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回体小说兴起之前,占据着中国古典小说主流的话本小说,逼真地描绘人们的生活与文化,通俗而朴实,接近当时社会文化的实况;其中的"入话",扮演着引导大众进入正话的关键角色,使他们易于进入阅读过程,并直接反映在作者着眼于"大众化"的造成与显示的叙事技巧上。
21 0 2年 1月
襄樊学院学报Ju n lo a ga iest o r a fXin fn Unv riy
Jn,0 2 a .2 1V0 . 3 No 1 I3 .
第3 3卷第 1期
话本小说“话"入的大众化叙事技巧探微刘坡(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南焦作河 4 40 ) 503
摘要:在章回体小说兴起之前,据着中国古典小说主流的话本小说,占逼真地描绘人们的生活与文化,通俗而朴实,接近当时社会文化的实况;其中的“入话”扮演着引导大众进入正话的关键角, 色, 4-易于进入阅读过程,使 Ef q并直接反映在作者着眼于“大众化”的造成与显示的叙事技巧上。 关键词:话本小说;入话;叙事技巧中图分类号: 0 .1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09— 84 2 1 ) l 0 1— 4 I 74 2 A 10 25 (0 2 0一06 0中国话本小说由于以民间文艺、井文学为基础,有通俗、市具普遍、取悦大众的艺术特征。话本小说的结构、内容、意义,皆反映大众文化在不同层次上的多元面貌。话本小说之兴盛与宋元“话”民艺活动说的多所关联,而宋元“话”说活动之产生与盛行导因于社会经济,中修辞技巧亦往往因商业利益或竞争而其增进。就其书写或表演形式而言,反映着商业与印刷术的发达、人主义的抬头、个商人或手工业者等新兴阶级地位的提高;言之,于社会享受娱乐活动的需求,换基文学上映射出如此的文化现象]当时“。说话”
活动对话本小说的形成实有影响,以出现专业的“所说话”艺人与说故事的场所一一“瓦子 (瓦舍)④”。说书艺人在场上说故事时,以入话表现出情节的进行、题的评论、景的描绘、物形象的刻画等实际功主场人能。另一方面也夸示诗才,满足听者 (读者)对娱乐、玩弄、嘲讽的需求。在企图“大众化”的写作动机下, 对通俗文学产生重要作用。 话本小说经历了说话艺人、话本撰著者的长期积累与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较为稳固体制与范式,即“目”、人话 (回)、正话”“尾”题“头”“、篇等几个部分。其中“话”入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即仅指开篇诗 (,词)或包括开篇诗 (、词)开篇故事、议论等。在《清平山堂话本》每篇篇名
底下,都有“入话”这两个字, 但实际上并不只限定于开篇诗词,能包括一则故事或闲话、论,可议成为一个极长的楔子。在章回小说里, 常见“闲话休提,书)言(归正传”等语,人话”而“也等同于“正传”之前的“闲话”。也因此“人话”包含了 许多不同形式与内容:开篇诗 ( )、解释 (义、“词”“释释典 )“”、入话故事 (回 )、评论”“尾诗 ( )头”“、结词”等,皆为引入“正话”的纽带。现存的早期话本小说中或有缺少某些阶段之例,大都不能脱离这种形式。但
话本小说中,人话”“的艺术特征十分多样。虽然入话的形式特征与内容意义各自不同,但其主要功能仍然在于如何运用有效的形式与内容吸引听众,而顺利导人正话。因此人话的内容、构、义都与进结意正话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连。若由小说修辞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在“入话”中妥善运用修辞技巧的叙事艺术乃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修辞技巧不只限于结构与形式、内容与主旨等方面;在说书演变进程中延宕时间、唤起注意、示诗才等方面,夸也会调整、变用其技巧手法。无论如何,者必须考虑以“话”衡作人来量读者的接受水平,继而变化“人话”的内容与形式以吸引读者。读者 (接受者 )过“透入话”碰触媚俗、快感,同时也享受雅致、高质文化,阅读感受显得复杂而多样。 若以“话”核心”以“话”“正为“,入为头绪”或可将两者分别置于“,中心”“陲”与边的联机上;而相较
收稿日期:0 l 0—1修订日期:0 1 1 5 2 1—l 0; 2 1—1—2
作者简介:刘
坡( 9 3 ),, 18一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一
①据《东京梦华录》《、武林1事》《日、梦粱录》等记载的汴京、临安两地的说书艺人就有一百余人。这些人有的本是卖艺人,大概出身于小商小,的则是落第士子,至少读过书,有或他们不但有吸引听众的口才,而且也能够编写话本。而瓦舍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况空前,盛 如新门瓦子、家瓦子、桑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等。可以参考赵伯陶《井文化与市民心态》湖北教育出版
社,96市, 19 年, 6— 8;第 4 6页周兆新《话本”“释义》《,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9年, 15 9 1 4第 9—18页; 9孟昭连《作者 叙述者 书人一说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主题之演进》《,明清小说研究(南京 ),98年 4, 19 10页。》 19期第 3—46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