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鲁 歌 | 《金瓶梅词话》胜过《三国演义》等小说(一)

鲁 歌 | 《金瓶梅词话》胜过《三国演义》等小说(一)

鲁 歌 | 《金瓶梅词话》胜过《三国演义》等小说(一)​我认为《金瓶梅词话》早于说散本《金瓶梅》,后者是对前者的删改本,《金瓶梅词话》远胜过说散本《金瓶梅》。

演义小说排名_隋唐演义小说_演义小说

有一些人称赞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有「四大名著」,即《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还有一些人称赞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有「六大名著」,即除了上面的「四大名著」而外,又加上了《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

我认为《金瓶梅词话》早于说散本《金瓶梅》,后者是对前者的删改本,《金瓶梅词话》远胜过说散本《金瓶梅》。

在这「六大名著」中,最好的是《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别的五部远远不能和它相比肩。

它在全世界的长篇小说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我认为它是全世界长篇小说之冠,别的中外长篇小说如《堂吉诃德》等等都比不上它。

中外研究它的学者们极多,是全世界文学研究的第一大显学,称之为「红学」。

此书有「脂本」与「程本」之分,脂本远胜于程本。今存的脂本抄本有十多种,只有清人杨继振藏本是一百二十回抄本,程本有上千处异文远不如杨藏本。

程本前八十回也远不如脂本的甲戌本、庚辰本、戚蓼生序本

(包括戚沪本与南图本)、蒙古王府本、俄国圣彼得堡藏本等等。今存的这些脂本都是传抄

本,或者名之为「过录本」,都不是曹雪芹的原抄本,也不是曹雪芹的长辈脂砚斋的原

抄本,因为错别字等等讹误极多,曹雪芹、脂砚斋都不可能在原本中出现极多的讹误。

研究者们可以对十多种脂本互校,纠正这极多的讹误。该书的主要批者是脂砚斋与畸笏叟,次要批书人是雪芹之弟棠村。

周汝昌说脂砚斋、畸笏叟是同一个人,即史湘云,是曹雪芹的续弦妻;众多的红学家如胡适、俞平伯、吴世昌、吴恩裕、冯其庸、蔡义江、胡文彬、梅节等等先生多不同意周说。

我在中华书局2004 年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中发表的论文中,在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西北大学中文学科一百一十年论文集萃》发表的论文中,在《红楼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二十多篇论文中,都是主要不同意周汝昌、刘心武先生的很多误说的。

隋唐演义小说_演义小说_演义小说排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

我考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亲三伯父曹颜(1688-1764),畸笏叟是脂砚斋之弟、曹雪芹之父曹俯(1696-1772),他在批语中称亲三哥脂砚斋为「老兄」,比脂砚斋晚死8年,他比长子曹雪芹(1723-1763)晚死9 年,比次子曹棠村(1727-1767)晚死5 年。

他的同时代人爱新觉罗‧裕瑞(1771-1838)在《枣窗闲笔》中说脂砚斋是曹雪芹之「叔」,在辈分与性别上是对的,但不是「叔」而是「伯」;我详考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亲三伯曹颜。

裕瑞还说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我考论「其叔辈某人」,应是曹雪芹的二伯曹硕,字竹涧。原名为「頔」。

他的前一辈人和他一辈人取名与字,皆出自《诗经》《书经》《易经》中的一句或上、下两句,他五岁时名「頔」,后来他的长辈查这三部经书中没有「頔」字,无法给他取字,遂给他改名为「硕」,取字为「竹涧」,出自《诗经‧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文选》唐代人李善注中说:「『硕』与『石』古字通。」《康熙字典》「硕」字注:「音石」,「与『石』通。」

即「硕」与「石」是通假字,二字音、义同。曹硕(石)就「自譬『石头』」,写出了小说《石头记》,即甲戌本〈凡例〉中所说的「《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所以书名为《石头记》。

「石头」曹硕(石)是《石头记》的原始作者。后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改书名为《金陵十二钗》。

脂砚斋不用「情僧」改的书名《情僧录》,不用曹俯(化名「吴玉峰」)改的书名《红楼梦》,不用曹棠村(化名「东鲁孔梅溪」)改的书名《风月宝鉴》,也不用曹雪芹改的书名《金陵十二钗》,拍板决定书名「仍用《石头记》」,即仍用二哥「石头」起的书名《石头记》。

