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什么人的传记,毛主席看了又看,并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什么人的传记,毛主席看了又看,并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什么人的传记,毛主席看了又看,并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毛泽东在《南史》当中的一页的天头,批注了一句: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什么人的传记,让毛主席批注“为之神往”呢?让毛主席看了又看呢?

南史_南史氏_南史作者

陈庆之

1969年6月3日,武昌。毛泽东在《南史》当中的一页的天头,批注了一句: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什么人的传记,让毛主席批注“为之神往”呢?此人究竟有何魅力?让毛主席看了又看呢?

此人,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字子元,今天的江苏宜兴人。

早年是梁武帝萧衍身边的随从,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萧衍身边的秘书或者通讯员。后来成为梁武帝手下的一员大将

据《南史》《梁书》记载,作为萧衍的战将,最亮眼的是陈庆之的军事才能,一生当中有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有网友把他说成一代战神。

今天我们就简单聊一聊陈庆之两次作战经历:征战涡阳,送元颢归洛阳(北伐)。

南史氏_南史作者_南史

安徽涡阳

征战涡阳

大通元年,陈庆之随大将曹仲宗讨伐北魏的涡阳。北魏派大将王元昭率领马步兵5000人支援涡阳,先头部队到达距离涡阳城四十里的驼涧。

陈庆之听说后,觉得战机来了,跃跃欲试,就准备申请出战。

韦放并不同意,韦放认为:北魏的前锋部队不是主力,打赢了,算不上什么功劳,打输了,会挫败我军锐气。不如不打。

但陈庆之反驳道:“北魏人长途行军,一定很疲惫,我们距离他们这么远,他们必定疏于防备,我们趁他们大军没有到齐,打他个措手不及,应当必胜。再说他们在树林中扎营,夜晚肯定不敢随意行动。如果大家还有疑虑,那我请求单独领兵作战。”

说完后,陈庆之带着手下200骑兵,连夜奔袭魏军,一举破敌。魏军果然措手不及,被打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是惊慌。

陈庆之又迅速回军,与众将连营前进,背靠涡阳城,与魏军援兵相持。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双方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渐渐地,梁军也没有当初那样的士气了。但是北魏援军仍然持续不断地前来,并打算在梁军背后筑起营垒。

这让主将曹仲宗很担心,因为腹背受敌就会很危险,曹仲宗想引军南撤,其他将领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想法。

陈庆之拿着梁武帝赐给的符节来到中军大帐,力排众议。他认为: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方案。

曹仲宗看到陈庆之决心那么坚定,也就同意他的想法。

陆续到来的魏军,行动很快,一连筑下13城,它们之间会成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支援。

但陈庆之并没有被吓到,他率领士兵悄悄出动,趁夜出袭,顺利攻下4城,北魏涡阳城主王伟投降。

这样魏军仅剩下9城了。

韦放从投降的士兵中选出30人,放归魏军各营,让他们把涡阳陷落的消息释放出去。

陈庆之又把俘虏的头颅陈列出来,令士兵鼓噪攻击魏军。与此同时,韦放也率军出击,不久,9城全部被击溃。

事后,梁武帝嘉奖勉励陈庆之说:“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

南史作者_南史氏_南史

洛阳

送元颢归洛阳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边镇士兵起义后,葛荣起义军也跟着席卷河北。北魏大将尔朱荣把执政的胡太后以及三岁的幼主元钊沉入黄河,另立元子攸为帝。此外尔朱荣又制造了“河阴之变”,在这种局势下,北魏的北海王元颢南逃投梁,并请求梁武帝立他为魏王。

利令智昏的梁武帝,觉得这是一个向北拓展疆土的好机会,如果派人把元颢送回洛阳,成为自己的附庸政权,岂不是一举两得。

于是,梁大通二年(528),梁武帝派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率领7000人,护送元颢北返洛阳为魏王。

北魏那边怎么能让梁武帝得偿所愿呢,尔朱荣严令沿途各府州县全力抵抗,决不能让元颢北返洛阳。

但最后还是陈庆之所率领的梁军笑到了最后。

陈庆之一行从铚县(今安徽濉溪县)起兵,最后抵达北魏都城洛阳。

这一行的战果如下:率领几千人,历经140余天,大小47战,转战3000余里,攻陷城池32座,每战皆胜,可以说是所向无敌。

如果这样说,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再举出两个战例。

其中睢阳一战,陈庆之7000人打败北魏丘大千7万人。

南史作者_南史_南史氏

荥阳

荥阳一战,陈庆之7000人对抗北魏军队40万人。

根据《南史》记载: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我等才有七千,贼众四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须平其城垒。”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精兵三千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天穆、(尔朱)兆单骑获免。

南史氏_南史作者_南史

陈庆之

从上文可以看出,陈庆之以七千人对抗40万人,凭借的就是锐气和勇气。实际上对照《梁书》的记载,陈庆之还分析了北魏的优势在于骑兵,在平原地区与他们较量是占不了便宜的,趁他们援军还没赶来,只有攻下荥阳城,赢得胜利,才不会成为别人砧板的鱼肉。

陈庆之这番战前动员和分析一做完,梁军士气顿时高昂,人人争先恐后,纷纷冲向城头,赶在北魏援军到来之前,攻破荥阳,活捉杨昱。

此后一路凯歌,陈庆之把北魏孝庄帝赶出洛阳,把元颢送进洛阳城。

由于当时作战的梁军都穿着白色的袍服,所向披靡,因此北方之后就有了一首民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这次北伐的军事行动,创造了南朝战史上的奇迹,是从刘宋元嘉末年北伐打败以来,最大的胜利。

据载,陈庆之武艺平常,“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不过他“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这就是他屡次获胜的重要原因。

陈庆之不但善于打仗,治理地方也颇有政绩。陈庆之任南北二州刺史时,境内发生灾荒,他就开仓赈济,救活了很多老百姓。800多名老百姓联名上表,请求朝廷给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欣然同意。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陈庆之死于任上,享年56岁。

上一篇: 【小科普】清史(满洲语)入门小资料(转载)
下一篇: 谈一谈真正的蛮荒小说树下野狐的《搜神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