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民间传说 | 宁德篇(1)

民间传说 | 宁德篇(1)

民间传说 | 宁德篇(1)这时,林聪俯伏在殿上奏道:“皇上,你是知道的,荔枝为什么生长在南方,靠的就是南方雨水多而成熟的,而这都是今年罕见的旱灾,造成荔枝无水分而变得坚硬,在此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福建卷》是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在福建省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多年编撰而成。该书入选各类民间传说1263篇,共计131万字,是迄今为止福建民间传说收录最完整、注释最完备的一本书。该书介绍了福建地区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完善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为中华民族保留珍贵鲜活的民间文化记忆。自2023年4月6日起,公众号陆续推出线上“民间传说”专题,向大家娓娓道来福建的民间传说。

#人物传说

林聪智认英宗帝

01

据民间传说,明朝中叶时英宗皇帝被北方匈奴擒拿,羁押在北方某城。后经明朝与匈奴谈判,双方和解,明皇朝要求立即迎回英宗皇帝。但匈奴却提出一个条件,即由明皇朝派出一个大臣到北方某城去辨认英宗。如辨得出,即准予迎回英宗皇帝;如认错人,被错认的人就代英宗到明皇朝当皇帝。此策一出,大明朝野震惊,皇族亲属及众大臣再三商议,如不去认领,英宗皇帝则有性命之忧,如去认领而认错人则更为悲哀。最后,大家一致推举有勇有谋,时为刑部侍郎的林聪为代表,到北方匈奴城去辨识认领英宗皇帝,行前皇太后还特地许诺,如领回英宗一定给予加官晋级。林聪领懿旨后,带领一帮侍从赶往北方匈奴羁押英宗皇帝的都城。

到了匈奴都城,第二天,林聪带领侍从到匈奴的金銮殿上,林聪一人站在匈奴上殿正中,这时只见殿下俯跪着六行,每行十六人,计九十六人,衣服头冠一模一样,还真是叫林聪看傻了眼,但林聪毕竟是林聪,这时他的聪明才智,应变能力立马显现出来。只见他高声朗道:“我主头上戴金盔·····”这时跪在殿上的所有人都抬起头、回过来向最后一排最南的一个人看去,而那个人还是俯伏跪着,林聪暗喜,为了进一步核实一下,林聪接着又说道:“我主头上三寸气······”这一下所有的人全部转过头又一次朝最后一排最南的那人看去。林聪立即向匈奴禀道:“第六排最南边的那一位就是我主英宗皇帝,请让我领回。”匈奴叹服不已,既已承诺就准予林聪领回英宗皇帝。

林聪领回英宗皇帝后,立即被封为刑部尚书。自此,北方边境硝烟顿失,双方和睦相邻了。

资料相关

搜集整理者:周树明、傅海清

搜集时间:2006年

流传地区:蕉城区

选自: 《宁德民间故事集》(内部资料)

#风物传说

松柴蛋与荔枝

02

明朝成化年间,明英宗皇帝十分重用为人耿直不阿、为国爱民、秉公执法的刑部尚书——林聪[1]。林聪为了报答皇上,特意叫人从家乡不远千里用古代的“保鲜法 [2]”向皇上进贡本地产的大红荔枝,如此沿续二年。不幸的是,到第三年福建遭遇干旱,尤其宁德地区更是长期没有半滴雨,造成溪河干涸,田园龟裂,农民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林尚书得知灾情后,心急如焚地向皇上禀报,但皇上却认为林聪是福建人,有地方本位思想,以要“眼见为实”为由,不大相信林聪的奏折。林聪苦思冥想,时值六月天,正是荔枝收成之时,林聪脑子一转,马上叫家乡人去山上采摘松树上的松柴蛋[3]当成荔枝速送往京城。林尚书上殿献给皇上亲口一尝,当皇上拿起一个松柴蛋放进嘴中一咬,竟差点咬掉牙齿,皇上再找几个尝试,亦是如此,顿时大骂林聪:“今年的荔枝怎么回事?竟变成如此坚硬无比,差点坏了寡人的牙齿!”

