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英语“原版娃”能把学校英语老师虐成狗,充分显示读英文原著的威力。
如果你在语文也突破教材,大量读文言文原著经典,同样可以把语文老师虐成狗。
文言文读什么原著?
文言文价值比现代文高多了——全国中小学语文统一采用的、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的“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占比高\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占比51%。近年来全国语文中高考试卷古诗文内容占比约22%以上。2021年中国进入“大语文时代”,教育部的改革方向明确要进一步增加古文权重。
其实就算没有朝廷降旨,大家也清楚古文比现代文更高级,可以深入传统文化,解读国学经典。现代文到处都能读,每天上网就已经读得很多,阅读能力的边际增长越来越弱。这就是为什么伍教练在很多年前就改成主要读英文和古文,因为还能大幅度提升阅读能力,从个人词汇量的增长就能明显看得到。
读现代文,我们很少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和说法,但读英文和古文还有许多不懂的。不要紧,用AI词典透析做自适应训练,就能在大量阅读中实现词汇、语感、输出等语言能力的水涨船高。
《世说新语》是考试提分密码
国内仿写“史记体”最出名的古文专家“刘备我祖”是伍教练的老熟人,我向他请教读哪本书对语文中高考有帮助,他的推荐是南北朝刘义庆编写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果然是行家,《世说新语》入选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地方版语文也不少,例如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咏雪》《道旁李树》《复裈》。《世说新语》还经常出现在语文中考高考阅读题,例如《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某培训机构“×越”甚至专门推出《世说新语》线上专题班, “让孩子5天拿下高频考点,10天搞定阅读提分技巧”。
据《广东高考年报》伍教练的语文高考分数比99.855859%的对手高,当年靠的是读《西游记》和古龙武侠小说,发现读原著的训练效果超强,语文成绩强行直线超车爽绝人寰……
现在考生有了更强的训练材料《世说新语》,sky is the limit!
可以用手机“古诗词网”、“微信读书”等app就能免费读到《世说新语》等任何古文经典的现代文对译版。开始的时候我读了“微信读书”上的《世说新语(精装典藏本)》,发现翻译错误较多,而且读完整本才知道是节选版,又找到《世说新语(全集)》,篇幅足足比节选版多一倍。
根据网络数据,《世说新语》共有7.9万字,1200多则,按照现代文来说体量不算大,但是算上注释、译文,阅读量起码要×4。我有时还喜欢看看编者和网友们的评论,加上用的是透析法阅读,在AI词典中拓展阅读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把古书进一步读“厚”。只有足够的训练量,才能实现词汇、语感、文史背景知识的显著提升,才能进一步转化为分数,而参加神马专题班是远远达不到这种训练量的。
历史的“非线性录入”
《世说新语》收录了1200多则魏晋时代小故事,少数故事早到两汉,讲东方朔和汉武帝的。这段历史我小时候读《五千年演义》等中国通史撸过,但是留不下什么印象。这是系统学习不适合人类大脑认知方式的表现。
7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所谓“系统学习”,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去系统、有序、完整地认识知识。数理化的逻辑体系严密而清晰,人文学科类差一些,但也被人总结出各种语法规则,然后搞精读精听。“系统学习”看上去很美,正中人类追求完美的强迫心理,尤其是可以画出漂亮的思维导图,把知识体系以结构化的形式完美呈现。
结构化的数据适合计算机处理,但是人脑并不是电脑,不擅长结构化的逻辑,甚至连最简单的线性逻辑也未必能抓住。譬如,我读的中国通史经过精心编排,完整清晰地呈现历史的脉络,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很难让青少年记住,记不住就更谈不上理解了。
论逻辑思维、理性,伍教练也不算弱,起码当年高考数学也是比97.689388%的对手强,但比不上老师经常表扬的那些学霸,说他们看教科书能自己梳理出知识的内在逻辑。最后他们果然就是数学比99.9%的人都高分的那种,不服不行,但其学习方式真的不是绝大多数人玩得转的。
