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一千万份清宫档案与几千份明宫档案背后的故事

一千万份清宫档案与几千份明宫档案背后的故事

一千万份清宫档案与几千份明宫档案背后的故事明清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两个王朝,它们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史料。由于史料丰富,所以我们对明清时期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两朝因此也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最感兴趣的朝代。然而令人唏嘘的是

明清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两个王朝,它们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史料。由于史料丰富,所以我们对明清时期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两朝因此也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最感兴趣的朝代。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记录明清两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宫廷档案命运却截然相反。清宫档案存世者多达上千万份,而明宫档案存世者,即使在国家档案馆里也仅仅有3564份,加上散佚民间的明宫档案,存世的明宫档案也只有区区的4000-5000份。

为什么两朝档案存世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可能又有人要说明宫档案被清朝毁掉了,这说法对吗?

这说法对,也不对。

明宫档案归何处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清宫档案_档案清宫太监

在保留下的清宫档案里,有一份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二十二日,满工部尚书孙塔向顺治皇帝上的奏章。孙塔的这份奏章里,向我们揭示了明宫档案的归处,也在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历史谜团的同时,回答了我们另一个历史谜案。

原来早在明崇祯五年(1632年)时,崇祯帝便已经在今天南京玄武湖的湖心岛上,下旨建设了百余座高标准的库房。这些库房所用的高级木料,正好是修缮紫禁城所急需的。因此孙塔向顺治皇帝上奏,询问是否可以将这些库房拆毁,利用它的木料修缮紫禁城。

不过,孙塔的这份奏章中对我们后人来说,提及的东西最重要的不是库房的木料,而是库房内的前朝旧档的去处!

原来明朝修建这些库房,是专门用来存放明宫档案的!

这一举动告诉我们一件与《明史》记载相悖的事实,崇祯并不是顽固地坚持守在北京城,他其实从登基不久之后便已经在筹划迁都的事宜了。

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_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

后金从1629年入关劫掠后,一直到七年后的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改国号清,为了向明朝示威才再度入寇到了北京周边。因此崇祯在做迁都准备工作时,那会清还没建立,后金也没再深入内地,由此可见崇祯对迁都是非常积极的。

因此史料里说什么明朝迟迟没有迁都南京,是因为崇祯帝拒不纳谏,这显然与他在玄武湖上修存宫档的行为对不上号。

所以到底是谁反对,才使得明朝末年时一直未能迁都南京,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孙塔在这份档案里向我们详实介绍了明宫档案的去处:

顺治十三年(1656年),除万历十年至崇祯五年的档子库交与江南布政使看守外,江南布政使将无用档子共555530斤卖出,得银16065两9钱;

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一月,江南提督关学忠卖档子800担,其中给火药局外官杜秀25担,制造火箭12500支。剩余之纸775担,卖银3725两,补给该标甲兵制造盔、弓箭等物;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清宫档案_档案清宫太监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三月,靖南王耿继茂奏请制作马褂、盆、桶,拟领无用档子10000担;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总漕(漕运总督)蔡士英奏请动用无用之档4300担,实得银12914两7钱,用于制造军械、火药等项。此前即曾将此档分与总兵官、武官变价制造兵器。

这四次出售攻击卖出明宫旧档2065530斤,以5件档案重1斤估算,四次所卖档案应有1000余万件。加上孙塔这一次拆毁库房处理掉的明宫旧档,明宫档案留存在清政府手中的已经所剩无几了。由此可见,明清两朝不但存在的时间相近,连档案的数量也差不多。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

这些明宫档案的处理时间也揭示了一件历史谜案,顺治版的《明史》何时修成的。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时,顺治版《明史》修纂显然已经接近尾声,所以清政府因此只保留万历到崇祯的档案资料。

根据孙塔这份奏章,我们知道了所谓清政府故意销毁明宫档案是无稽之谈,清政府很实在,它将这些档案直接变卖掉了。但是清政府这四次出售明宫档案,购买者都是江南当地的造纸场,因此这些档案最终的命运还是被消溶重新造纸了。从这个结果看,也算是清政府变相销毁了这些明宫档案。

清宫档案_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

所以说清政府销毁了明宫档案并不对,但也能算对。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一千多万份明宫档案,都是在明朝所谓遗老遗少的大本营南京出售的,当地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可是当地竟然没有人出手抢救这批明宫档案。

