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妖怪故事》一书的前世今生
在日本的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到了夏日的夜晚,各路妖魔鬼怪就会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游行。据说,如果有人见到过它们,那么这个人就会因此受到诅咒而丧命。这就是关于“百鬼夜行”的故事。
实际上,《百鬼夜行》中的鬼怪模样大多取材于中国的千古奇书《山海经》。日本的鬼怪文化有很大一部分都传承于中国。自唐代以来,大量遣唐使者的出访,以及文化输出,将中国的志怪小说和各类典籍传往日本。
《百鬼夜行》
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曾说:
“如果要考证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来自中国。除此之外的20%来自印度,剩下10%才是其本土的妖怪”。
由此可见,中国妖怪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二战以后,水木茂撰写了《妖怪事典》、《日本妖怪大全》一书,对日本的妖怪文化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这两本书对日本妖怪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日本的“妖怪文化”经过了自身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产业。虽然,对日本来说它只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它却成为了日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反观中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以及社会动荡和岁月的变迁中,妖怪的艺术文化却被国人渐渐遗忘、埋藏在了尘埃落土里,不禁令人唏嘘。
可是,有那么一个人却做了一件不同寻找的事。他为中国的“妖怪们”做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中国妖怪故事》。
《中国妖怪故事》
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记录“中国妖怪”的百科全书,换句话说,我们的“国产妖怪”终于有了自己的历史和根据地了,我们中国妖怪文化的研究史上也能写下那么浓重的一笔
写这本奇书的人,叫做张云,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记者,编剧。他出生在皖北的农村,从小听着村里的老人们讲述那些光怪陆离的鬼怪故事长大。因此,他对妖怪这个词有着不一样的深切情愫。一直以来,这个有趣的男人都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搜集民间历史上的神怪故事,他也曾出版过多部志怪小说,比如《鲸背上的少年》、《白驯鹿的九叉犄角》等等。
在一次访谈中张云曾说到,有一回他在一个动漫展上,碰到许多扮演成妖怪的年轻人,他饶有兴趣地与这些年轻人交谈,但是他们告诉他,这些妖怪来自日本。他非常震惊,因为孩子们所扮演的姑获鸟、天狗等角色明明就出自中国的古典典籍。
这更加触动了他想要为中国的“妖怪们”立书的想法。
山海经姑获鸟
他说,
“中国目前还没有妖怪学,针对妖怪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为此,他前后花费了十年的时间,从大量的古书典籍中将记录妖怪的故事一个个找出来,整理研究校对,再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最后汇录成书。这本书共记载了1080个有名有姓有出处的妖怪,同时这本书也饱藏了张云先生对妖怪文化的深深热爱,白底黑字之间,满满都是诚意。
每当翻开这本沉甸甸的“妖怪字典”时,我的脑海都会浮现出一个男人的身影,在夜晚的灯光下独自翻书写文的模样。如果,你了解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我相信你也会非常感动。
二、中国妖怪文化的历史
既然要说到妖怪,那么总是免不了要知晓它的来龙去脉,以便于我们理解。
首先,妖怪到底指得是什么呢?
