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水分大,这是客观事实。
实际上,《二十四史》都是史官编写的,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尊重史实,所以都有不可信的部分。
但是像清朝修的《明史》这样大量扭曲史实的,就太过分了。
那么,作为明朝之后的王朝,清朝和明朝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恨,非要将明朝妖魔化如此呢?“静Yes”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
1、政治需要
从汉朝开始,中国就确立了后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这成为中国王朝更迭的一个潜规则。
而作为新王朝,有对前朝盖棺定论的资格。
那么,为了凸显自己的合法性,必然要对前朝进行一定的抹黑,比如唐朝对隋炀帝的丑化。
这样的做法虽然很不厚道,但是毕竟前朝已经覆灭,用前朝树立一个反面典型,借用一下也不算太过分。
但是清朝和其他朝代不同,它是一个少数民族王朝。
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满族,统治者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你说有没有压力?
所以,清朝皇帝们一直压力山大。
为了巩固社会稳定,清朝皇帝开始大肆推行愚民政策,其中修史作为愚民政策的一部分被反复使用。
“欲望其国,必先亡其史”,修改了明史,让后人了解到一个妖魔化的明朝,从而对清朝产生由衷的热爱,这是清朝皇帝们的想法。
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清朝修史一步三回头,反复修订,反复修改。而作为修史的总设计师,清朝皇帝还要亲自过目,即使政务缠身也要亲自审阅,确保里面没有不利于清朝的内容。
所以,《明史》的修订是从康熙年间开始,一直到乾隆年间才最终定稿,前后花费100多年时间。
这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啊!当然,你也可以说清朝对《明史》修编的重视程度!
不过,过犹不及,抹黑的多了,不仅骗不了群众,连自己也骗不了了。所以清朝在《明史》中,还是保留了对明朝皇帝比如朱元璋、朱棣的赞誉。而对于正德皇帝,处于教育皇子的需要,形象被大大地妖魔化了。
2、孤证不立
愚民政策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让人们关上了解外界的窗口。
如何关闭,毁书。
乾隆年间,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而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禁毁6766部,93556卷,禁毁数超过了收入的总数,成为文化史上的奇观。
在空前的浩劫中,无数优秀的典籍被彻底焚毁,剩下的,都是对清朝统治有利的,或者说,对愚民政策有利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明史》呼之欲出。
很多人不相信明史,是因为清朝将大量明朝的书籍都焚毁了,导致很多历史史实无法相互印证,比如袁崇焕中反间计被崇祯诛杀,只有《明史》的一家之言,没有其他历史资料的佐证,这让事件本身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而在修编《明史》的过程中,清朝也在不断掀起文字狱,这种捕风捉影的高压态势让所有人选择了闭嘴,客观上让明史越来越鹤立鸡群。
高处不胜寒!
清朝的方式可谓是弄巧成拙,本以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彻底否定明朝,但是越这样,越降低了《明史》的权威性。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