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年
晋阳起兵[山西]
结局:李渊拥杨为帝,自任丞相;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杨广被杀
618年
唐朝建立
背景:杨广死后,隋恭帝杨让位李渊,李渊称帝并定都长安
导致:李渊次子李世民率兵用近10年平定多方割据政权,统一天下
627年
贞观之治-李世民(627-649)
背景:太子李建成要谋害其弟李世民,引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主要:以农为本完善科举,三省六部制;任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能臣
649年
永徽之治-李治(649-655)
背景:由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李治,继续执行李世民的治世政策
导致:657-668年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李治在位时唐朝的疆域最大
690年
武周代唐-武曌(690-705)
背景:660年武曌皇后逐渐摄政,674年与李治并称二圣;683年李治逝,
武曌废李显立李旦为帝,开始临朝称制;690年在洛阳称帝,建武周主要: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创殿试,武举,试官制度,有贞观遗风
705年
神龙政变
背景:李显与张柬之等发动兵变,遏武曌退位,后李显复辟唐朝并复位
710年
唐隆政变
背景:韦皇后杀夫李显立李重茂为帝,后李隆基灭了韦氏集团,李旦复位
712年
开元盛世-李隆基(712-74/)
背景: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相斗,后李旦让位,其儿子李隆基即位
主要:提倡文教,任用姚,张九龄,宋璟等能臣,设采访使发展节度使制度
改府兵制(全兵皆农)为募兵制(由朝廷招募当兵),唐朝国力达鼎盛
755年
安史之乱(755-763)
背景:开创盛世后,李隆基逐渐怠政并任用杨国忠,其与安禄山争夺相位;
又因募兵制与节度使的存在使地方权力过大
导致: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攻占洛阳并称帝,建立大燕,李隆基逃往成都
756年
马鬼驿兵变[陕西]
导致:逃到马鬼驿时,唐军杀奸臣杨国忠,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
757年
收复两京[长安,洛阳]
背景: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唐军的郭子仪趁内乱收复两京
758年
邺城之战[河北]
导致:唐军溃退,史思明复叛再占洛阳,后杀安庆绪,回范阳(北京)称帝
761年史朝义杀父史思明,后节节败退,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783年
奉天之难[陕西]
背景:李适平著致泾原兵变,后长安被占并拥朱此为帝,李适逃往奉天
导致:朱洲率兵杀李适失败唐军夺回长安,但割据也逐渐加深
805年
元和中兴-李纯(805-820)
主要:平定吴元济等各地著镇叛乱,唐朝再次统一
835年
甘露之变
背景:牛李党争致宝官专权加深后李昂密谋杀室官仇士良以摆脱控制
导致:密谋失败后致著镇势力大增,宦官掌握大权,开启宦官时代
840年
会昌中兴-李炎(840-846)
主要:重用李党李德裕,削弱宦官势力,安定北疆,会昌灭佛成功
846年
大中之治-李忱(846-859)
背景:李炎因长期吃仙丹而死,宦官拥其十三叔李忱为帝
主要:平定安南,河陇归地(收复被吐蕃占的河西和陇右),设置归义军
打击宦官势力,重新尊崇佛教,勤于政事,有小太宗之称
859年
裘甫起义[浙东]
背景:朝廷各方势力斗争严重逐渐腐败,农民被严重剥削后起义
868年
庞勋起义[广西]
背景:863年李淮派成兵守3年楼林却6年仍未让回乡,致兵变大起义
导致:庞勋牺牲,起义失败但唐朝开始走向灭亡
878年
黄巢起义(878-884)
背景:875年五仙芝领导农民起义失败后牺牲,余部投奔黄巢
导致:起义失败但使唐朝国力和江南经济地区遭重创
901年
朱温摄政
背景:朱温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梁五后暗自发展成最大势力导致:率兵攻占长安,后遏李晔迁都洛阳并杀了,拥李机为傀儡皇帝
905年
白马驿之祸
背景:朱温为夺权,在白马驿诛杀30多个朝官并抛尸黄河
907年
唐朝灭亡
背景:朱温遏李机退位,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时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