“妖怪”一词最早出自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
“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意思是说,妖怪是天地之精气所化,神通广大,具有超能力的生物。并且,它像寄生虫一样,需要依靠他人共生,比如是某种植物,动物,或者是人的身体等等。
山海经天狗
张云根据他收集到的妖怪素材,以及他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参考,把妖怪分为了妖,精,鬼,怪四种类型。
妖,指的是幻化成人形的妖怪。比如狐妖,落头民等。
精,指的是物的灵性所化,比如蜘蛛精,精卫鸟等。
鬼,就是以魂魄形式出现的魂灵。
而怪,主要说得是异常的事物或现象。
其实啊,妖怪一说也不是我们的祖先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本身的出现发展过程中就包含了先民对于社会的认知,和超自然的理解。
一方面,它寄予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无限遐想,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歌颂。
另一方面,它受到了古人巫术、占卜、祭祀文化的影响,与原始宗教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原始社会民俗的一部分。
其次,中国的妖怪文化,也是从口头流传开始,逐渐成文记载,最后演变成了中国文学上的志怪小说。
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对志怪小说影响十分深远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山海经》,它内容涵盖丰富,极具文献价值,是关于妖怪记载的大宝库。
而另一本叫做《汲冢琐语》,被誉为“古今记异之祖”。
这本书很有意思,它本来是汲郡人盗发魏襄王时所记载的历史,里面包含了很多占卜,占梦之类的故事,但是它的出现意味着志怪小说开始独立门户,而不是和历史共同出现在史著中。
除此之外,还有《禹本纪》、《归藏》、《伊尹说》、《黄帝说》等书籍的出现,也为先秦志怪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经历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完善期,它不仅诞生了中国志怪文学史上的另一部瑰宝《搜神记》,也推动了唐代传奇小说故事的发展。
后来,在宋元明时期,妖怪文学的创作在小说体裁和形式上有了更多的突破,比如最广为人知的《聊斋志异》,故事离奇生动,结构精妙巧思,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故事中的妖怪形象基本源于先人,而且,小说多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题材略显单一。
志怪文学的衰落开始于民国以后,因为各种社会因素,志怪小说逐渐不再被人们提起,也鲜少有人研究著作,回想那些曾经家喻户晓的鬼怪故事如尘沙般淹没在历史中,着实令人可惜。
好在,张云先生的这本《中国妖怪全集》,得以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中国妖怪文化的精髓,祖先们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认知。
三、中国妖怪文化的意义
这书中的故事非常好玩,新奇,既让人觉得脑洞大开,也让人觉得忍俊不禁。本书中的妖怪故事全部都是白话文叙写,语言质纯朴素,描绘客观理性,极少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臆想。
每个故事的后面,张云先生都会注明出处。虽然,你可能仅仅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但是为了确认这个故事的价值,以及它存在的合理性,张云先生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以确保它的真实性。
甚至有些妖怪故事,因为书籍中找不到妖怪具体的名字,而只能被放弃,十分可惜。
当然了,透过这些诡异曲折的鬼怪故事,我们好像又打来了一扇潘多拉的大门,它得以让我们窥见到古时候人们的想法和思考,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比如有些故事就透露了古人对于生活的愿景,生命的渴望,和对人性的理解。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一个名叫喜的妖怪,生长在水流穿过的石头缝间,模样像黑色的小孩,叫唤他,便可给人们带来食物。
这个喜的妖怪何不寄寓着人们对于生的希望呢?他们无非是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一个虚拟的创造之物上罢了。
还有《法苑珠林》中有一个火烧食鬼的妖怪。因为有些人生前贪婪吝啬,总是从僧人口中夺食,所以死后下了地狱,进了鬼道,成为妖怪,并常常被大火烧身。
它其实也表达了人们对品行恶劣之人的厌恶,希望他们能够受到惩罚。
还有一些故事本身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象。
比如徐铉《稽神录》中讲了一个卖花娘子的故事,说鄂州有位农家子弟,当官后想娶富豪家的女儿,就派人把自己的妻子杀了,声称妻子是被盗人所害。后来,变成厉鬼的妻子和她的婢女就化作卖花女子,来寻报复。
这个故事中负心汉的丈夫形象,很有可能是作者根据当时的社会情景所创作的。
其实这些妖怪故事不仅承载了古人深刻的文化理解,民族基因,以及他们的思维模式,更透露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的崇敬,以及未知世界的探索。
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编织成了一个美丽的梦,并让它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这个梦,又该如何延续下去呢?
四、未来中国妖怪之梦的延续
张云先生的《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一书,让我们对妖怪文化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但是我们又如何让这些妖怪故事重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呢?
近年来,随着影视剧市场对妖怪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重新复活了妖怪的形象。不过总体而言,在中国蕴含妖怪文化的影视作品或者其他题材的作品是不多见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
但在日本,妖怪文化借助其他媒介形式而出现的作品种类颇多。比如,日本的推理小说家很擅长将鬼怪的故事融合进小说中,不仅深得民众的喜爱,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像《阴阳师》、《怪谈》等。
还有日本的动漫、影视作品也有大量关于妖怪文化的作品,其中不乏经典的大IP作品,广为流传,像《夏目友人帐》、《千与千寻》等。
或许,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也会看到更多以中国妖怪为蓝本而创作的电影,动漫,以及其他形式的作品等等。传统的妖怪们将被赋予新的价值,构成全新的艺术内涵,并重新绽放自身的光芒。
等将来的有一天,也许,我们的孩子也会指出书本的妖怪告诉我们,妈妈,那是我们的妖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