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南燕帝国二世而亡,慕容世家的最后荣光,宗教真能改变国家命运吗

南燕帝国二世而亡,慕容世家的最后荣光,宗教真能改变国家命运吗

南燕帝国二世而亡,慕容世家的最后荣光,宗教真能改变国家命运吗南燕帝国二世而亡,慕容世家的最后荣光,宗教真能改变国家命运吗,慕容,南燕,慕容世家,北魏,刘裕,孟尝君

鲜卑大将军慕容德成功攻占广固,打下了南燕国一片江山,带甲百万,雄霸东方。作为东晋十六国中的最强者,南燕国定都的广固,在今天潍坊市青州西侧,青州也因此成为山东境内唯一拥有皇帝都城和陵寝的地方。

慕容德作为开国之主,他身边有一位化外谋士,即历史上著名的朗公和尚。在他的影响下,慕容德笃信佛教,认为拥有的一切都是佛陀恩赐,因此特意在广固城的南郊修建了一座皇家寺院,用来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之心。这座寺院被称作"南郊之庙",即南燕国的国家寺院。

今天来说说,关于潍坊青州七级寺的那些干货。

典籍历史推荐书目_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

定鼎齐鲁与禅师策论

公元398年,北魏大军攻伐后燕国都邺城,皇帝慕容宝仓皇出逃。此时镇守邺城的守将,是后燕国丞相、范阳王、车骑大将军慕容德,皇帝跑路以后,他带领城内十万军民和豪门士族,一路南撤,沿途损失惨重。

就在生死存亡之际,有后燕国尚书叫潘聪的向他建议,"青齐沃壤,……可谓用武之国,广固者……足为帝王之都。"慕容德一时难以决断,他听说有个朗公和尚,擅长占卜听候之术,也是病急乱投医,就登门拜访,想要听听朗公的意见。

朗公对慕容德说,"潘尚书之议可谓兴邦之术",并且建议慕容德"先定旧鲁,巡抚琅琊,待秋风戒节,然后北转临齐,天之道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建议慕容德,先占领鲁西南,再攻取鲁东南,秋天时候向北,拿下鲁北鲁中等地。

朗公和尚这番话,不知是否预知慕容氏到访而早有准备,总之精彩程度不逊色"隆中对"。慕容德闻之大喜过望,随即按照计划行事,事情进展很顺利,398年慕容德即攻占滑台(今河南滑县),建都自称燕王。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之地,入据广固城。400年,慕容德改称皇帝,建立南燕政权。

南燕国的四至,东到大海,南达泗上,西至巨野泽,北临黄河,共有十五个郡、八十二个县,约三十三万户。南燕国的主要阶层组成,是鲜卑贵族、河北豪门士族和青州当地拥戴南燕的望族世家,这也是南燕国多民族融合文化特征的基础。

典籍历史推荐书目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_历史典籍

慕容德对佛教尊崇有加

建国以后,为了感谢佛祖保佑,感激朗公和尚的指点迷津,已经是南燕皇帝的慕容德,立即下诏在都城南郊修造国家寺院,称作"广固寺"或者"广固南寺",寺内修造七级浮屠,亦称"七级塔"。考证史料,七级寺是魏晋高僧朗公和尚,专门为慕容德督造的寺院,寺内修造佛法殿,是皇帝学习感悟佛法教义的场所。

除了广固寺(七级寺),慕容德还修造了一座皇家寺院,定名"皇化寺",这是南燕国专门宣扬佛学教化子民的国寺,相当于国家佛学院和宣传中心。它的位置在今天北关大街与三合街交汇处,沿袭鲜卑族的传统,坐西面东,朝向太阳的方向。古籍记载,皇化寺还有另一个功用,它是慕容德的行宫,寺内专门配建了东阳殿和东阳宫,供慕容德使用。

《齐乘》记载,"(皇化)寺后东阳陵,慕容德虚葬之塚",由此可知,慕容德死后,曾有衣冠冢或者空塚,葬于皇化寺后,名为东阳陵。生为行宫、死为地宫,毫无疑问,这是慕容德为自己选定的万年风水宝地,这也是山东地区唯一的皇家陵寝。解放前,有王府庄子农户耕种时,意外掘出黄色琉璃构件,经过鉴定,就是毁坏的皇化寺遗物。

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推荐书目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

郦道元亲历南燕皇寺辉煌景象

广固寺,在南燕国广固城南郊,也叫"广固南寺",寺内有七级佛塔,在众多魏晋时期的典籍中,它因塔为名,被称为"七级寺",见于《魏书》、《水经注》、《齐记补》等。而在《晋书》、《南史》等文献中,它被称作"七庙"。

