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给前代修史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传统,要么是私人自己动手,要么是官方动手,题主所提到的《宋史》、《元史》和《明史》都是官方修史,但有一个错误,那就是《宋史》是元朝修的,《元史》才是明朝修的。
《宋史》、《元史》和《明史》各自都有问题,《宋史》和《元史》是快,《明史》是慢,快有快的问题,慢有慢的问题。
《宋史》在元朝末年才开始修订,从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局,到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仅历时两年半。
两宋三百余年,再加上宋朝史官完备,印刷术广泛应用,留下了大量史料,元朝史官受限于时间,对史料进行裁剪、考订都有许多缺点,甚至出现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等等现象,被称作繁芜杂乱。
《元史》问题与《宋史》类似,《元朝》近百年的历史,明朝只修了一年多,从洪武二年(1369年)开设史局,历两次纂修,到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完工。
《元史》基本上是把元朝官方和民间的史料搜集起来,然后复制粘贴,一年多是因为人工比较慢,《宋史》也差不多,也基本是把宋朝史料洗稿得来,原汁原味的史料。
如果说《宋史》快是因为元朝人修史比较懒(辽史和金史修的也很快),《元史》的修订就充满了政治意味,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朱元璋宣告元朝灭亡服务。
洪武二年到洪武三年,明朝仍在与元朝残部作战。虽然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就攻破了大都,宣告元朝灭亡。但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不是没有原因的,此时的北方仍不平静,元朝残部仍然占据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元朝自然不甘心覆灭,也想收复失地,元明相争,朱元璋的统治并不稳固,他急于向世人宣告明朝已经取元朝而代之,他还派人前往高丽、日本、安南等属国宣示中原易主。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官方修史自然是怎么快怎么来,复制粘贴大法直接登场。
政治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是私家修史,也会因政治原因和个人感情有所倾向,这是导致史书并不是历史的一个原因,《明史》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政治原因影响。
《明史》编纂的意见从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就有了,这是清军入关后第二年,彼时南明仍在,修订《明史》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宣告明朝灭亡。
不过清朝作为异族入关,又推行剃发令,遭到的反抗远比明朝为甚,搜集史料并不容易,南下与南明交战才是清朝当务之急,一时无暇顾及修史,修史工作并未实际展开。
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随着三藩之乱的基本平定,政治局面完全稳定,明朝史料也大量发掘,《明史》纂修工作才全面展开,但康熙对此并不热心,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
最后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于完成了。
《明史》历时如此之久,经手之人众多,且均非庸才,这也注定了《明史》的文学水准无可挑剔,它能够被挑刺的,是史实。
史实错漏各部史书都有,所不同的是其他大多出于疏漏,《明史》则多为故意,是官方意志的体现,其中着墨最多的自然是后金建立后的史实。
为了给清朝入关寻找支撑点,清朝将明末农民起义军定义为贼寇,屠杀掳掠都是他们的锅,另一方面又极力洗白崇祯皇帝等,将明朝灭亡的过错推给起义军。
此外有关于女真族与明朝的交往历史,《明史》尽量避免,能删则删,以掩盖女真过去臣服明朝的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