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Library of Chinese Classics)(汉英本)(以下简称《文库》)作为一项蔚为大观的典籍外译工程,自1994年7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文库》前身为199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迄今共有110部汉英对照本问世。
传播范围广泛
《文库》是我国面向域外推介中华典籍的跨世纪重大出版计划,其囊括的出版社之广、参与专家数量之多、影响之深远,在我国出版史上可谓空前。参与的顾问、专家有杨宪益、沙博理等顶尖学者;题材甄选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军事、科技等众多领域;出版审校兼顾系统性与严密性,包含了选题、版本校勘、古文译白话文、白话文译英文等多个步骤。图书付梓后,除经过出版社三审程序之外,还要经过编委会指定专家的二审。
图书的全球馆藏量是作品传播与接受的重要评价指标,在全球最大的图书联合编目数据库(WorldCat)中可以查阅到《文库》全球馆藏高达3500余册。从国别来看,馆藏分布地域遍及五大洲(亚、非、欧、北美、大洋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但也存在馆藏分布不均衡、国别差异大且集中于以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国家的现象。具体来看,美国《文库》藏书量高达2300余册,占全球藏书总量近七成,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馆藏数量次之。还有一些非英语国家,如巴哈马、日本、泰国、德国、丹麦、南非等国也有藏书。此外,《文库》藏书大多分布于经济、教育强国,他们拥有诸多机构及学术设施且图书资源更新换代迅速,能更好地保障其传播与流通。从部类来看,《文库》按作品内容划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不同部类的藏书量差别较大,馆藏较多的典籍为集部的小说与戏剧,如“四大名著”、《西厢记》,以及子部的儒学、道家作品,如《荀子》《庄子》等。从选编视角来看,《文库》对许多典籍进行选译与节译,或将多部作品以合集的形式发行,如《文库·史记选》仅节选了原作31篇故事性、代表性强的列传篇目,没有收录本纪、表、世家等体例。
《文库》需要继续完善
中医是我国“国粹”,鉴于《文库》选材十分多元,以下以医学典籍译本为例,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副文本(序言、附录、注释等)是作品的“门槛”,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文库》医典的副文本却存在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从序言上看,《本草纲目》译者罗希文以10页的篇幅介绍中国传统医学、本草药物学及其对欧美学术界的学理借鉴等内容,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译者却没有为作品单独做序,仅有一些推介文字,使得不同译作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文库》医典作品副文本的完善工作,可以借鉴美国蓝罂粟出版社医典译本的做法,即以较长篇幅为域外读者提供如医典作者身份、药理主张、成书背景信息,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特有的哲理观。此外,《文库》医典中的中医药方剂计量单位的翻译也是需补充完善的信息,因为部分医典译本中将“把”译为“bundle”,将“枚”“茎”译为“piece”,其他方剂计量单位,如“方寸匕”全都采用音译的形式,译本没有阐明其中的换算方法,再版时应以附录和脚注的形式进行解释说明。
在正文本方面,《文库》医典对中医学术语、核心关键词等英译大多采用“拼音(文内注)”的策略,这种策略还应用于信息补偿、方剂名称和文化差异词的阐释,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第7条,将“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译为“Seven is a Yang (odd) number and six is a Yin (even) number”,此说法源自《周易》中经卦的对应量,英译文以“(奇/偶)”的方式,在阴、阳数后的括号里添加文内注,增进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但这些文内注释数量有限,使读者获取的原作信息相应缩减,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此外,还有少部分医典译文出现排版、漏译与拼写瑕疵,再版时需要及时更正。
从译者构成结构来看,《文库》典籍翻译虽不乏优秀译者,但却无法全面把握域外市场动向及读者需求。就医典的英译来说,一些国外译者颇具话语权,如在美国国立自然医学大学任教的萨俾那·威尔姆斯,长期从事古典汉语、中医典籍、妇科等教学,近十年的医典译作包括《针灸大成》《金匮方歌括》等,其中不少译本是现存医典的英文独译本,在英语世界专业书评网站反响良好。《文库》的审校、编辑工作应多动员这类域外译者、专家参与,借助其影响力推介我国典籍作品。
新媒介的更新换代加速了图书呈现方式的快速更迭。以域外发行的中医学典籍英译本为例,蓝罂粟出版社迄今发行的13部医典英译本中,11部医典英译本已完全实现电子化,译本传播的范围得到了极大提升。《文库》可以在底本获取、文字识别等方面进行电子化改造,为后期的语料库建制、译本量化研究、以及译本的普及与传播奠定基础。
此外,译本出版可加强与域外相关领域出版社的资源互补。20世纪80年代,海外中医学专业出版社,如标登出版社、蓝罂粟出版社陆续问世,他们出版的出版物皆采用魏迺杰所著《英汉汉英中医词典》的标准术语,保证了中医学核心关键词的规范化。与专业机构的密切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文库》的传播与普及。
二十余年的风雨兼程,虽然《文库》部分译本存在信息缺失、舛误的现象,但也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在国家层面的推介下《文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文库》的修订与再版,可以加强国内外图书出版机构的联系,从更多渠道和角度,赓续我国经典文化。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文物景点语料多语种翻译云平台的建制与应用研究”(19YYA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