曾经是南燕王朝慕容世家的国家寺院,承担祭祀重任的"郊庙",享受国家最高规格。元魏末期至北齐时,在七级寺对面(今青州市博物馆位置),重修扩建七级寺命名为(南阳寺),在青州市文物中,仍可见到当时所立的《大齐碑》,将故七级寺记载为"正东之甲寺"。

由于皇家专享的特殊待遇,广固寺(七级寺)作为整个山东境内,唯一被记载入正史的古代寺院,它的体量规模也是中国北方少有,可以说是东方第一大寺院。

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_典籍历史推荐书目

南燕之后七级寺依然香火鼎盛

《水经注》作为魏晋时代的地理专著,作者郦道元自称"余生、长东齐",他的父亲是北魏时期青州刺史郦范,郦道元幼年跟随父亲在青州生活,得以接触到青州许多著名的场所,有些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七级寺"就是其中之一。

405年,慕容德病逝,侄子慕容超嗣位。又五年,慕容超为东晋刘裕所败,被俘后送到建康而杀之,南燕二代亡国。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东阳城一直作为青州的行政中心存在着,它修造于公元410年前后,主导者是东晋大将刘裕。

攻陷广固城之后,刘裕在广固城基础上修造了东阳城,东阳城的名称,无疑来源于南燕国的皇帝慕容德。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心心念念的万年基业,没想到只传到他的儿子就宣告终止。

郦道元自小就生活在东阳城中,他对于阳溪水附近的七级寺非常熟悉,因此在《水经注》中,有着详细的记录,"瀑水涧北流入阳水……阳水东径故七级寺禅房南。水北则长庑遍驾,迴阁承阿,林之际绳坐疏班,锡钵间设,所谓修修释子,眇眇禅栖者也。"

在郦道元的记忆里,南阳水由瀑布涧汇入,从七级寺的禅房南侧经过,后折向东而去。在溪水北面是一大片殿阁房舍,东边有成片树林,树林旁边的空地上,就是僧人参禅修行的座位,锡杖和钵盂摆放在座位间隔处。

他们这些有着虔诚信仰的释迦弟子们,双目微闭,冥想入定,看上去就像是进入浑然欲睡的状态。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如何能够描述到这般逼真、细腻的程度呢。从他们修行的法门可以看出,七级寺应当归属净土宗流派,或许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禅宗寺院之一。

《南齐书·刘善明传》载,僧人禅坐附近的树林,林下崖间有水道,清风习习,凉爽宜人,称之为"清风林",而僧人们则叫它"快活林",这里是他们休闲、放松的地方,有时也在此地习武强身。

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_典籍历史推荐书目

千年淘米涧曾经供应食客三千

穿过僧人们修行的树林,继续往东不远,是一个缓坡,下面曾经是一段古代河道,河水宽阔而平静,水流柔和向北,清澈甘甜,这里是七级寺的僧众们日常取水之处,被称为"淘米涧"。它的位置,在青州古城西二十余里邵庄镇北薛古村境内,今天的洋溪湖所在。这里是千年之前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孟尝君"供应门下三千食客的地方。

孟尝君田文,人称"薛公",是齐国皇族后裔,齐宣王时宰相,最爱收养门客,跟随他的各地宾客足有三千人之多。他从封地薛邑(山东滕州东南一带)到齐都临淄时,大批食客和家眷朋友们沿途跟随不下万人。

浩大的队伍给齐湣王出了大难题,临淄的人口饱和,薛公住宅狭小,无法容纳这么多人。思来想去,齐湣王就把这一帮人安置在国都附近的山峪里,也作为薛公的封地,孟尝君称之为"薛家峪",就是今天的青州市郊薛家峪景区。

典籍历史推荐书目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_历史典籍

七级寺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广固寺(七级寺)寺院的建筑格局,以七级浮屠为中心,呈现院落式分布,寺庙即以塔为名。除了南部的禅房僧舍,北部则是高大佛殿,东部是厨房斋堂和日常取水处,西侧是皇室祭坛。这是魏晋时期佛寺建造的典型布局。整体格局气势恢宏,《魏书·卷六七》载,"皇兴中,青州七级亦号崇壮",因此七级寺又得了个"崇壮寺"的名称。

