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高僧传:穆天子传,穆王癸丑猎于铏山之西河

高僧传:穆天子传,穆王癸丑猎于铏山之西河

高僧传:穆天子传,穆王癸丑猎于铏山之西河支遁(约314年~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河东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高僧传》只

支遁(约314年~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河东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高僧传》只记载他从洛阳白马寺去江南,而对以前的情况只字未提。别的记载也言之甚少,只说他曾经居支硎山,所以甚至改姓支,别称支硎。

这些青年支道林的介绍,对于千里之外的人,或许深信不疑,但是,对于生在佛教圣地封龙山的石家庄市文史学者们,却有自己的理解。

《获鹿县志》记载:穆天子传,穆王癸丑,猎于铏山之西河,至于铏山之隊,升三道之磴。晋郭璞注:铏山即陉山,在今常山石邑县。

鉶硎通假字,古代人记述比较随便。

《穆天子传》共三段记载:

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载立不舍,至于鈃山之下。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鈃山之西阿。于是得绝鈃山之队,北循虖沱之阳。乙酉,天子北升于□。天子北征于犬戎。大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赐七萃之士战。庚寅,北风雨雪。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

丙寅,天子至于鈃山之隊,东升于三道之隥,乃宿于二边。

其中“至于鈃山之隊”(《史记索隐》引作“陉山之隧”)。隧古同“燧”,边塞设置的守望烽火的亭子。即烽火台的意思。

《穆天子传·卷一》的记载,周穆王的西行之途并非一开始就向西,而是先向北:“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是说穆王渡过了漳河,沿太行山北行至于軧国。于盘石之上,天子得到了某人(有可能是诸侯之长邢侯)美酒的款待,穆王于是命令人演奏广乐,天子没有下车,来到了钘山之下。按照郭璞的注解,在“常山石邑县”。

而江南的沃州支硎山,据记载,是支道林修建佛寺时命名的,或者说,是之后命名的。后来许多大诗人前来游览,留下不少诗作,名气盖过了河北铏山。

支遁支道林出生于河南林州林虑山,“幼有神理聪明秀彻”,对老庄学说和佛教都情有独钟。林州据佛教圣地封龙山仅仅500里。距离不远,慕名来封龙山拜谒,“於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开凿读书洞,甚至自号支硎。也就是在中溪书院位置结庐学佛,并开凿读书洞,流传后世至今,和史书记载读书洞开凿于南北朝时期不谋而合。

按《水经注疏》卷十:“赵州沃州城,引《水经》云,沃水东至沃州城,入于沃湖。按《魏书 地形志》,巨鹿郡廮陶县有沃州城。”可见,宁晋沃州城早已有之。大陆泽别称沃州也由此而来。北齐•魏收《魏书》:“廮陶,二汉、晋属,治廮陶城。有沃州城。”《水经》 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汉桑钦撰有《水经》,晋郭璞为其作注。《隋书·经籍志》载“《水经》三卷郭璞注”。由此可知,赵州、宁晋一带古有沃州城,因此称沃州,大陆泽也俗称沃川。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赵州境内的封龙山为陉山支脉,因此又称支硎山。那个时代,好像只有到过封龙山这个佛教圣地,才能称为高僧。后来支道林南游曾经住洛阳白马寺,和王蒙论道,最终落脚江南,名声大振,甚至力压“竹林七贤”,后来支道林把自己的落脚之地也称为支硎山,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初出江湖之地的深深眷恋之情。江南人们热爱支道林,于是借景生情,衍生出许多支道林的遗迹,假作真时真亦假,年代久了,竟然能和支道林老家分庭抗礼了。

支道林25岁出家,居支硎山,后到洛阳白马寺,最终落脚江南。30岁魏晋时代老庄的玄学极盛行,佛教僧侣有的也加入了清谈的行列,佛经也成了名士们的清谈之资,而支遁几乎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因而支遁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欢和他来往,并且非常推崇他。在以记载清谈家言行为主的《世说新语》中,关于支遁的记载就有四十多条。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谈家条件杂揉老释的僧人,他对于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更有独到的见释。对于《庄子》的《逍遥游》篇尤能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在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也影响到佛教。支道林虽出家为僧,但却颇具名士风采,擅长草隶,游山乐水,好吟诗文。

公元351年 当时王羲之虽然久闻支道林大名,可是对他并不服贴。 通过孙绰介绍,支遁给王羲之讲《庄子·逍遥游》,用词新奇,如繁花一样绚烂,让王羲之很感兴趣。于是,王羲之脱下外衣,与支遁讨论起来。支遁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王羲之忘记了出门,一直流连于与支遁的探讨之中。支道林下笔千言,标揭新理,才藻惊绝,遂使王羲之读后披襟解带,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挽留住灵嘉寺,后来就成为了好朋友。

上一篇: 【历史课件】梁启超辨伪的“十二条公例”.doc
下一篇: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