「脂砚斋」(曹颜)、「畸笏叟」(即「吴玉峰」曹俯)、曹雪芹都读过《金瓶梅》。

演义小说排名_演义小说_隋唐演义小说

《增评补图石头记》

曹俯在甲戌本〈凡例〉中指责曹雪芹题的书名《金陵十二钗》不通(其实是通的),曹俯指责这一书名「未尝指明白系某某」,所以不能用这一书名。这一指责是不对的。

书名《金瓶梅》「指明白」了「金」是潘金莲,「瓶」是李瓶儿,「梅」是庞春梅;但《金陵十二钗》是十二个女子,如果每一个女子各取一个字写在书名上,那么,书名就得有十二个字,才能够「指明白系某某」,书名就成了《黛钗元迎探惜凤湘纨妙巧可》,这成什么话?可见曹俯对儿子雪芹的指责才是不通的。

脂砚斋是曹俯的亲三哥,是雪芹、棠村的亲三伯,所以曹俯及其二子雪芹、棠村只得服从长者脂砚斋的决定:书名「仍用《石头记》。」

我认为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比原始作者「石头」曹硕(石)更重要的伟大作者!

裕瑞还说此小说中写的「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都是曹雪芹的「姑辈也」。

那么,小说中与「元迎探惜」同辈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李纨、妙玉的原型,也应是作者曹雪芹的姑辈,史湘云的原型不可能嫁给侄子辈的曹雪芹为「续弦妻」。

第二十一回脂批说贾宝玉后来弃妻宝钗而为僧了;杨藏本原文、程高本第九十七回中都写贾宝玉受骗,他以为和林黛玉结婚,揭起女方的盖头,却看见的是薛宝钗,他极为痛苦;

第九十八回中都写林黛玉伤心恨宝玉而死;第一一八回中都写宝钗以「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爷、太太」压宝玉,劝他走仕途,「博得一第」,丫鬟袭人也劝,莺儿也希望他考中举人,明年考中进士、做官;

第一一九回中都写贾宝玉从考场考完后出走,不再回家,但考中了第七名举人;杨藏本第一百二十回中写他出家而为僧了,「身上披着一领大红斗蓬」,程高本补改为「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高鹗妄补的「猩猩毡的」四个字大谬!

连鲁迅也觉得很奇怪,他不知杨藏本中无此四字,高鹗妄补了此四字出了大错!但杨藏本、程高本都没有写贾宝玉为僧后还了俗娶史湘云为「续弦妻」。

作者曹雪芹并没有当和尚,据红学家吴恩裕等人考论,曹雪芹的续弦妻名叫杜芷芳,并不是什么史湘云。

周汝昌说批书人脂砚斋、畸笏叟是同一个人「史湘云」,是曹雪芹的「续弦妻」,实大谬不通,所以众多的红学家予以反驳。

《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好,内容丰富而深刻,最值得中外的学者们研究,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对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六大名著」,古今上亿的读者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好恶,有的人最爱《三国演义》,有的人最爱《水浒传》,有的人最爱《西游记》,有的人最爱《红楼梦》,如此等等,这很正常。

我个人认为《红楼梦》的水平最高,最值得研究;《金瓶梅词话》写现实,比《三国演义》《西游记》写得好,也很值得研究;

《水浒传》虽然也写现实,但全书贯串着一条线,即一号男主人公宋江一直想受朝廷招安,为昏君与腐败朝廷效犬马之劳,特别是受招安后,率领军队去打方腊起义军,我极反感;

《儒林外史》写得太枯燥,可读性差,要硬着头皮读,才勉强可以读下去,在「六大名著」中是可读性最差的,但内容很不错。

有些研究者既研究「金学」,又研究「红学」,成就都很大,如黄霖、梅节、孙逊、陈诏等等先生,都是著名的红学家、金学家,很值得研究者们学习。

我建议:「中国《金瓶梅》研究会」,最好改为「中国《金瓶梅》《红楼梦》研究会」,正式出版会刊「《金瓶梅》《红楼梦》研究」,可以发表专门研究《金瓶梅》的论文,也可以发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还可以发表研究《金瓶梅》《红楼梦》的论文,「不拘一格降人才」,扩大会员,培养造就人才,为「金学」「红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演义小说排名_演义小说_隋唐演义小说

六大名著

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六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远不如《金瓶梅词话》,也远不如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但因《三国志》及裴注是用文言文写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很难读懂;而《三国演义》是用白话写的,通俗易懂,胡编乱造的故事情节很生动感人,所以能读懂它的读者比能读懂《三国志》及裴注的读者多得多,流传广远得多。

这是「文学」远远地战胜了历史。《三国演义》中篡改历史之处极多,但真正有水平的读者和研究者是尊重历史、看重历史而憎恶篡改历史的。

鲁迅把《三国演义》《水浒传》归类于「讲史」的小说。既然是「讲史」,那么,小说中有大量的文字违背历史、篡改历史,就不可取了。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的是《三国志演义》。