明朝官方史书只修《明实录》不修《国史》,而《明实录》有些记载明显有问题,由于康熙重修《明史》时明宫档案已经不在了,所以重修版也只能照抄《明实录》。如果明宫档案还在的话,很多明朝奇怪的记录都能得到验证和补充。

中国古代王朝在修史完成后都不会保留前朝的档案,清政府将明宫档案出售也是遵循前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可指责,但是不免令后人唏嘘。

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它不断地重复。

清宫档案历一劫

转眼200多年过去,大清朝也完了,于是轮到它的档案被出售了!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

1921年春,捉襟见肘的北洋政府为发工资焦头烂额,这时有人突然想到堆在库房里的那些清宫档案。这些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还得派专人维护消耗公帑。

干嘛非得留着它,为啥不学清朝直接卖了换钱呢?

于是,北洋政府决定长痛不如短痛,便组织人手将绝大部分清宫档案打包成八千多个麻袋。这就是中国文化史、史学史上,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的开端。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

而北洋政府想到的下家,也和清政府出售明宫档案时一样,于是便满京城的找纸店来收购。最终财大气粗的北京同懋增纸店来了兴致,它到政府库房里称了称这些麻袋重15万斤,于是便跟政府讨价还价讲到了4000银元。同懋增纸店付账后,便组织人手将这8000多个麻袋全部拖回了纸店,准备溶了它们造纸!

眼看着清宫档案就要步自己的前辈明宫档案的后尘,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对民国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大多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大名,他就是王国维的亲家——罗振玉。

清宫档案_档案清宫太监_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

罗振玉这人是真正的满遗,他在近代第一个给毛文龙翻案向袁崇焕泼墨。更加令人不齿的是,他积极协助溥仪复辟,在张勋复辟中上蹿下跳丑态百出。而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他配合日本人游说溥仪去东北建立伪政权,溥仪逃到东北在日本人的刺刀下建立伪满洲国,他出力颇大。溥仪也对他投桃报李,罗振玉其后在伪满洲国里出任了多个要职。

无疑罗振玉是一个民族罪人!但是他也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人物,正是他在获知清宫档案将会被消溶制纸后,跑去了同懋增纸店以12000大洋购回了13万斤的清宫档案。不过罗振玉还是去晚了一步,高达2万斤的近百万件清宫档案已经被消溶制纸,它们所记录的那些历史辛秘成为了永远的秘密。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

1924年,罗振玉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割爱,将手中的约12万清宫档案以16000大洋转卖给了前清驻日公使李盛铎。李盛铎也是一个老满遗了,他从这些档案中选出了6万件精品全部交予了溥仪。1929年李盛铎将剩余的10万斤清宫档案以18000大洋,打包转卖给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这批历经辗转的清宫档案,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公家的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也真是令人无语,4000元卖出的东西,最后用18000元回购了大部分,它不穷谁穷啊?

这批清宫档案其后的清理工作,在大陆地区持续了三十多年,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58年才清理完成。这批清宫档案除了遗失、损坏、迁移到台湾的,剩余5万斤约1700麻袋留存在了新中国的国家档案库里。

档案清宫第一反贪大案第57_档案清宫太监_清宫档案

1958年9月25日,完成了档案清查工作的国家档案局向国务院递交了清查报告,并提出拟将三百余袋有价值的清宫档案进行整理永久保存,而其它的大部分废品1258袋则予以销毁。

顺带一提,国家档案馆中的3564份明宫档案,其实不少都是清理清宫档案时发现的。

国务院给出的回复中指示,废档中学校、研究机关有愿意拿去做标本的,可以自选一些带走。

至此,八千麻袋事件在大陆画上了一个句号,而躺在台湾洞窟里的那些装满清宫档案的麻袋们,清理工作还有待我们这些后人去完成。

清宫档案本来要步明宫档案的后尘,可是因为大满遗罗振玉的慷慨解囊,得以幸存下来了绝大部分。

但是两朝档案的不同结局,仅仅只是因为一个人吗?大概还是时代不同了吧?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对码字的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继续欣赏码字的前作

史林探秘:为何李成梁对努尔哈赤视而不见

上一篇: 《晋书·左思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下一篇: 25 《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原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