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誉满“杏林”(中医界的代称)
古代的医生,奇人异士极多,仓公、郭玉、华佗、董奉都是。
《三国志・士燮传》注有云,董奉是一位神仙,曾用药丸给了交州刺史士燮服用,三日前死了的士燮,竟能在半日后而起坐。《三国志・士燮传》注:“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董奉给人看好了病不收钱,只命病人根据病情的大小而种杏子,后来杏子成了树林,用杏换谷物救济贫民。以后的人称好医生的医院或诊所为“杏林”,和董奉的奇迹有关。《南康府志》云:“董奉,字君异,候官人。有道术,隐庐山为人治病,不受谢,惟令种杏一株,数年成林。杏熟易谷,以济贫民。永嘉中仙去。今庐山杏林,乃其遗迹。”
三国时期的负局先生免费送药给人治病
负局先生,不知姓名,不知是哪里人,口音像是燕、代一带人。因为他经常背着磨镜局,“磨镜局”是古代磨铜镜的专用工具,此处的“局”很多人解释为装着磨镜工具的箱子。在吴地的集市中游走,沿街吆喝,磨一面铜镜收一文钱,所以称他“负局先生”。趁磨镜的时候,他顺便询问镜子的主人,问他们有没有疾病。遇到有病痛的,就拿出紫色药丸送给他,吃了药的人没有不痊愈的。这样过了几十年。后来发生大瘟疫,他挨家挨户送给他们药,救活的人成千上万,他却一文不收,吴地的人才知道原来他是得道的修炼人。
后来传说他掌管吴山绝崖头,曾从山上向下悬药给人。他快要离开的时候,对下面的人说:“我要回蓬莱山,为你们引下神水。绝崖头如果某天有白色的水从石缝间流出来,就喝下它。”这样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人们给他立了十几处祠堂。
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和脉经
现在的医生能有《伤寒论》、《脉经》作指导为病人施治,这个功劳可算在晋代王叔和的身上。《甲乙经·序》云:“汉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高湛的《养生论》也有:“王叔和,性沉静,好著述,考覈遗文,采摭羣论,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 仲景方论,编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 从甘伯宗《名医传》知道,王叔和有《脉经》十卷传世,而且《伤寒论》经久远的时间已经残破不堪,因为王叔和方能让后人得窥此书:“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诊切,洞识修养之道,撰《脉经》十卷,《脉诀》四卷,《脉赋》一卷。仲景作《伤寒论》错简,迨叔和撰次成序,得成全书。”
皇甫谧完整搜集针灸资料整理成《针灸甲乙经》
晋代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我们知道,中国古时的针灸医术是非常高明的,但是没有很适合学习者的完整书籍。皇甫谧自己患了风病,又耳聋,“病风加苦聋百日”,于是将古时的针灸相关书籍,《内经》的〈针经〉和〈素问〉,以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整理去芜存菁而著作了《甲乙经》,〈序〉 云:“乃撰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去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古今医统》云:“皇甫谧得风痹疾,因而学医,集览经方,手不释卷,遂尽其妙。所著《甲乙经》及《针经》行世。”
葛洪教人治狂犬病
古时候修道的医生相当多,葛仙公即是。葛仙公的从孙葛洪更是大大的有名。葛洪喜好学习神仙导养之法,也跟葛仙公的学生郑隐学习炼丹的秘术,后来他的炼丹经验写在《抱朴子》书中,后世人发现,对现代的化学有启发作用。他也是很有名的医生,《肘后备急方》中有治疗狂犬病的处方,使用狂犬的脑涂于咬伤处的方法,一千多年后的西人巴斯德的免疫疗法几乎同于葛洪所用的方法。
《古今医统》云:“葛洪,字稚川,丹阳人,自号抱朴子。广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下至杂文,诵记万卷。好神仙导引之法,炼丹以期遐年。所着有《神仙传》,史集五经诸史百家之言,《金匮方》、《肘后方》百卷。年八十余,人言尸解仙去。”
刘涓子著《鬼遗方》擅长外科金疮治疗
刘涓子有外科金疮的治疗法,有一部书籍叫作《鬼遗方》,有个蛮有趣的故事:刘涓子一日狩猎时,见高大物射中后,追高大物而得药方书,云是黄老鬼遗留的处方书,故名。以后,凡是遇到金疮受伤者涂药即有效。《古今医统》曰:“刘涓子,不知何郡人。晋末于丹阳郊外射猎,忽有物高二丈许,因射而中之,走如电激,声如风雨,夜不敢追。明日,率弟子数十人寻其踪迹。至山下,见一小儿云:主人昨夜为刘涓子所射,取水以洗疮。因问小儿主人为谁?答曰:是黄老鬼。乃窥小儿还。将至,闻捣药声,遥见三人,一人卧,一人阅书,一人捣药。即齐声呼突而前,三人并走,止遗一帙痈疽方,并一臼药,涓子得之。从宋武帝北征,有被金疮者,以药涂之,随手而愈。论者谓圣人作事,天必助之,天以此方授武帝也。演为十卷,号曰《鬼遗方》云。”
巢元方著书探讨病源病理
中医的医理,《素问》、《灵枢》已经论述的非常详尽了,病理病源的搜集,自巢元方奉诏撰《诸病源候论》,后来的名字叫作《巢氏病源》,成了重要的参考书籍。《古今医统》云:“巢元方,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博士,奉诏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罔不该集。今行世为《巢氏病源》。”
杨上善注解黄帝内经
讲到《内经》,人们多会疑问,这么难读难懂的书籍,怎样理解它呢?历史上注解《内经》的相当多,最早期完整的注解,大概就是杨上善、全元起、王冰撰写的了。杨上善注解叙述的内经叫作《内经太素》,尤其是从杨上善开始,对于脉学有所特殊发明,传了“太素脉法”,可以以之探知人的祸福休咎。《古今医统》 有云:“杨上善,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侍御,名著当代,称神,诊疗出奇,能起沉疴笃疾,不拘局方,述《内经》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脉皆宗之,鲜有得其妙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