史记一通夸赞之后对汉书就马上变脸,跟个黄脸婆遇到小媳妇似地,当然,遇到通鉴里的记载就更加了。

班固喜欢用当时的古语文辞又艰深,司马迁则喜欢用更更平实的语言(有人觉得那是当时的白话文,未免过了)弄的后出来的汉书比先出来的史记读起来还要拗口,我可以很轻松的读史记原文,不过读汉书的时候,跟吃饭吃出沙子的感觉差不多···

后汉书中的本纪和列传是南朝宋范骅写的,不过他没写完就因为政治斗争以谋反被杀,现在后汉书里面的志,其实是从晋司马彪哪里搬过来的,司马彪写的是续汉书,他本来是想写成一本东汉的断代史,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后人那他的书来补齐一位百多年后的后生了。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志历来被称为惜墨如金,很多人都说裴松之的注反多于陈寿原文,不过72年,85年,90年不同的人对三国志的不同版本统计了一下(一个字一个字的数,想想稍微有点吃不消啊)陈寿的原文其实都是多于裴松之的注释的,不过不同版本的字数不一样便是了(差个几千上万字,很平常啦)

三国志是当年易中天讲三国的时候我买回家看的,月麓书社版,上下两册,看上去确实有一种注释多于原文的错觉。

只可惜这么多年,我都没把三国志看完···

上一篇: 史籍是储蓄智慧的宝库
下一篇: 唐代官修史籍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