说回《世说新语》,就是一锅历史乱炖,东一下西一下戏说风流人物,有的还是稗官野史甚至被证实是谣传,涉及的人与事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然而我读下来却对魏晋时代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人脑的认知并不严格遵循逻辑,更不是线性录入,却是根据“有意思”来进行记忆编码,进而可能产生一些整体理解。
正儿八经学习历史,通读某个朝代,虽然材料是结构化的数据,但产生的印象不一定深,普通人要从中能获得整体认识,恐怕得靠考试前专门死记硬背历史规律的问答题。换成读历史时代的各种传记、故事,甚至只是有意思的片言只语,能留下的记忆更多,说不定自己就能悟出一些规律。
《世说新语》读过上千条魏晋名士的故事、言论,读完我认识了桓温、桓玄、简文帝、王敦、王导、石崇、石勒、谢安、王羲之等人物,通过了解他们的生平,交织出整个时代的认知,才认识到晋朝靠几大家族搭台唱戏,皇家司马氏想靠培植自己人,无奈优秀基因回归平均,八王之乱就是庸才与SB的内部消耗,搞得整个国家都衰弱了,被胡人团灭后溜到南方苟延残喘,也hold不住几大家族和下层牛人轮番造反。东晋这个弱鸡皇朝居然打赢淝水之战,混了100多年,实属历史奇迹。
网罗文言文词汇
读《世说新语》首先是为了看好玩的历史故事,然后对历史朝代有一些了解,最后才是提升语文能力。要提升语文分数,不一定要一心学语文,从最有趣的角度入手,行为更持久,战果更巨大。
其实语言的认知也适合非逻辑、非线性、非整体的“散乱”方式,英语和汉语都是如此,可惜大多数人迷恋系统学习语法、精读精听,最极端的还有“用公式学英语”,钻牛角尖出不来了。语文课上的精讲精练,也是完全不顾学生的兴趣与认知习惯,把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强行灌输给学生,搞得兴趣索然。
使用透析法,首先要准备好AI词典,调用电子机器的效能,对于文言文词汇要准备好线上线下的词库。我在Eudic部署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新华字典
汉语大辞典
中国古代史辞典
汉语辞海
中文百科参考
都是官网免费提供的正版。还有《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更专业的古汉语词库,我水平还没到那个份上就没安装。
读《世说新语》正文以及对译资料的时候,我根据透析法50%自适应规则查以下词汇(最近7天):
冷僻字(含常用字冷僻义):疋,苫,簏,宥,簟,桴,愀,泫,殳,胤,旰,翥,翮,褰,踊,荐(草垫),允(确实),极(疲劳),临(哭),契(商的始祖、舜的司徒)
古词:层城,太微,蒲柳,佛图,台鼎,援翰,珪璋,楚囚,磊砢,雷鼓,耦耕,胥靡,并州,水俭,丘祷,绵惙,世尊,吴牛喘月,江表(词典解释“江诗丹顿手表”,欺负穷人)
专有名词:桓彝,甘罗,班彪,卫玠,乐广,曾子,刘桢,郗鉴,司马曜,孙叔敖,习凿齿(名人为主,也有朝代、国家、民族等,例如后赵,前燕,前凉,肃慎等)
英语产出性词汇:强词夺理(sophistry),夜明珠(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清高(self-contained),锅巴(rice crust)
这些词汇连同透析英语收获的词汇,坚持完成#每天透析20个生词#的KPI,并且进行连续7天的滚动记忆缓存,在多次回想阅读内容之后实现深度认知。
其中专有名词这一块,可以进一步通过AI词典的在线词典(其实就是内置browser)浏览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的内容。例如,《世说新语》陆续涉及北方十六国,我就把这些国号当成词汇处理,读一读前凉之类的历史,如何在腥风血雨中崛起,如何顽强征战生存,最后又如何衰落灭亡。如果读通史,能记住“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已经不错了,读到十六国、五代十国之类就彻底蒙圈。如果放下大而全的系统学习,把一个个政权单拿出来当故事看,倒是蛮有意思的。
有时百度百科的内容很多,撸不到尽头那种,也可以先把词汇存入生词本,在接下来一直周每天复习的时候每次看一部分,就不至于中断原著阅读太久。
有了这种扩展阅读,我才搞清诸多魏晋名士,否则光是老王家的王濛、王衍、王济、王珣、王恭、王国宝,特别是史上第一书法世家王x之,还有琅琊王氏VS太原王氏,傻傻分不清楚。每一个名字都不是词汇那么简单,背后必然有一段故事,还经常和其他名字有交互,在大脑逐渐构建语义网络。
透析法既然能通过英文原著将个人词汇量刷到一两万,自然也可以刷语文古汉语词汇。至于中高考分数,是水涨船高的必然结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