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历史探秘:正史中的刘备跟演义中有何不同?他早年真的很惨吗?

历史探秘:正史中的刘备跟演义中有何不同?他早年真的很惨吗?

历史探秘:正史中的刘备跟演义中有何不同?他早年真的很惨吗?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大汉皇叔、昭烈皇帝,自古以来都是历史上极富争议性的人物。但人们对他的映像几乎大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对正史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大汉皇叔、昭烈皇帝,自古以来都是历史上极富争议性的人物。但人们对他的映像几乎大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而对正史上的刘备不甚了解。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却是一个实打实的蜀汉“添狗”,对蜀汉政权有一种莫名的推崇,在他的书中对刘备以及蜀国进行了几乎是捧杀的激励吹捧,将刘备和他的蜀汉政权完完全全刻画成了正义的代名词,而刘备更是成了一个光芒万丈的正面英雄形象。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

罗贯中之所以偏向蜀汉和刘备进行《三国演义》的写作,或许和他的生活年代有关。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年代,那时候的汉人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和压迫。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身为汉人的罗贯中自然极为希望汉人政权复辟,所以他对汉人民族或者说政权有者更深的归属感。

而汉人政权中最负盛名的无疑就是刘汉王朝,汉族也就是以此而命名,在三国时代的三个国家中,他自然更加倾向于蜀国,倾向于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罗贯中就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刘汗吹”,对蜀汉和刘备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积极正面的描写,几乎将刘备和他的蜀汉政权当作了书中的主角,而其他的人或者政权,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反派的性质,反派嘛,自然是不好的多,好的少了。

因为作者罗贯中本人情感倾向的关系,自然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刘备的形象是不可以被完全相信的,历史中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正史_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大概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白手起家,仁义忠厚。那么这其中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且让我们一一看来。

仁义忠厚暂且不谈,因为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刘备都是这么一个极得民心的人,没有什么好否认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刘备到底是否是白手起家。

自古以来刘备就被无数人视为偶像,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着“白手起家”这个天然吸粉的属性。包括现如今,我们提起马云或者其他一些从无到有的创一代,都是一副惊叹脸,迷弟迷妹状,对他们特别崇拜,尤其是那些真正白手起家的,更是让世人推崇备至,因为有太多平民草根做着发财致富的梦。

那么刘备到底是不是白手起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刘备虽然能称得上创一代,但“白手”这个属性,显然不属于他。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_正史是什么意思

在《三国演义》中,开篇就抛出了刘备的人设定位:织席贩履之辈。说刘备虽然是大汉中山靖王之后,但是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只能和母亲靠着编草鞋、织竹席,贩卖为生,贫困无比。

虽然顶着个大汉皇叔的名头,但也毫无根基,没有任何背景或者靠山可以依靠。所以即便是奋斗了几十年,也一直打不下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手底下将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兵不过万。只能四处流离,居无定所。先是跟着公孙瓒,又依附于曹操帐下,最后在袁绍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又投奔了荆州刘表。直到刘表死后,赤壁大战结束,才得到了荆州这么一块安生立命的基业。

那刘备早年间真的这么惨吗?事实其实并非如此。

1,汉室宗亲

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

古时候的人都讲名正言顺,极为看重名头,做什么事都需要师出有名,所以汉室宗亲这个名头,其实给刘备带来了无数的好处。

如果不是汉室宗亲的名头,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会收留刘备吗?陶潜会主动让徐州给刘备吗?曹操会留下刘备吗?袁绍会接受刘备的投奔吗?刘璋会放心邀请刘备入川吗?刘备会有机会夺得益州吗?他有机会建立蜀汉吗?答案显然不能的。

身怀刘汉血脉,这是其他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看看曹丕上位还需要汉献帝正式禅让他才敢接,孙权称个王,还需要汉室中央发通知,而刘备不需要,说称王,立即就上位成了汉中王。为什么?因为其他两位没有汉室血脉,必须得到汉室同意才能名正言顺,而刘备不一样,自带汉室血脉,他说的话,或者做的决定,在当时就自带一种名正言顺的效果。

2,自小家贫

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

说到这里,我要打个问号,谁说刘备虽然自小家贫了?虽然他确实是有过织席贩履的经历,但是他并非全靠这个来维持生计。

首先,刘备确实是年少丧父,家道中落,但是他父亲和爷爷也都是做过官的。古代有一句话,一人当官,福荫三代,就是说一代人当了官,就算后面三代都没出什么有本事的人,也不至于贫穷,而刘备的爷爷爸爸都是当官的,所以到了刘备这一代,不可能穷到那里去。除非刘备和他母亲都是败家子,但是一个能织席贩履的人可能是吗?《三国志·先主传》:

