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魏书一·武帝纪》19)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魏书一·武帝纪》19)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魏书一·武帝纪》19)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注一]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注二]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注一]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注二]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

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注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注四]

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曹操归还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师。汉朝廷废除三公官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夏六月,任命曹操为丞相。

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

八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接替其职位,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操抵达新野,刘琮投降,刘备逃往夏口。曹操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官吏百姓,实行新政。曹操评定荆州投降官员功劳大小,封侯十五人,任命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领自己原部兵马,举荐任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益州牧刘璋开始接受朝廷征兵徭役,遣兵补给曹军。

十二月,孙权帮助刘备进攻合肥。曹操自江陵征讨刘备,至巴丘,遣张憙救援合肥。权闻张憙至,于是撤军归还。曹操至赤壁,与刘备交战,失利。这时恰逢大疫,吏士死者甚众,因此曹操引军归还。于是刘备占有荆州、江南诸郡。[注四]

[注一]肄,以四反。《三苍》曰:“肄,习也。”

肄,与四读音相反。《三苍》曰:“肄,练习。”

[注二]《献帝起居注》曰: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御史大夫不领中丞,置长史一人。

《先贤行状》曰:璆字孟玉(平),广陵人。少履清爽,立朝正色。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所在化行。被征当还,为袁术所劫。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术死后,璆得术玺,致之汉朝,拜卫尉太常;公为丞相,以位让璆焉。

《献帝起居注》曰:献帝派太常徐璆立即授予曹操印绶。御史大夫不兼领御史中丞,设置丞相长史一人。

《先贤行状》曰:徐璆字孟玉(平),广陵人。少时履历清白廉洁,在朝为官刚正不阿。担任过任城、汝南、东海三郡太守,在当地施行教化。被汉廷征召回朝,被袁术所劫持。袁术僭篡帝号,欲授以徐璆上公之位,徐璆终不屈从。袁术死后,徐璆得袁术玉玺,送还汉朝,朝廷征拜徐璆为卫尉太常;曹操被授予丞相时,把丞相职位谦让于徐璆。

[注三]卫恒《四体书势序》曰: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好书,世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甚矜其能,每书,辄削焚其札。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札,鹄卒以攻书至选部尚书。于是公欲为洛阳令,鹄以为北部尉。鹄后依刘表。及荆州平,公募求鹄,鹄惧,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勒(勤)书自效。公尝悬着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鹄字孟黄,安定人。魏宫殿题署,皆鹄书也。

皇甫谧《逸士传》曰:汝南王㑺,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公之为布衣,特爱㑺;㑺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㑺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㑺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㑺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而笑。㑺为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公车征,不到,避地居武陵,归㑺者一百余家。帝之都许,复征为尚书,又不就。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㑺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㑺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也。

卫恒《四体书势序》曰:上谷王次仲擅长隶书,始创楷书法度。至灵帝当朝之时,喜好书法,当世书者甚多。其中师宜官为书者之最,甚自傲其才能,每次书写完毕,立即削焚其作品。梁鹄想获得师宜官的作品,提高自己的书法,于是请他饮酒,等候其喝醉,从而偷窃他书写的木札,梁鹄最终因钻研书法,被提拔为选部尚书。当时曹操欲担任洛阳县令,梁鹄选任曹操为洛阳北部尉。梁鹄后来依附刘表。到荆州平定之时,曹操募求梁鹄,梁鹄惧怕,自缚到曹操门前,曹操暂任为军假司马,让他担任秘书职位,以书写诏书为曹操效力。曹操曾把梁鹄书法悬挂于帐中,或把其作品钉在壁上观玩,称其书法已胜过师宜官。梁鹄字孟黄,安定人。魏国宫殿中的题字署名,皆为梁鹄所书。

皇甫谧《逸士传》曰:汝南王㑺,字子文,少时和范滂、许章相识,与南阳岑晊关系亲善。曹操还是平民时,特爱王㑺;王㑺亦称曹操有治世之才能。等到袁绍与弟袁术丧母之时,袁母归葬汝南,王㑺与曹操相会于袁母葬礼,参加者有三万人。曹操在会场外密语王㑺道:“天下将乱,作乱带头者必此二人也。欲救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象今天即会发生。”王㑺曰:“如卿所言,救济天下者,舍卿复谁?”二人相对而笑。王㑺为人外表平静安定,而内心明智聪颖,不响应州郡三府的任命。官府派车马征召,王㑺不到官府任命,避开住地,迁居武陵,投归王㑺的民众有一百余家。献帝定都许县时,再次征王㑺为尚书,又不就任。刘表见袁绍强盛,暗中与袁绍结盟,王㑺谓刘表道:“曹公,天下之英雄也,必能成就霸王之道,继承齐桓、晋文功业。如今舍近而求远,一旦遭遇急难,遥望漠北之救援,这岂不是难事吗!”刘表不从。王㑺年六十四,于武陵寿终正寝,曹操听闻后哀伤不已。等曹操平定荆州时,亲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奏王㑺为先贤。

[注四]《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

《山阳公载记》曰:曹操船舰为刘备所烧,率军从华容道徒步归还,路遇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无法作战的士兵负草填路,马匹才得以通过。弱兵为人马所踩踏,身陷泥中,死者甚众。曹军得以走出华容道,曹操大喜,诸将问之,曹操道:“刘备,志谋与我相敌。但是谋划稍晚;若早先放火,我军则无幸存之人。”刘备随后亦施行火攻,然而已无法赶及。

孙盛《异同评》曰:根据《吴志》,刘备先破曹军,然后孙权攻合肥,而此处记载孙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应按《吴志》记载为是。

上一篇: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魏书三·明帝纪》06)
下一篇: 裴注三国志 鲁肃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