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嘉的《拾遗记》作为魏晋时期重要的一部文言小说,学界目前的研究正处在不断探索拓深阶段。传统视域下,《拾遗记》在史志目录、史家著作与小说序跋、随笔中的文体定位相当模糊,并不清晰。现代学界开始对《拾遗记》的研究逐步从文献史料的钩索、文化内涵的探寻回归到文学本位的解读上。但不可否认的是,《拾遗记》的关注度还远不如《搜神记》《世说新语》等其它文言小说,一方面由于魏晋文言小说的整体研究存在不足,且将《拾遗记》文本置于文言小说内部系统中观照,它的体例也稍显特殊复杂,另一方面也与作者王嘉所处时代、地域及本人身份属性的边缘性相关。本文拟立足文学本位,通过研究《拾遗记》的成书特征、故事分类、描写对象、表现形式、萧绮录语,进而探寻《拾遗记》的文学特色,并期望能由此管窥魏晋文言小说创作的生态环境与创作特点。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绪论梳理《拾遗记》研究文献,总结研究热点,分析研究现状,同时提出本文研究论题的研究意义与方法。第一章,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首先简述作者王嘉的生平与文化性格,并将其置于魏晋志怪作家群体中进行综合观照,探求其创作体现的文言小说的时代性与新异性。其次论述《拾遗记》的成书,从结构体例、成辞取事、诗歌采录三个方面考察成书特征,然后从题材内容上对《拾遗记》故事进行分类,以此呈现《拾遗记》成书的创作倾向与总体特征。
第二章,对《拾遗记》描写对象进行分类研究。主要分析《拾遗记》中体现的描写对象,即神怪、人物、物象。本章节采用整体概括与个别分析的手法,将其按特征性质进行分类,进而探讨其描写特色。第三章,对《拾遗记》的叙事和语言进行研究。叙事研究立足文学本位,重点考察《拾遗记》的叙述顺序和叙述视角;语言研究以分析其语言风格为主,分别从描写语言、叙述语言、人物语言展开,力求对《拾遗记》表现形式做出系统细致的把握。第四章,对《拾遗记》“萧绮录”的专门研究。“萧绮录”与《拾遗记》正文构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研究《拾遗记》,“萧绮录”是无法避而不谈的。一方面“萧绮录”与正文在主题思想、篇章结构上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另一方面,在小说理论史上,“萧绮录”也可作为独立研究的对象。录语中体现的观念已触及到《拾遗记》的文学本质特征,萧绮对《拾遗记》采撰方式、作品成辞风格的揭示,内容取向的高屋建瓴的把握,不仅成为研究《拾遗记》不可或缺的首要材料,也具有超越时代的独到的小说观念。结语,综括全文,指出《拾遗记》研究存在的发展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