先主祖父刘雄、父亲刘弘,均在州郡做过官。刘雄由孝廉出身,官至东郡范县县令。

其次,刘备虽然年幼丧父,却有一个叔叔。这个叔叔还是比较有钱的,一直在资助刘备家,一直将刘备当儿子一样看待。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

《三国志·先主传》: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所以刘备自小的日子其实过的不错,不仅不像平常贫苦百姓一样幸苦节约,反而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玩乐。遛狗,骑马,听歌和美丽的服饰,这些有钱人的玩意都是刘备所喜欢的。《三国志·先主传》:

先主不太喜爱读书,反倒喜欢走狗跑马、听音乐、美服饰。

刘备还是卢植的学生,卢植是何许人也?是东汉末年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当时是九江太守,主持平定了当地的蛮族叛乱。这样的一位大佬,是那个平头百姓能随随便便拜师的人物吗?就好像现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很穷的普通老百姓,说他是马云的弟子一样,可能吗?

《三国志·先主传》: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3,毫无背景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_正史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说刘备是三国里面唯一一个只能靠自己的君主,一直无依无靠,四处闯荡,但是事实是如此吗?刘备不仅有靠山,而且还不小。

刘备有两个老师,其中之一的卢植在前文已经提到过了,第二个则是郑玄。一个是朝廷大员,一个是东汉大儒。

卢植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是一位地方上的重臣,更是一位饱学的文人,曾经和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参与了《汉记》的续写。

在黄巾之乱时,卢植被朝廷委以重任,升为北中郎将,独自率领一只大军与张角交战。刘备征战黄巾军时间,卢植不可能不对他这位爱徒允以支持。

正史_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

只可惜后来因为卢植采取保守方案,被诬陷下狱,到了皇甫嵩平定黄巾后,才救出卢植。之后卢植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直到袁绍请他为军师时才出山。从这里大家可以想到,刘备曾经投奔袁绍,在此之前刘备还在曹操那里,袁绍这种多疑之人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接纳刘备,这其中肯定有刘备这个老师劝说的功劳。

郑玄更是了得,虽然没有什么官职(他一生守节,不愿为官),虽然曾先后被何进、孔融、袁绍等征兆,但一直无心仕途,只想做学问。也正因此,郑玄在经义上的成就极高,在当时极富盛名,黄巾军乱之时,都没人为难过郑玄。《后汉书》本传记载,郑玄在回高密的路上曾遇到大批黄巾军,但他们却对郑玄十分尊重。

《后汉纪·献纪》:

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正史_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

郑玄身为东汉大儒,弟子达数千人,虽无心为官,也曾被汉献帝征为大司农,位列九卿。袁绍在官渡之战时,为了争取民心和士望,还让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足可见郑玄的名望之高。而刘备身为郑玄的徒弟,虽然没有得到郑玄的直接帮助,但是间接带来的人脉和名声却是不可忽视的资源。

4,没有靠山

此外,刘备还有一个极其牛逼的少年好友加同学公孙瓒。公孙瓒是东汉末年最富实力的诸侯之一,不同于刘备的两个老师,他是真的给予了刘备很多直接的帮助,他就是刘备早期最大的靠山。

黄巾之乱时,刘备先是被朝廷任命为安喜县县尉,后来由于督邮因公差来到安喜县,太过傲慢,不讲道理。刘备前往求见不得入,变径直闯入,将督邮捆起给狠狠的打了两百棍子(这里在演义中写的是张飞打的,但是三国志记载是刘备自己打的),之后刘备的辞官逃走了。

辞官的刘备又成了一介白丁,一心上进的他自然很不甘心,适逢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毌丘毅前往丹杨招募兵马,刘备便与之同行,至下邳地方遇上起义军,立下战功,被任命为下密县县丞。不久他又放弃了这一官职,随后又被任为高唐县县尉,升为县令。在高密县城被黄巾军攻破后,他就投奔了当时正任中郎将的好友公孙瓒。

正史三国武力真实排行_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

在公孙瓒这里,刘备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公孙瓒素来知晓自己的这位老朋友本事很大,当即就向朝廷举荐了刘备,刘备直接就被封为了别部司马,并派他协助青州刺史田楷抵御冀州牧袁绍。看吧,这就是有靠山的好处。

综上所述,刘备虽然相比于曹操和孙权这两位其他国家的君主:一个出场自带bull,挥手之间,兵甲上万,勇将过十;一个子承父业,刚一上位就啥都有。刘备的底气确实显然有些单薄,但是也不至于全无底气。只是他得到的帮助可能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就被人在不经意间给忽视了。

上一篇: 《夷坚志》诗词著录刍议.pdf 3页VIP
下一篇: 看似边缘的人群其实是消费的主力,比如佛教信众和国风少年 | 超级观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