因为《三国志演义》是从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演义」而来的,所以书名为《三国志演义》。又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后人为求简略,改称为《三国演义》。《三国志》中的刘备、诸葛亮是真实的。

鲁迅说《三国志演义》「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

刘备、诸葛亮的形象都不够真实。只有水平低的读者才很欣赏称赞刘备、诸葛亮的形象;而高水平的研究者鲁迅就直言不讳地批评作者罗贯中「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不真实、不可信。

鲁迅说《三国志演义》中写「曹操赤壁之败,孔明知操命不当尽」,乃故使关羽「扼华容道,俾得纵之,而又故以军法相要,使立军令状而去,此叙孔明止见狡狯」,也就是只见诸葛亮(字孔明)之狡猾。

写诸葛亮能「知」曹操「命不当尽」,能算出来,就「近妖」,乃故意使关羽扼守华容道,使关羽放曹操逃生,又能算出来,仍然「近妖」,而又故意「以军法相要」,使关羽立军令状而去,「此叙孔明止见狡狯(只见狡猾)」,不见诚恳。

这和《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判若两人,是不真实的。《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写。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三国演义》有三个缺点:

一是「容易招人误会。」

因为书中的描写有实有虚,「所以人们或不免并信虚者为真。如王渔洋是有名的诗人,也是学者,而他有一个诗的题目叫『落凤坡吊庞士元』,这『落凤坡』只有《三国演义》上有,别无根据,王渔洋却被它闹昏了。」

「王渔洋」即清人王士禛,「是有名的诗人,也是学者」,连他都被《三国演义》「闹昏了」,广大读者就更容易「被它闹昏了。」

二是「描写过实」。也就是超过了真实,不真实了。

鲁迅批评《三国演义》「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

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

三是「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

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而结果倒像狡猾。」鲁迅的批评很有道理。

演义小说_演义小说排名_隋唐演义小说

《鲁迅全集》封面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也不同意《三国演义》中歪曲历史、丑化曹操。他说: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然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千百年来,骂曹操的诗、文、戏曲等等极多,《三国演义》是其中很突出的一部书。主要是骂曹操是篡逆的大奸臣。

其实曹操一生几十年一直到死都没有篡汉,他掌握着相当强大的军队,如果他让汉献帝刘协下台,他自己篡汉称帝,是很容易的事,但他到死都没有篡汉称帝。

他死以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他为汉丞相,被封为新的魏王,仅几个月就篡汉称帝了,贬汉献帝为山阳公。

曹丕篡汉称帝,绝不等于曹操篡汉称帝。

曹丕连亡父曹操宠爱的许多年轻女子都霸占、奸取为自己的女人们了,连他的母亲卞后都骂他应该死(著名学者余嘉锡说卞后是斥曹丕之所为「禽兽不如也」,见中华书局版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页787)。

难道能说是曹操的遗志是让自己宠爱的年轻女人们留给儿子曹丕霸占奸淫不成?曹操一生坚决不篡汉称帝,孙权、夏侯惇等人劝曹操称帝,曹操都坚决不接受。

他死后,曹丕篡汉称帝,绝不是曹操的遗志。千百年来的人们不应该不懂历史而骂曹操篡汉称帝。

正因为曹操掌握着相当强大的军队保护着汉献帝,才使得袁术等等人想杀掉汉献帝而自己称帝的野心不能得逞。

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 年)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自明本志」中绝不称帝,说自己「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汉献帝能多活二十多年为皇帝,过着豪华的生活,包括聘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后来曹节成了皇后)在内,如此等等,和曹操率军队保护着他密切相关。

曹操死后还不满九个月,曹丕就篡汉称帝了,贬汉献帝为山阳公,贬自己的妹妹曹节皇后为山阳公夫人,派遣使臣去逼曹节交出皇后印玺等,曹节把印玺扔到栏板下,「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即「天不保佑你!」请详见《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献穆曹皇后》。

曹丕篡汉称帝,违背了曹操一生的意志。鲁迅说: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曹操曾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

后来的毛泽东以及历史学家郭沫若、翦伯赞等等人对曹操的评价更高,并不像《三国演义》中多次歪曲、诬骂的那样,我到后面再说。

(未完待续)

演义小说排名_演义小说_隋唐演义小说

绘画 · 三国人物~曹丕

文章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收录于《鲁歌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鲁 歌 |《金瓶梅》说散本付刻于万历末年,刻成于崇祯元年(2)

感谢陪伴 我们不散

上一篇: 中华文史网
下一篇: 英雄史诗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学术贡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