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书,邂逅一个世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必读书籍《世说新语》,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源于《世说新语》这本书。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作者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
刘义庆
《世说新语》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甚至只一句话。由此也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征。
纵观全书,你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更可以从中看出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
《世说新语》里面涉及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如《雅量》中写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强压悲痛的表现: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这是说顾雍虽然当时神情未变,但其实心里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了。他的指甲掐进了手掌,血流了出来,染到了坐垫上。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仅用“以爪掐掌,血流沾褥”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在听闻噩耗时内心悲恸但又保持人前镇定的个性。
《世说新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内容非常丰富,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书中不少故事,都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常常从中寻找素材:《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七步成诗”就源于《世说新语》。
【人物】: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建安七子”之一。
【背景】:东汉末年,朝廷混乱,诸侯割据,文化思想碰撞激烈,在不同领域名士纷纷涌现。
【性格】:①孝老爱亲:孔融十三岁时, 孔融之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州里因此称赞他的孝行。
②敢作敢当:中常侍侯览记恨张俭并密令州郡捉拿之,张俭逃到孔褒家,孔褒不在,孔融察言观色,知张俭困顿,擅自接待之,后来东窗事发,兄弟二人及其母亲争相揽责,情愿赴死,名噪一时。
③刚正不阿:敢于收集并揭露宦官罪恶,面对上司叱责也毫不避讳;外戚何进即将升任,杨赐派孔融前去拜贺,孔融因门人通报不及时夺回名片,引罪离去。何进官署认为丢了面子,欲派剑客刺杀之。孔融负有盛名,何进不愿与之结怨,并为显胸怀宽广,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多加升迁,孔融因与上司 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拒不受任。
【评析】:提及孔融,我们都会想到那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只是他不仅是一个年少便懂让梨的尊老爱幼之人,更是一个巧言善辩、令辞激烈之人。他博通诗书,聪慧灵敏,能将无礼巧化为有理有据,得李膺及一众宾客赏识。面对陈韪的蔑视,他更是能一语中的,巧言回敬,令其局促难堪;孔融的性格能力注定了他既能在重要时刻舌战群儒、拔得头筹,亦能在危乱中引火烧身,招来杀身之祸;过刚易折,物极必反,我们应学习孔融机敏的言辞技巧,令自己活的自信体面,但也要懂得适度,不能处处针锋相对、不留余地。
【相关典故】:
①孔融让梨:《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一起吃梨,一直拿最小的,旁人问其故,他回答:“我是小孩子,理应拿最小的。”。宗族为之惊奇。
②小时了了:此典故乃本篇所讲。孔融以李膺亲戚的身份拜访之,李膺问他:“亲戚关系何来?”,孔融以“先祖孔子曾向李膺先祖老子请教有关《周礼》的问题,有师资之尊”为由,引得满座宾客称赞。陈韪迟来,听闻其事后,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讽刺孔融小时候聪明,大了未必怎么样。孔融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回讽,说他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令陈韪无话可说。得李膺大赞,名声大振。
③忘年之交:孔融四十岁时,与年仅弱冠的祢衡交好,时人称为“忘年之交”。
④哭坟不悴:孔融任北海相时,曾路遇人在坟边哭泣亡父,脸色却丝毫不憔悴,他认为此人不孝,于是杀之。
⑤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捕时,一个儿子九岁,一个八岁,在他面前玩游戏,丝毫不惧。孔融请求使者“全部罪责自己一力承担,赦免幼儿”。两个儿子从容进言:“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一会,逮捕他们的使者果然也至。
【结局】:孔融此人,虽神思灵敏,聪慧有加,却喜欢针砭时弊,大谈政治,且言辞激烈。曾多次出言冒犯曹操,颇为傲慢无礼,为曹操所不容。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数罪并罚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世说新语
重要知识点梳理
作者简介
刘义庆: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孝标: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5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4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zhēn)》《贤媛(yuá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世说新语》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文学地位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 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此外,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 “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艺术特色
1.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描绘。如“曹操捉刀”反映出曾操猜忌、为人请许和“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令天下人负我”的性格。再如“王蓝田忿食鸡子”的描写,将主人公急躁的个性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2.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如谢安、孙绰等泛海的故事,面对事情时孙绰等人“色并遽”“喧动不坐”,而谢安却“貌闲意说,犹去不止”,对比手法展现出谢安临危不乱的气度。
3. 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如温峤娶表妹为妻的故事,人物对话诙谐,内容极富戏剧性。又如刘伶假借病酒骗妻子为他准备好酒肉的故事,情节也颇有趣味。
4. 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如“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这句话是晋孝武帝深夜入园看见彗星后举杯向星空祝酒时所说的话,将他故作旷达的心态表露无境。
成语出处
1.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自信第十五》
2.不能流芳百世,亦应遗臭万年。——《尤悔第三十三》
3.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言语第二》
4.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赏誉第八》
