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闽台地区为何奉哪吒为神?

闽台地区为何奉哪吒为神?

闽台地区为何奉哪吒为神?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

哪吒,亦作那咤,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对于其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封神榜》)等多部文学作品中。哪吒一说源于印度与佛教,一说源自于古波斯。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

不一样的哪吒

在众多明清神话志怪小说人物中,至今仍广受青睐甚至成为流行文化重要一员的除了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外,当属哪吒三太子了。全国范围内较为少见的哪吒信仰,在闽南和台湾地区却非常兴盛,民间宫庙里的供桌上常常有手持火尖枪和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的哪吒神像。

从《哪吒闹海》到《我是哪吒》,不同时期的动画作品都着力塑造哪吒叛逆而敢为的小英雄形象,其独树一帜的反叛精神与崇尚孝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因而被新青年视为偶像。如著名摇滚乐队“痛苦的信仰”就以哪吒为标志,在《闹海》中唱道:“今朝我三头六臂,身后的莲花盛开,回来我取你性命,再闹东海。”哪吒成为了朋克精神的代表。

说到哪吒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还要提一下台湾的“电音三太子”:梳着双辫,大眼睛小酒窝,是一个充满萌感且全无叛逆的儿童人偶的形象,频频在各种文化节甚至高雄世运会开幕式上伴随电音舞曲摇摆蹦跳,成为台湾文化的代表。为何哪吒在台湾会演化出这样一种形象?传统哪吒信仰与源于福州的神将(人在其中扛行的空心神偶)相结合,再融合电音娱乐元素,就形成了这样别具一格的电音三太子。

是否因《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深入人心,哪吒信仰才会在闽台长盛不衰?深究之下,其实不然。

随密教毗沙门天王信仰而兴盛

哪吒并不是一个中国孩子,他的名字是梵语Narakubara(那吒俱伐罗、那罗鸠婆)译名的略写。在印度佛典中,他的父亲也不是陈塘关总兵李靖,而是四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也即北方多闻天王。

汉语文献中最早关于哪吒的记载,是北凉昙无谶译出的《佛所行赞》:“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唐代以前,有关哪吒的零星记载均依附于毗沙门天王,未见其个体形象。逮至唐代,“开元三大士”将印度兴起的重视密咒、手印、仪轨修持,分为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密教传入中国后,“开元三大士”之一,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司空”的不空译出了六部有关毗沙门天王的经文、仪轨,其中《毗沙门仪轨》中记载了天宝年间,安西被石、康等五国围攻,玄宗向一行禅师求助,一行举荐不空建立道场,“请北方天王神兵救”,之后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并解围得胜的神迹。

夷坚志原文及翻译_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资中石窟88号窟毗沙门天王像,旁侧着甲胄者据考为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

唐代边境战事频仍,一位战神的兴起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因此,毗沙门天王在中原受到了格外尊崇,被赋予“镇护国土,随军护法”之神力。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有人“背刺天王,自言得神力,入场人助多则力生”。而《北梦琐言》也记唐末名将李克用“于新城北以酒酹毗沙门天王塑像,请与仆交谈。天王被甲持矛,隐隐出于壁间”。玄宗和僖宗两度奔蜀,中原的毗沙门信仰随军民进入四川,巴蜀各地石窟里留下了34尊毗沙门造像,这些都是其信仰风行的例证。

不空译出的经典中,哪吒的个体形象也变得鲜明。《毗沙门仪轨》称“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更是有哪吒专属的经文和密咒:“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那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该仪轨还具体描述哪吒的形象为“左手令执口齿,右手诧腰上令执三戟矟,其神足下作一药叉女住趺坐”。哪吒信仰随着毗沙门信仰而兴,这就是其日后独立流传的基础。

哪吒信仰被福建瑜伽教所吸收

唐代以后,“开元三大士”所传金刚界、胎藏界密教在汉地传承断裂。中土虽然没有了成系统的密法修持,但当代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大悲咒、尊胜咒等密咒长期流传,瑜伽焰口这一密教仪轨在元代也从藏密重新汉译。也就是说,尽管唐时兴起的密教(密宗)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不复存在,其咒术却在丛林佛教和民间佛教中得到了部分传承。

然而,后世对唐代密教的传承中,民间信仰中偏向道教的一支,却往往为人忽视。许多人的观念中,佛道有别,互不相容,秘传法门如何能由佛入道?但实际上,宋代的民间法教中吸收了许多密教咒术,如摩利支天法、秽迹金刚法等,也包括哪吒法在内。这些密教咒术与天心五雷正法、茅山法等民间法教一起被后世的道教所融摄、继承。

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

斗姆元君

试举几例。今日道教尊崇的众星之母斗姆元君,与佛教摩利支天实为一神,不仅宝诰中直称为“摩利支天大圣”,斗姆咒也与摩利支天咒雷同。宋人洪迈《夷坚志》记秽迹金刚法故事数则:“漳泉间人好持秽迹金刚法,治病禳禬,神降则凭童子以言”;“福州有巫能持秽迹咒行法,为人治祟蛊甚验”。洪迈也注意到了哪吒法,记录了婺源张村程法师“持那吒火毬咒结印叱喝”降伏石精的故事。元杂剧《盆儿鬼》中则将哪吒法与其他法术相提并论:“俺会天心法、地心法、哪吒法,书符咒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摄。”

