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中华大地,无奇不有
食用油一升是多少斤(食用油5升是多少斤)
各家各有各的风味
不存在什么高低
但是!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确实谁都少不了
其中的「酱」
更是重中之重
最早时期
酱,叫做「醢(hǎi)」
那时的酱
是用肉和酒发酵加工制成的
《夜航船》:“燧人氏作肉脯,黄帝作炙肉,成汤作醢。”
《说文解字》:“酱,醢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
后来
酱的做法日益丰富
不再局限于酒肉
“以豆合面而为之”
这种以豆类为主料的酱
也开始并存于世
众多调味品中
豆类,是颇具代表性的
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
莫过于「老干妈豆豉酱」了
可你知道吗?
这美味的豆豉酱
除了做蘸料调料外
还有其他功效
因为它的里面
除了有辣椒花椒
葱姜八角等普通调料外
其主要成分豆豉
不仅仅是个食物
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
曾经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唐代文学家王勃,受阎都督邀为滕王阁作序,阎都督连日宴请后,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
急得四处寻医问药,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谁知,这个阎都督最忌麻黄。
他说麻黄乃峻利之药,我已年迈,汗出津少,再用麻黄,不得要了老命!
医生们大眼瞪小眼,不用麻黄,咋整?
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自己之前,遇见的一位老翁。
那位老翁浸了两缸药汁,一缸是麻黄浓煎取汁;一缸是辣蓼,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捣混取汁。
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泡浸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
今天,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既然麻黄不能用,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何不试试豆豉呢?
于是他把想法说了出来,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
这个故事讲到这儿
可见豆豉确实有药用功效
不过现在的中药豆豉
不是大伙儿平时吃的咸豆豉
而是在炮制过程中减少了盐分
加入了桑叶和青蒿
再历经多道工序后
制成的「淡豆豉」
(一般在药店可以买到)
那淡豆豉到底有什么功效呢?
《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
什么意思?
就是淡豆豉可以
通过发汗的方式
疏散表邪
但淡豆豉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的发汗解表之力平稳
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
皆可配伍使用
换句话说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外感
是寒性的,还是热性的
可以优先选择淡豆豉帮你
例如我们熟悉的银翘散
里面就用淡豆豉5g
专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若是现在多发的风寒感冒
《肘后备急方》中有个“葱豉汤”
葱白3茎,淡豆豉3钱,水煎温服
能散寒祛邪
除此之外
淡豆豉还有除烦的功效
《伤寒论》中
治疗虚烦不得眠的“栀子豉汤”
就有淡豆豉的身影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方中栀子泄热除烦,降中有宣
豆豉升散调中,宣中有降
因此对于虚热引起的
烦躁失眠患者,非常有用
当然,作为治疗外感病的红人
淡豆豉还有一个功效
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是什么呢?
它可以和胃消食
所以平时如果觉得自己容易
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
就可以日常菜肴中来点豆豉
气机得通,饮食得消
最后
再教大家一个豆豉食疗方
豉香豆腐鱼汤
【材料】
淡豆豉30g,鲩鱼头2个,豆腐500g,鲜香菜15g,葱白30g,食盐少许,食用油适量。
【做法】
1.先将香菜和葱白洗净、切碎,淡豆豉、鲩鱼头洗净;
2.炒锅上火加油烧热,将鱼头和豆腐一起煎香,与淡豆豉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汤30分钟;
3.再放入香菜、葱白,煮沸片刻后加入少许食盐即可。
【功效】
发汗解表、开胃消食。适合感冒风寒初起,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发热头痛、支气管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等。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
药物和食物间
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有很多药材就在日常中
甚至平时就存于厨房中
哪怕只是最常见的油盐酱醋
最普通的柴米面糖
只要会吃,会用
也可变成一味良药
而这就是中医最深奥的智慧
让你在一茶一饭之中
补气养生,延年益寿
而五千年的人间烟火
也是因此才绵延不息,传承至今
岂是西医能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