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卷。清纪昀(1724-1805)撰。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乾隆进士,由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早年讲考证之学,三十岁后以文章名天下,以学识渊博著称。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修官十余年,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广泛而系统地评价了我国的大量古籍,对古籍整理做出了很大贡献。工诗及骈文,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和《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作者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包括五种笔记小说,分《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纪昀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关于此书的写作经过和目的,作者在《滦阳消夏录》卷首说:“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小说稗官,知无关于著述;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可见作者视小说为学问小道,价值所在不过是寓含道德讽劝,所以该书宣扬封建正统道德的说教色彩较浓厚。所记多是鬼怪神异故事,间杂考辨。各篇均不设题,逐条陈述。书中有些故事对道学家的虚伪卑鄙多有揭露讽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如鲁迅云:纪昀“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也。”《中国小说史略》)如卷二一条叙一个以道学自诩的塾师,贪图游方僧人的钱财,结果被蜂群螫得头面尽肿,狼狈不堪。卷四一条叙两个道学家在门徒面前大讲其天理人欲之道,背地里却合谋夺取一个寡妇的田产。卷八一条讥刺某翰林表面故作俭素,拒收同乡馈赠,事后却懊丧不已,大骂家奴出气。对当时的社会大事,也间有实录,如书中不止一处追录了明末直鲁等五省的大饥荒,饥民吃尽了草根树皮之后,乃至“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一些肉铺饭店,公然将活生生的人如屠宰牲畜一般肢解出售。作者意旨在于宣扬贞节、报应之类封建道德观念,客观上却描绘出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封建末世人间地狱图。书中还有不少关于各地风物民俗的记载,以及对某些社会弊端的揭露,包括一些地名和物产的考据文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大量谈鬼说怪的故事中,有几则不怕鬼的故事,如“鬼避姜三莽”、“曹竹虚言”、“南皮许南金”诸条,则透露出人胜鬼怪的积极意识。有几条关于乡里细民言行的记载,如卷十有一条记老翁猎虎,卷十六有一条记老河工推求沉入河底多年的石兽位置,对劳动人民的勇力技艺和聪明才智表示了赞赏。
作者学识渊博,交游广泛,此书内容包罗也十分庞杂丰富,上下古今,无所不谈。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反对《聊斋志异》那种描写委婉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笔法,而一味模仿六朝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记事简要而多议论,故该书作为小说,显得述事粗略,人物形象苍白浮泛,在艺术成就上无法望《聊斋志异》项背。但由于书中时有隽思妙语,加之作者的社会地位高,故该书在当时文坛影响亦很大,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有西谛(郑振铎)藏清刊本。清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进步书局石印本。会文堂书局详注本。1980年,天津古籍书店据文明书局本复印。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出校订排印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