5.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尤悔第三十三》
6.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排调第二十五》
7.鹰化为鸠,众鸟尤恶其眼。——《方正第五》
8.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雅量第六》
9.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任诞第二十三》
10.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排调第二十五》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豪爽第十三》
12.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文学第四》
1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言语第二》
14.穷猿奔林,岂暇择木。——《言语第二》
15.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德行第一》
16.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言语第二》
17.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语第二》
18.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言语第二》
19.龙跃云津,凤鸣朝阳。——《赏誉第八》
20.烂若披锦,无处不善。——《文学第四》
21.刻画无盐,唐突西施。——《轻诋第二十六》
22.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第二》
23.楂梨橘柚,各有其美。——《品藻第九》
24.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客止第十四》
25.丰年玉,荒年谷。——《赏誉第八》
26.犯上难,摄下易。——《品藻第九》
27.名教中自有乐地。——《德行第一》
28.会心处不必在远。——《言语第二》
29.是非自有公论。——《品藻第九》
30.澄清天下之志。——《德行第一》
31.松柏之志犹存。——《方正第五》
32.才情过于所闻。——《赏誉第八》
33.好色不好德。——《贤媛第十九》
34.蒹葭倚玉树。——《客止第十四》
35.玉山之将崩。——《客止第十四》
36.以天下为家。——《言语第二》
37.无可无不可。——《言语第二》
38.辞约而旨达。——《文学第四》
39.东床快婿。——《雅量第六》
40.卿卿我我。——《惑溺第三十五》
41.璞玉浑金。——《赏誉第八》
42.一木难支。——《任诞第二十三》
43.凤毛麟角。——《客止第十四》
44.身无长物。——《德行第一》
45.旁若无人。——《简傲第二十四》
46.传神阿堵。——《巧艺第二十一》
47.怅然自失。——《雅量第六》
48.一览无余。——《言语第二》
49.哀梨蒸食。——《轻诋第二十六》
50.百感交集。——《言语第二》
51.标同伐异。——《轻诋第二十六》
52.拾人牙慧。——《文学第四》
53.咄咄怪事。——《黜免第二十八》
54.标新立异。——《文学第四》
55.楚楚可怜。——《言语第二》
56.代人捉刀。——《客止第十四》
57.望梅止渴。——《假谲第二十七》
58.七步之才。——《文学第四》
59.栋梁之才。——《赏誉第八》
60.契若金兰。——《贤媛第十九》
61.一日之长。——《品藻第九》
62.割席分坐。——《德行第一》
63.臧否人物。——《德行第一》
64.未能免俗。——《任诞第二十三》
65.绝妙好辞。——《捷悟第十一》
66.堕雨雾中。——《赏誉第八》
67.管中窥豹。——《方正第五》
68.胸中垒块。——《任诞第二十三》
69.咄嗟立办——《汰侈第三十》
70.空洞无物。——《排调第二十五》
71.才疏志大。——《识鉴第七》
72.屋下架屋。——《文学第四》
73.一往情深。——《任诞第二十三》
74.咏絮之才。——《言语第二》
75.林下风气。——《贤媛第十九》
76.难兄难弟。——《德行第一》
77.期期艾艾。——《言语第二》
78.面如傅粉。——《客止第十四》
79.应接不暇。——《言语第二》
80.肃然起敬。——《规箴第十》
81.吴牛喘月。——《言语第二》
82.骨肉相残。——《政事第三》
83.枕流漱石。——《排调第二十五》
84.掷地有声。——《文学第四》
85.鹤立鸡群。——《客止第十四》
86.口若悬河。——《赏誉第八》
87.后起之秀。——《赏誉第八》
88.伯道无儿。——《赏誉第八》
89.带金佩紫。——《言语第二》
90.名播海内。——《方正第五》
91.宠辱不惊。——《栖逸第十八》
92.登峰造极。——《文学第四》
93.入幕之宾。——《雅量第六》
94.鹤唳华亭。——《尤悔第三十三》
95.琳琅满目。——《客止第十四》
96.楚囚相对。——《言语第二》
97.渐入佳境。——《排调第二十五》
98.安国宁家。——《方正第五》
相关练习
一、填充
1. 《世说新语》是古代 (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 (东汉)末到 (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 《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 (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 《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讲诚信)、 (讲礼貌)。
4. 《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 (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 (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横线的字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离开。)
3. 相委而去 (委:丢下,抛弃。)
4.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5. 友人惭,下车引之 (引:牵引,拉。)
6. 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欲:想要。辄:当即。)
7. 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幸而。尚:还。何:什么。可:肯,同意。)
8.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舍:扔掉,抛弃。)
9.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所以:……的原因。)
10. 即已纳其自托 (纳:接纳,接受。托:请托,请求。)宁可以急相弃邪 (宁:难道。以:因为。)
11. 遂携拯如初 (遂:于是,就。拯:救助。)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4. 友人惭,下车引之 (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5.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7. 幸尚宽,何为不可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8. 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读后启示
从“孔融4岁让梨 ,却因不孝被杀,晚年满门抄斩!”中我们得到的感悟:
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让给别人的,他把大梨 让给别人后,自己依然还有小梨 ,除此之外还能 得到家长的表扬!
中国自古以来有礼让他人的文化,但要考虑到让给别人的是什么以及所让之物的价值与让给他人之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利益。比如教育学习方面,我们必须当仁不让,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你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别人,最终受到表扬的是别人;你把第一名 的成绩让给别人,最终得到奖状的是别人;你把上名校的机会让给别人,最终拥有高学历认证的是别人.....在学习上,你的谦让,并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感恩,你反而还可能会遭到批评、侮辱和歧视。在学习上,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自以为很伟大,你让别人越来越好,自己却糟糕的一塌涂地。没有底线没有价值的善良,一文不值,当善良失去了底线,只会换来小人的变本加厉,最终导致悲惨的结果!
— — —品质教育·成就品质人生—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