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都是一本书记录一个朝代,唯独唐代历史有两本书:《旧唐书》和《新唐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大唐之后是五代十国时期,然后是北宋和南宋。《旧唐书》是五代的后晋时完成的,仅用了四年时间;《新唐书》是北宋仁宗时期完成的。两部书成书时间相距一百年。
《旧唐书》
《旧唐书》
《旧唐书》 原来的名字叫《李氏书》,即记录李氏唐朝的书。署名是后晋的刘昫等。刘昫是后晋的宰相,他只不过是个组织者,真正执笔的是张晤远、贾纬等人,赵莹担任监修。
《旧唐书》编写时间是公元941-945年,统共才用了四年时间,可谓神速。为什么他们编的这么快呢?原来他们有窍门,他们在书中大量原封录用了现成的史料,把大段大段《唐实录》以及唐代的国史原文放到书里,甚至连一些特定的称呼都不改,比如“本朝”、“今上”这样的字眼都不改。我们知道唐代后期比较乱,藩镇割据加上农民起义,使得没有人去修史,有几个皇帝在位的时期甚至没有实录,从唐宣宗、懿宗,到昭宗、哀宗这一段时间,没有实录,也就没的可抄了,于是《旧唐书》就参考了《唐年补录》、《唐末三百年见闻录》等类似笔记体的“故事”而写的。
《旧唐书》
《新唐书》
《新唐书》要晚于《旧唐书》一个世纪左右。宋仁宗于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下诏修唐史,最后完成于公元1060年,即宗仁宗五年,历时十七年。《新唐书》由宋祁、欧阳修、曾公亮等人编写。列传主要是宋祈所写,欧阳修是总主持。
相比《旧唐书》,《新唐书》在内容质量上要好许多。在史料的甄别上更为谨慎,纠正了许多《旧唐书》中的错误,增加了许多《旧唐书》中所没有的内容,统一了体例,删除了许多相矛盾的内容。宋祈和欧阳修都是一代文豪,在语言润色上更是高出《旧唐书》。
《新唐书》
宋仁宗为什么要重修唐史?
表面上的理由,宋仁宗就认为《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这些也都是事实,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后代为前代修史,是自古以来的习惯。为前代修史,不仅是彰显“文治”,更重要的是要表明自己是“正统”。 北宋是承接五代十国而来,而五代的变乱过于频繁,无论说大宋是接受谁的正统,大宋都不爱听,况且五代十国中哪一个也算不上是正统。宋仁宗所代表的宋代上层社会,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更愿意承认自己是承接的大唐的江山,不愿承认继承的是五代十国。有这样的思想,为前代修史就有了动力。相反,如果宋人承认《旧唐书》是官方史书,那么就相当于自己承认是继承了后晋的衣钵,这是他们最最不情愿的。
因此,当《新唐书》编修成书后,《旧唐书》就不在刊印,因而失传好几个世纪,到了明嘉靖年间,有人收集残稿,重刻《旧唐书》。差一点,二十四史就变成二十三史了。
《新唐书》
总结:
《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新唐书》成书于宋初,两者相距一百年。
《旧唐书》原文引用原始史料多,内容杂,但却保留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新唐书》选用史料范围较广,内容也比较谨慎。因是文人写史,文笔虽好却有些咬文嚼字,对原始史料改动较大。
两部史书各有千秋,研究唐代历史,二者缺一不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