《夷坚志》中所记秽迹金刚法和哪吒法之流行,可与南宋著名道士、南五祖之一白玉蟾对福建“瑜伽教”的观察相印证:“耜问曰:今之瑜伽之为教者,何如?答曰:彼之教中谓释迦之遗教也。释迦化为秽迹金刚,以降螺髻梵王,是故流传。以此降伏诸魔,制诸外道,不过只三十三字金轮秽迹咒也。然,其教中有龙树医王以佐之焉。外则有香山、雪山二大圣,猪头、象鼻二大圣,雄威、华光二大圣,与夫那叉太子、顶轮圣王及深沙神、揭谛神以相其法,故有诸金刚力士以为之佐使。所谡将吏,惟有虎伽罗、马伽罗、牛头罗、金头罗四将而已,其他则无也。”白玉蟾提及的秽迹金刚、龙树医王、那叉太子、深沙神等瑜伽教神佛,皆为唐代密教本尊。

唐代密教如何输入福建形成瑜伽教?首先,唐五代移民带来了中原流行的信仰,其中也包含密教的成分。例如,王审知建立闽国、在福州修筑罗城后,在开元寺后灵山塑毗沙门天王像镇护城池,于乌山南涧寺亦“创天王殿,号南涧护国天王”,毗沙门信仰因此输入闽中,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眷属,其信仰很可能籍此一并传入。

其次,闽地有重巫好鬼的传统,巫法易于和各种密法结合,形成新的民间法教,并凭借福建的地理封闭性、宗教民俗保守性,得到长期流传。一个很好的例证是,唐代三胡教之一的摩尼教,在中原地区灭绝后,在福建却以改头换面、与民间信仰融合的形式流传,留下了霞浦文书、草庵摩尼光佛像等文物。在瑜伽教的形成过程中,传统闾山巫法和密教相结合之后,有一些知名的瑜伽教头陀如张公圣者,以及禅密兼修、提倡秽迹金刚法的僧人如普庵印肃,都对瑜伽教的成型推波助澜,并获得了后世民众的崇拜,融入了瑜伽教的神佛信仰体系。

宋代流行的瑜伽教,至今仍然以“三坛小法”的形式,流传于福建漳州地区。三坛小法是直接传承了瑜伽教的民间法教,至今崇拜秽迹金刚、龙树王、普庵祖师、哪吒太子、雪山圣者、张公圣者、虎马伽罗等瑜伽教神佛,一如宋时白玉蟾所记。其仪式包含了击鼓念咒、结手印、结界、调营、安营等,其中的结手印和结界颇具密教遗风。在三坛小法的体系中,哪吒被奉为“中坛元帅”,作为五营兵马的统帅,统御整个宫庙的神兵,故而受到格外的尊崇。不仅在闽南和台湾的宫庙中经常有哪吒神像,在闽南和闽中的神像画图中,哪吒往往也和秽迹金刚、龙树王等同处一图,位于正中的圆光中,其核心地位,足见宋代瑜伽教中的哪吒信仰对今日民间信仰的强大影响力。

闽台哪吒信仰之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闽台哪吒信仰和唐代哪吒信仰已经相去甚远,它同样不同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小说中塑造的哪吒形象。

上文中提到的唐代毗沙门天王经典中,统帅天兵的是哪吒的兄长独健。然而,从宋代开始,口头传说已经没有了独健的位置,哪吒的二兄更是变成了木吒,哪吒则取代了《毗沙门仪轨》中“常领天兵护其国界”的独健,成为了神兵的统帅。元代《西游记杂剧》中,哪吒已经自称“九重天阙总元戎,十万魔王都领袖。某乃毗沙天王第三子那叱是也,见做八百亿万统鬼兵都元帅”。三坛小法的哪吒咒中,也有“哪吒太子统天兵”“绣球打开百万兵”之句,故其应当是在宋元时期哪吒“统御天兵”观念形成之后的产物,并没有原样保留唐代密教的说法。

值得考析的还有哪吒的形象。闽台地区咒语、神像和画像上所见的哪吒,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中的形象有两点显著不同。首先,闽台哪吒均为二臂造型,和宋代就已出现、在小说中大书特书的八臂哪吒和三头六臂哪吒并不相干。其次,除了小说中提到的枪(一些版本是戟,与唐代形象较为相符)和乾坤圈以外,闽台哪吒有一样重要的法器是绣球——“左手挑起金枪动,右手挑来绣球兵”、“金枪把起球倒转,打开球内八万兵”。闽台乩童(萨满)所挥打的刺球,据说就是象征哪吒的绣球。这个在《封神演义》中完全消失的法器,在早期文学作品中却极为重要。如元代《西游记杂剧》中说哪吒“八瓣球攒花刺绣”,明代《南游记》中的哪吒“有一绣球,内有十六个头目,带领五千瘟阵鬼兵助战,无有不胜”。从以上两点,足见小说风行之后,民间的信仰传统仍然保持了本色。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今日所见的哪吒咒和《中坛元帅真经》中,有关哪吒身世的部分也依从了小说家言——父亲是李靖,闹海显神通云云,但将反叛情节一笔带过,或评价为“大仁大义、至孝至忠”,以淡化叛逆色彩,整合进传统礼教。可见,《五灯会元》中,“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这一来历不明的重生桥段,最终还是通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几部小说的添油加醋,形成了现在为人熟知的哪吒神话;由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又反向影响来源较早、形式较保守的闽台哪吒信仰。

夷坚志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_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在线阅读

台湾的电音三太子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但符合一般规律。

民间信仰绝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其他信仰的成分,根据自己的需要拣择信仰内容。从一种民间信仰中可以看到各个来源和各个年代的成分,这就是其生命力的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在萌文化的浪潮中,台湾会营造出形象全然不同于元杂剧中的“恶菩萨、狼哪吒”的电音三太子。

上一篇: 《夷坚志》中两则与光州相关的轶事
下一篇: 盘点中国古代最秀的十五位侠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