《洛阳伽蓝记》记载"习禅之风气,北魏极盛"。作为同时期的七级寺,鼎盛时僧众有多少?七级寺相传,这里最早是孟尝君田文供应食客的宅邸,《齐乘》写道,"(七级寺)旧传孟尝君宅,有二大镬,造食供客,大者容四十石,小者容三十石。"有这样巨大的锅灶,可见寺中僧侣信众之盛。

从历代文献记载可知,七级寺至少经历过两次大规模重修,第一次应当是《南史》载"东晋义熙三年(407)七庙毁墜"之后,南朝刘宋政权元嘉二年(425),资料见于《青州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所载。第二次是《魏书》记载"皇兴中……,夜为上火所焚",此后史籍无重修记录,据考证很可能在郦范担任青州刺史期间或之前,否则郦道元记载的七级寺旺盛景象,不可能发生在遭遇"火焚"的废寺之内。

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_典籍历史推荐书目

历史典籍为何对七级寺如此重视

《魏书》、《晋书》、《南史》、《齐乘》等,皆为国家正史典籍,只记载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典籍中,七级寺在史官们的笔下,无一例外都留下印记,而同在山东境内的许多古寺院,却不见经传。由此可见,七级寺的规格、声望和地位之高,确实非同一般可比。

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七级寺的出身和血统高贵,它是南燕国的国家最高等级寺院,南燕国称为"郊庙"、"南郊之庙"。能够被朝廷称为"庙"的,一定是皇族专享的寺院,实际上,这里的确是南燕国主慕容德经常临幸修习的地方。

慕容德贵为皇帝,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据说,他能够在广固城登上帝位,成为南燕国的开国之君,都是朗公和尚为他破解迷津、指点方向的缘故。他在这里祭祀佛陀,聆听高僧朗公宣讲佛法精要。朗公倚靠皇帝的势力,禅宗教法得以发扬光大。

朗公帮助慕容德获取天下,而慕容德对朗公也是厚重报答,除了授以"国师"待遇,还特别加封"东齐王",赐予两个县的食邑,至今青州界内还有朗公山、朗公祠遗迹。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按照古代的礼制"东郊祭日,西郊祭月,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慕容德在七级寺内,设置了巨大的祭坛,以此沟通天地,祈福上苍。凡是遇到军国大事,皇帝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祭天仪式。

郊祀,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每次皇帝祭天告庙,百官大臣都要参加,隆重之极。广固寺的祭坛建筑规模,据记载也是很宏大的,祭坛的大小、高度、台阶数目、周边设施,都按照礼仪典制。《北史》记载,"上蔫南郊之庙"、"柴燎告天,血腥爓祭",意思是皇帝进献祭品于南郊之庙,焚烧木柴、宰杀祭品,以祈求上天、佛祖的慈悲保佑。

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_典籍历史推荐书目

广固寺的"七级浮屠"样貌如何

广固寺遗址早已不存,通过《水经注》的描述,可以推断,它应该坐落在青州南阳湖放水闸北侧,老公院村、"402医院"和明珠花园,都有它的一部分。

寺内的中心建筑浮屠佛塔,有七层故名"七级塔",《晋书》、《南史》又叫"七庙"。根据考证,魏晋时期的佛塔营造,材质多为木结构,或许混合了砖石作为木塔基座,所以历史上才有"七庙毁墜"的描述。这种建筑材质,也决定了魏晋时代的佛塔几乎无法保存至今。

舍利塔的兴建,是在隋代仁寿元年十月开始,隋文帝杨坚下詔,全国三十个州都要建造佛祖舍利塔,这已经是南燕国覆灭二百年之后的事情。在汉传佛教的教义中,"佛、法、僧"为三宝,其中的法即为"佛教经典",又称为"法身舍利",所以七级塔又叫"法身舍利塔"。所以,广固寺的七级浮屠,很可能是一座收藏典籍的藏经塔。

追溯起来,著名的青州造像遗存龙兴寺,它的前身是南阳寺,南阳寺的前身即广固寺,也就是七级寺。七级寺存世170年被南阳寺取代,之后作为龙兴寺又存在了千年之久,直到洪武二年因为修筑城墙被拆毁。寺庙虽然不在,它留下的遗存却足以惊艳世人,如今的龙兴寺重现人间,却是在驼山之阳另觅佳处了。

历史典籍_典籍历史推荐书目_典籍历史调查报告怎么写的

上一篇: 文化之约 | 让更多人看见悠久而绚烂的文化中国 在文脉悠悠中博览华夏
下一篇: 话本小说极速版app v6.49.0 安卓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