这时,林聪俯伏在殿上奏道:“皇上,你是知道的,荔枝为什么生长在南方,靠的就是南方雨水多而成熟的,而这都是今年罕见的旱灾,造成荔枝无水分而变得坚硬,在此,祈求皇上怜恤福建的黎民百姓,而给予减免公粮税赋,臣感恩戴德不尽。”

皇上闻奏,觉得有理,于是就下圣旨给予福建特别是闽东一带减免公粮税赋。福建父老乡亲更是感谢林尚书为民造福的智慧,遂成为一段歌颂林聪功德的佳话。

注释

[1]林聪:福建宁德七都人。

[2]保鲜法 :即用油纸包装两重,在两重油纸中间不断更换凉水以保鲜。

[3]松柴蛋:即形似荔枝的松树果子。

资料相关

搜集整理者:周树明、傅海清

搜集时间:2007年

流传地区:蕉城区

选自: 《宁德民间故事集》(内部资料)

#历史传说

水北溪桥的传说

03

明朝中晚期福建茶业贸易已十分兴盛,福鼎茶叶远销到福州、苏杭等地。据明末清初周亮工《闽小记》记载,太姥山地区出产茶绿雪芽,绿雪芽茶被视为茶中珍品。明朝谢肇淛在《太姥山志》讲,太姥山寺院的经济来源一半依靠制茶售茶收入。苏州商人蔡某明崇祯年间人,每年清明前后都要到福鼎采购茶叶运回苏州出售,蔡某茶叶生意做得很顺畅,积累了不少财富,在苏州盖起一座大宅院。因为多次往来福鼎,与福鼎的茶商茶人结下了情谊,特别是与福鼎名门望族高家有长期的生意来往,每年来福助都住在高家,福鼎高家人称“西门高”,从宋代开始就是官宦世家,为当地有名大财主,富甲一方,却执心于公益事业为地方修路造桥赈灾济困。

话说蔡某有一年清明前到福鼎收购茶叶运回苏州,这一年茶叶生意特别好,很快将采购的茶叶销售一空,到了夏季已无茶可售,他便决定再到福鼎采购一批茶叶,这一次他依然住在桐山西门的高家。福鼎本地茶人得知蔡某又来福鼎收购茶叶,纷纷请他前去品茗议茶,很快蔡某就收满所需的茶叶。他看好六月初八回家日子,去江浙一带必经福鼎的水北溪,水北溪源于浙江泰顺,为闽浙交通咽喉地段,溪面宽广,水流湍急,特别是夏天遇台风或下暴雨,山洪暴发使人物无法通行,造成交通中断,洪水还会冲毁石板桥。后来人们又建造碇步以济通行,海水涨潮也会涨到水北溪碇步处。蔡某这天带着收购的茶叶踏上回家的行程,走到水北溪碇步一半时,突遇山洪暴发,巨大的洪水冲向碇步,蔡某进退两难,十分危险,心中万分焦急,危急中他想到了真武大帝,因为他知道真武君为北方之神也是水神,“镇北方,主风雨”,调节雨水。只有这位真武帝君能帮助他,心中默念真武君保佑,玄天大帝保佑,只要让我渡过这一难关,发愿在此溪建桥修道以便百姓,在桥头修建玄武真君庙,日夜烧香祭祀供奉。说来奇怪,经他心中这一默念,洪水潮头突然间就降下来,慢下来,当他和货物全部通过水北溪碇步后洪水才冲过,他和货物安然无恙。

蔡某回到苏州后将这批茶叶出售所得,及自己近年来经商积蓄的银两加起来,同时他又把这次遇险的经历和准备在福鼎水北溪修建石板桥的心愿向周边亲友广为诉说,得到不少人的理解和支持,募捐银两。在这年的秋天他第三次来福鼎仍然住在高家,他将修建水北溪桥的心愿告诉高家,得到高家上下一致支持,但修建水北溪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程量巨大,光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高家决定和蔡某一起来修建水北溪桥。

首先是指定几位有经验有威望的族人专门负责造桥事宜,其次聘请技术高超且有丰富经验的造桥石匠,其三广泛发动族人和周边的百姓义务投工支持工程建设。石板条有的采自周边的山涧,有的到浙江泰顺等地采购,运输十分困难。经过石匠们精心雕刻,使石条表面光滑,更重要的是确保石板条和石柱子、横槽之间的榫卯凹凸结构牢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建造,终于把水北溪桥建起来。

建成后水北溪石板桥为福鼎最长的石板桥,宽阔壮观,犹如一条长虹沟通两岸,造福百姓,方便往来。蔡某也兑现自己的诺言,在水北溪桥头修建一座真武庙祭祀玄天大帝。

资料相关

搜集整理者:黄建军

搜集时间:2017年

流传地区:福鼎市

选自: 《太姥传奇》(海峡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 孟贲(周朝勇士)
下一篇: 德州民间传说——十九罗汉的传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